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小鲵(小鲵科小鲵属两栖动物)

2023-02-27 6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1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安吉小鲵

小鲵科小鲵属两栖动物

安吉小鲵,学名:Hynobius amjiensis,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也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浙江等地,多栖息于山顶峡谷间的沼泽地内,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1300米。

中文名安吉小鲵
拉丁学名Hynobius amjiensi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有尾目
亚目隐鳃鲵亚目
小鲵科
亚科小鲵亚科
小鲵属
安吉小鲵
分布区域中国特有种,仅见于浙江省安吉县龙王山自然保护区
命名者及年代Gu,1992
保护级别(IUCN)2004年ver3.1——极危(CR)

形体特征

体型较大,全长153~166mm,尾长占头体长的90%以上。体表皮肤光滑。生活时背面暗褐或棕褐色,腹面灰褐色。头平扁,卵圆形,吻宽圆;鼻孔近吻端,鼻间距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背侧位,突出呈球状,瞳孔圆形;无唇褶,颈褶明显;上下颌具细齿;犁骨齿列“V”形,外枝长度不及内枝之半,内枝后端达眼球后缘,内外枝交角略超出内鼻孔前缘,左右两内枝后端彼此靠近而不相接。

舌大,椭圆形,几占满口腔底部。躯干粗壮,背中央脊线明显下凹,腹部略平扁,泄殖肛孔纵裂;体侧肋沟13。前肢4指,指序2-3-4-1,后肢5趾,趾序2-3-4-5-1;指趾无角质鞘,无蹼,掌跖突显著,前后肢贴体相向指趾超越2-3肋沟。

生活习性

安吉小鲵生活在海拔1300m山顶峡谷间的泥炭藓沼泽地,面积28亩左右,四周环山,山高相对海拔50~100m,泥炭藓腐植质厚度1.5m以上,沼泽中分散有面积不到1.2㎡的水坑5个,水深50cm左右。安吉小鲵平时生活于泥炭藓下腐植质层中,产卵季节才进入水坑。幼体在水坑内生长,以多种昆虫为食,分布于浙江(安吉)。安吉小鲵以蜻蜓幼虫、小型龙虱、划蝽、蚯蚓等为食;室内人工喂养可吃蚯蚓、水蚯蚓、黄粉虫幼虫、蝌蚪、碎肉等。

繁殖方式

卵生,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为产卵期,产出一对卵胶囊于静水坑中,长460~580mm,中段直径32~37mm,卷曲呈3圈,两端较细;两胶囊基端相连并粘附于水生植物上,水中枯枝落叶上,或水底石块上,游离端浮于水中;每个卵胶囊含卵47~90粒,在胶囊内排列不规则;卵球形,径3.5mm,各卵外包以卵胶膜,动物极黑色,植物极灰白色。

种族现状

1992年,安吉小鲵首次被发现,2004年被列入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珍稀程度与大熊猫、华南虎、扬子鳄等一样。但因为物种发现较晚,安吉小鲵的知名度并不高。全球只有浙江安吉的龙王山发现过安吉小鲵。数万年来,它们一直生活在这里,别的地方都没有,由此而得名。

2011年3月12日,浙江安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一条安吉小鲵,还在一个水坑里发现安吉小鲵产下的卵形成的一堆堆卵囊。

2012年2月,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保护区首次采集到3条小鲵成体和卵带,经省自然博物馆专家陈苍松鉴定,确是世界“极危物种”安吉小鲵。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①建议列为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②建议将安吉小鲵列为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之一,严格控制捕捉。

③组织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其生物学与生态学,弄清楚分布范围与数量,以便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

参考资料

1.浙江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州市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