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丧(汉语词语)

2023-03-15 6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8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奔丧

汉语词语

奔丧,汉语词汇。古代凡闻君、亲、尊长之丧,从外地赶往吊唁或料理丧事均称“奔丧”。

中文名奔丧
拼音bēn sāng
反义词报喜
注音ㄅㄣ ㄙㄤ
词性动词

释义

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奔丧是汉族丧礼仪式之一,即居他处闻丧归,并服丧。后指奔亲丧。

周化礼仪规定,子女在外,如父母死,闻丧即应以哭答使者,然后详问父母死因,哭毕即着深衣戴素冠急归故乡,途中素食,凡过一处皆哀哭过境,到家则自门外号哭于堂上。如因残病、临产、生育等原因不能奔丧,则寄物以吊。历代,官员如遇父母大丧,一般皆须去职赴丧,朝廷重臣或身在军中者,皇帝有权诏令不奔。天子崩逝,自东汉始,往往对诸侯、守臣奔丧加以限制,以防止地方动乱。

在封建社会,不奔父母丧,是属于大不孝的行为。战国时,军事家吴起贪恋权位,母丧不奔,曾子与其绝交。汉代陈汤在等待升官调任之时,父死不奔丧,司隶奏告,也被狱论处。

出处

《礼记》有《奔丧》篇,孔颖达疏:“案郑《目录》云,名曰《奔丧》者,以其居他国,闻丧奔归之礼。”

《左传·襄公十五年》:“冬,晋悼公卒,遂不克会。郑公孙夏如晋奔丧。”

汉·班固《白虎通·丧服》:“诸侯有亲丧,闻天子崩奔丧者何?”

《明史·刘宗周传》:“母卒于家。宗周奔丧,为堊室中门外,日哭泣其中。”

郭沫若《残春》:“他因为死了父亲,要回去奔丧。”

参考资料

1.奔丧·千篇国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