安得拉邦(印度濒孟加拉湾的一个邦)

2023-02-27 5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9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安得拉邦

印度濒孟加拉湾的一个邦

安得拉邦为印度濒孟加拉湾的一个邦,首府海得拉巴。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由原来马德拉斯北部的泰卢固语地区所组成,它以前属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卢固”是同义语,但一般把该区的语言叫“泰卢固”,而把该邦的居民称为“安得拉”。

中文名安得拉邦
地理位置位于孟加拉湾西岸
所属地区印度濒孟加拉湾
首府海得拉巴
人口6650万
面积37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972公里
著名景点萨拉尔琼博物馆,查尔米纳尔,戈尔康达城堡,纳加尔朱纳湖,辛赫恰拉姆山,阿拉库峡谷,霍尔斯雷山脉

基本概述

安德拉邦为印度濒孟加拉湾的一个邦,也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历史悠久,部落民的故乡。安德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地理环境丰富,地貌多变,从丛山峻岭、起伏的平原到海岸三角洲。也拥有印度最长的海岸线,沿海地区雨水充足,土质肥沃,有“印度粮仓”之称,而高原地区雨量较少,土质贫瘠,人口稀少,但畜牧业较发达。

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由原来马德拉斯北部的泰卢固语地区所组成,它以前属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卢固”是同义语,但一般把该区的语言叫“泰卢固”,而把该邦的居民称为“安得拉”。

安得拉邦的沿海地区土质肥沃,雨量很大,盛产水稻。高原地区雨量较少,土质贫瘠,人口稀少,但畜牧业较发达。安得拉邦是印度产烟草最多的地方,除销售本国外,还大量出口。安得拉邦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居全国第二位。主要矿产有:煤、铁、锰、云母、铅、铜和石棉等。主要工业有皮革、化工、医药、造船、化肥等。

安得拉邦独特的组合历史、海滩、山脉等旅游资源,使之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该邦闻名于其众多的王朝,令人敬畏的提努帕提的庙宇、美丽的语言、泰卢固语、以及瓷漆玩具、漂亮的织物、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另人惊奇的酷奇普地舞蹈。安得拉邦的参观地点有提努帕提的斯里范卡蒂斯瓦拉神殿,查尔米纳尔清真寺,萨拉江博物馆,海得拉巴的葛尔康堡和纳加尔朱纳萨加尔佛教寺庙。安得拉邦已经成为了佛教遗产的重要所在地。它还拥有亚洲最大的软件园区和电影城。

安得拉人大都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当地人喜欢吃辣椒。在他们看来,如果没有辣椒,什么食物也是索然无味的。但是当地人不大习惯吃糖和甜食,却很喜欢喝茶。

安得拉邦有3个主要地区——(1)北什卡斯或沿海安得拉,包含斯里加古兰、维维沙卡帕特南、东哥达瓦里河、西哥达瓦里河、奎师那、贡都尔、翁戈尔和内洛尔地区;(2)拉雅拉赛玛或希底得地区,包含科努尔、古德伯、契托尔和阿嫩达布尔地区;

(3)北特兰伽纳,包含坎曼、纳尔贡达、瓦朗加尔、梅达克、尼扎马巴德、阿底拉巴得、马布那加尔和海得拉巴地区。什卡斯或沿海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富裕程度远远大于其他两个地区;拉雅拉赛玛虽然接近沿海地区,但那里的降雨量却小于沿海地区,且经常遭受干旱;北特兰伽纳地区是以前尼赞的王国海得拉巴,它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马拉特瓦达地区和卡纳塔克邦部分地区接壤。

名称由来

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由原来马德拉斯北部的泰卢固语地区所组成,它以前属马德拉斯的一部分。“安得拉”和“泰卢固”是同义语,但一般把该区的语言叫“泰卢固”,而把该邦的居民称为“安得拉”。

关于“安得拉”一词的来源,流传着几种说法。一种认为,因这些人定居在登德迦兰若的森林里,林木蔽日,终年不见阳光,所以居民被叫做“嗯蒂迦”(黑夜人)。这个词后来演变成“嗯得拉”,最后又叫“安得拉”。但在《薄伽梵歌》里是这样说:巴利有六个儿子,最小的叫安得拉。因为是他后裔的缘故,这些人也就被叫成了“安得拉”。起初他们只是一个群体或氏族,并不是一个国家。

第二种说法是:据传这个国家有位双目失明的国王,他以一种特别的语言向太阳神祈祷,因而恢复了视力,重见光明。他所用的那种使他重见光明的语言,据说就叫“泰卢固”语。

第三种说法是:由于上述事情发生在戴里瓦合河岸,所以语言就称做“泰卢固”。《佛本生经》一书也提到当时的泰卢固人。说他们居住在从戴里瓦合到迪鲁巴迪一带,其京城叫嗯特格普尔。

第四种说法是,这个词的原意是“像蜂蜜一样甜”。泰卢固语都是以元音结尾,是一种优美动听的语言,所以后来就把操这种语言的人也称之为“泰卢固”,并且把这个地区称做“泰卢固”地区。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泰卢固”这个名字同古代的羯陵伽有关。说羯陵伽分为两部分时,北部叫乌特伽尔,南部叫蒂利羯陵伽。蒂利羯陵伽后来简化成羯陵。蒂利的意思是“三”,陵伽就是“林加”,意思是男生殖器。因为这个地区的三个角上矗立着三座湿婆林加庙,因而把这个地区称做蒂利羯陵伽。人们认为这种说法似乎更有道理。

历史

很久以前,这块属于泰卢固人的土地上就居住着森林居民、山民和其他部落民。今天,安得拉邦仍是众多部落民的故乡,数量多达500万以上。

在安得拉邦的八个县内,居住着大约33个部落,有些部落民居住在沿海地区。尽管有些部落民已经吸收了各种主流信仰的惯例和习俗,但是他们仍然崇拜自己的自然神和女神,固守着他们传自远古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仅有语言而无文字,其语言基本上属于非书面语。

历史上有关安得拉的最早记载见于《爱达罗氏梵书》(公元前8世纪)。当时该地称作“陀乞那·波陀”。然而,只是到了孔雀王朝时代,作为东南德干的一股政治势力,安得拉才在历史上崭露头角。

麦伽斯提尼曾经访问过月护·孔雀(前322年—前297年)的宫廷,他在描述中说,安得拉国有30座设防的城镇,军队由10万步兵、2000骑兵和1000头战象组成。佛教经典也曾提到安得拉人,说他们沿哥达瓦里河建立了若干王国。阿育王在其第13号石刻诏书中将安得拉人归为他的属民。

孔雀帝国衰亡以后,萨陀伐诃那人作为一股政治力量而崛起。他们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以后,统治包括德干在内的安得拉地区约400年。

萨陀伐诃那人又称作萨利瓦诃那人和萨塔卡尔尼人。当时的德干是一个内陆和海上贸易的商品集散地。在哥达瓦里河和克里希那河之间的地区码头众多,交易繁忙。这段时间是佛教兴盛的时期,统治者们对于吠陀崇拜仪典也十分热衷。他们建造了若干佛教堵波、塔庙和精舍。阿马拉瓦蒂的堵波以其建筑精妙而着称。

随着萨陀伐诃那帝国的衰败和灭亡,安得拉在政治上陷于混乱。从公元180年到624年之间,甘蔗族人、毗诃陂罗耶那人、娑兰迦耶那人、毗湿奴昆迪人、瓦卡塔卡人、帕拉瓦人、阿难陀陀罗人、羯陵伽人分别在这里建立过自己的小王国,统治着安得拉地区。

其中堪称雄强的当属甘蔗族统治者,他们赞助佛教,同时奉守吠陀仪节。佛教在这一时期内继续为人们所信仰。大乘佛教提出了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造佛像和菩萨像并且加以膜拜,以及建造堵波等,都能带来大功德。佛教哲学家龙树创建了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派。梵语取代俗语,成为佛教经典使用的语言。

对于安得拉的历史来说,介于公元624年至1323年之间的七个世纪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为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包括社会、宗教、语言和文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在这一时期,一种本地的泰卢固语——德西语地位上升,推翻俗语和梵语的统治地位成为文学创作的语言媒介。

这一变化使得安得拉地区获得了同一性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本身特征,成为印度文化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带来这一变化的是一些历史上的强大势力。体现这种势力的有东遮娄其人、西遮娄其人、拉什特拉库特人和早期朱罗人。卡卡提亚人则是在这一时期的后期取得其统治地位的。

他们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整个泰卢固地区,仅有东北部一小块地方除外。艺术、工艺、语言、文学等在他们的善款赞助下呈现出繁荣景象。

与东遮娄其人处于同一时代的还有统治东北部的东甘伽人和统治南部的帕拉瓦人。东遮娄其人的统治在安得拉邦的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他们赞助了泰卢固语的发展。遮娄其人征服该地的时候,三大宗教——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在流行,不过佛教已经处在衰落之中。

佛教的林苑被复兴后的印度教变成了自己的朝拜圣地。耆那教仍在缓慢地发展,相当部分的人敬拜耆那教圣者。印度教则在整个王国享有全民宗教的地位。寺庙不断地建立起来,并在人们的宗教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就有比马瓦拉姆和德拉沙拉马的湿婆寺。

德里苏丹统治时期,苏丹们曾一再试图在安得拉建立自己的政权。到14世纪初叶,随着卡卡提亚人统治的衰落,德里苏丹统治者成功地在安得拉建立起了一个立足点。1332年,乌鲁克·汗在孔达维杜建立了赖第王国。然而,建于1336年的维查耶纳伽尔王国统治着安得拉很大的一块地方,继续保持着独立。

维查耶纳伽尔王国的拉亚在位约30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湿婆和毗湿奴神庙,并慷慨解囊,予以资助。维查耶纳伽尔建筑融合了遮娄其和朱罗艺术的诸多因素,建造出了极其美丽的城门。在蒂鲁帕蒂和斯里伽拉哈斯蒂等地可以看到最典型的这类建筑。泰卢固语和泰卢固语文学获得了优先发展的地位。泰卢固语被定为帝国的官方语言。

在穆罕默德·图格鲁克统治时代,比贾普尔独立的巴赫马尼苏丹王朝强盛起来。1518年,苏丹齐利·库特卜·沙希宣布独立,建立了库特卜·沙希王朝。该王朝一直延续到1687年。在它的统治期内,文学、艺术和建筑皆有发展。海得拉巴城及其壮丽的纪念性建筑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莫卧儿人于1687年结束了库特卜·沙希王朝的统治。后来,拥有尼查姆称号的阿萨夫贾希家族在此崛起。他们在18世纪影响着安得拉邦的发展,直到该邦归属于东印度公司。

1953年10月1日,印度政府根据安得拉地区讲泰卢固语地区人民的要求,将原来马德拉斯北部的泰卢固语地区组成安得拉省,定为A类省,1956年11月1日,改名为安得拉邦,安得拉邦将泰卢固语设为邦官方语言,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个按语言划分出来的邦。“安得拉”和“泰卢固”是同义语,但一般把该区的语言叫“泰卢固”,而把该邦的居民称为“安得拉”。

节日

安得拉邦庆祝的印度教节日有达萨拉节、迪帕瓦利节、斯里·拉马纳瓦利节、克里希那·柬马斯塔米节、维那雅迦·查威提节(象头神诞辰节)和马哈·希瓦拉特立节。不过,乌贾迪节(泰卢固元旦)、桑克兰提节、达萨拉节和维那雅迦·查威提节的庆祝活动却是安得拉邦所独有的。

乌贾迪节(UgadiFestival):这一节日标志着安得拉邦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打扫房舍,穿起新衣。祈祷求福和入寺拜神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乌贾迪节敬神的供品由楝树叶、盐、罗望子、芒果、粗糖混合做成,象征着新的一年的生活将会苦、酸、香、咸、甜诸味俱全。

巴塔伽马节(Batakamma):这是整个特仑甘纳和拉雅拉席马某些地区最流行的节日。该节为期九天,从印历7月(公历9-10月)第一天开始,到杜塞呵拉日前一天的马哈马瓦密日结束。这是一个崇拜吉祥女神的节日。吉祥女神在这里生为巴塔伽马。过节时家庭主妇们先行沐浴,然后便开始将不同种类、各种颜色的花朵扎成_堵波的形状,放在苇子或竹子编成的盘子或铜制的盘子上,在堵波上面,安置一尊姜黄做的吉祥女神像,它就叫作巴塔伽马。敬拜过后,就把它移置在房间的一个角落。到了晚间,所有的家庭主妇们穿戴齐整,轮流擎着巴塔伽马,将它送到寺庙或者池边河畔。所有的塑像都放在一块平整的地面上,妇女们围着它们唱歌拍手,俯仰转圈。最后,她们把姜黄做的神像放入水中,让它们漂流而去,同时唱着敬神的歌曲。

德干节(DeccanFestival):这是一个旅游节,每年2月25日在海得拉巴举行庆祝。这个为期五天的节日颇能反映德干文化,突出展示海得拉巴的艺术、工艺和文化。节日里组织的文化活动项目包括Ghazals、qawalis和mushairas以及诗歌表演等,都是该城所独有的。活动期间还举办珍珠和镯子展销会,那里有晶莹剔透的珍珠和形式各异的镯子,皆为当地特产。

参考资料

1.安得拉邦·马蜂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