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语(汉语成语)

2023-03-13 5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暗语

汉语成语

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例:说暗语。用暗语接头。 悄悄话,用一个约定好的词来代表一些特别的意思。

中文名暗语
外文名argot
拼音àn yǔ
目前状况使用中
词义彼此约定的秘密话。
例句说暗语。用暗语接头。 悄悄话,用一个约定好的词来代表一些特别的意思。

基本解释

(1) ∶某一特殊社会团体所用的,尤其是用作联系手段的特定词汇或习语。

扒手的暗语。

(2) ∶事先约定的隐语,用来传达秘密信息。

于是我就用暗语问他们“五大洲”是什么,他们答不出。——《潘虎》

(3) ∶比喻说话时的转弯抹角。

你别跟我打暗语,有话直说。

引证解释

1. 暗示着某种意思的话或动作。

清 陈维崧《浣溪沙·赠王郎》词:“未解褰帘通暗语,已能映柱恼回肠。”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基督救主庙的钟声,在玻璃窗时时震动回响,仿佛有时暗语,我神经受他的暗示。”

2. 指经约定用以暗中交流信息的词语。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五章:“他到书店买了几本新出版的杂志,回来时又赶写了几封用暗语代替的密信。” 

其它相关

隐语

也叫“隐”,古字为“言隐”。是古时对谜语的一种叫法。隐语的含义是“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文心雕龙》)。

别生一说曰遁辞,不直言曰谲,以彼喻此曰譬,所以隐语是隐去本事而假以他辞来暗示的语言。隐语的性质,可分为密言,测智和谲谏三类。密言一般只是对方才能理解的语言,它本是隐语最基本形式。用于国事最早记载的是则叫“麦麴河鱼”的故事。测智相当于现代的谜语竞猜。要把“以此喻彼”的本意猜来,这需要一定的智力。

春秋时就有列国间利用隐语要对方来猜射而测试这个国家君臣们的智慧的例子。“秦客廋辞”就是有名的一例。廋辞是当时隐语的另一称谓。谲谏就是臣子用隐晦的语言向君主进谏自己的意见,是春秋战国一段时间内隐语的主要表现形式。最早要数《史记。楚世家》所载“大鸟止阜”的故事。

隐语主要有如下三个特征:

1、隐语表达方式主要是口语。密语当然是语言,测智也是口头出题,谲谏更不能是书面的,因为要随机应变。

2、无论密语、测智和谲谏都是特定的人为对象,因人设隐,离开了这个特定的人。此隐就不能成立。

3、不论是以物喻意,或以情说理,专人专事,内容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时间性,时过境迁,此隐便自然消失。

万寿话

“万寿话”属于“反切”类隐语。其发音原理是,以为阳江话的音节结构一分为二,成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发音时,将声母和韵母倒读。例“娘”字,阳江话读“宁阳”切。万寿话则发音为“阳宁”。“大沟”说成“赖定蒌京”。现已很少人说这种话了。

“三字顶”即是要说的那个字故意不说,而说含有这个字的常用的四字词句前面三个字,把最后一字(也是要说的那个字)“顶”出来(让人猜出来)。例如:阳江骂人为“卯”,“你这个卯!”用三字顶则说成“你这个子丑寅!”又如把“狗”说成“三六”,因“三六九”是习惯顺数,而“九”与“狗”同音。

阳江隐语

市井隐语又叫江湖行话,古时叫葫芦语、锁子语、练语。阳江叫作“背语”(“背”读“焙”)。它是一种一定地方或行业内特殊的流行语言。它与帮会中的黑话不同之处在于:黑话更带保密性、局限性。应当说,帮会黑话也属于“市井隐语”范畴。

市井语言在唐代即已流行。唐人李义山的《杂纂》中说:“诸行市语”、“经纪人市语”“会不得”、“难理会”。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不相通用” 。

《阳江志·风俗》中“妾曰阿细”、“后妻曰后底婆亦曰背尾婆”都属隐语。

市井隐语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多是出于保密原因。例如阳江早期民间市场买卖,行内人都不会直称“一千元”、“一万元”,而用只有圈子内才懂得的“猪偈”、“牛价”来代替,称“一二三四”为“旦底、断工、横川、倒目”。其次因避讳。如“空”与“凶”同音,故改“空屋出租”,为“吉屋”或“旺铺”;“猪肝”的“肝”与“干”同音,“干”意为干枯或没有了,故改称“猪润”或“猪湿”(有水头之意,而水为财)。

阳江市井隐语可分“意隐型”和“谐音型”两种。意隐型内含较广,谐音型则是用阳江话音谐出原意。

谐音型

【搅场】校长

【抬水】开会

【鸡颈】米证

【摸痒】和尚

【摸咸】坐监

【地二叔】死猪肉

意隐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分别为:旦底、断工、横川、倒目、扭丑、交头、皂尾、分头、未丸”。“千”为“侧髻仔”。

【磅水】交钱。水寓意为钱,如“水头足无足”意即“钱够不够”。

【瘦狗】 自行车。

【砌】打或整。沏餐其!(揍他一顿)

【淡晒】晾着不用,或没有地方可去无事可做。

【四块】棺材。

参考资料

1.暗语·词典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