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管理(企业管理方法)

2023-03-18 5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弹性管理

企业管理方法

直观地想,弹性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调整、发挥的空间。弹性管理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即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动态管理的目的。弹性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留有余地”,或者说,在一定弹性限度内有一个弹性范围。弹性又可分为系统内部弹性(如“弹性工作时间”、“弹性工资”)和系统整体弹性(如“弹性计划”)。

中文名弹性管理
外文名Flexible management
概述自由调整
作用自我管理以加强整体配合

由来

弹性管理,就是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早些年就有学者在比较了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企业之后,指出了今后企业管理弹性化的趋势。80年代的美国企业,规模大,组织分工细,内部缺乏沟通,管理集权程度高,灵活性差,而日本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还随着业务需求,及时扩充或收缩某些部门。随着日本企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企业管理中的弹性也开始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作用

1.使组织系统内的各环节能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自我管理以加强整体配合;

2.使组织系统整体能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在一定余地内自我调整以具有适应性。

如何进行

1.坚持刚柔并济,防止怀柔倾向

推行弹性管理不是弱化刚性管理,弹性管理“人本中心”的原则,使其成为刚性管理的升华和润滑剂,对于避免和缓解企业管理中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夸大弹性管理的作用会造成决策、管理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终有害。一定程度内的刚性是弹性管理的质量保证,能有效避免弹性管理偏离正确方向。两者应该互为补充。

2.弹性管理本身也蕴涵着风险

弹性管理是从多种管理方案中选择的,选择同时意味着放弃,这中间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长期投资决策中是否需要弹性,更多地依赖于投资项目的风险及决策人本身的能力,如果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时点决策未必劣于有选择权的过程决策,因为过程承受多重风险。

3.要重视人才的作用

人才是弹性管理的核心,具体的弹性管理工作都是围绕人这一最活跃的因素进行的。重视人才的作用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要有人本观念,把人的作用摆在突出位置;

二是要正确任用人才,相应的职位对应相应的能力,建立周密的委托代理关系,防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要注意实施弹性管理的条件

实施弹性管理必须有良好的软硬环境的支撑。

首先,人的素质是能否实施弹性工作制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避免员工们各自形成“知识孤岛”;

第三,实施弹性工作制应有良好的物质基础设施支撑,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是员工交流知识、分享知识的重要工具;

第四,实施弹性工作制也与工作性质相关,一般来讲应该是知识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可按照一定的分工使之有相对的独立性。

策略应用

1.弹性语言

"弹性语言"是指领导在办具体事的时候,运用灵活的语言,可将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尽量地留有余地。即可进可退的语言,但又区别于模棱两可。如遇非明确答复不可的事,但又不好答复时,可以"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再作答复)为盾牌,好为自己争取迂回的时间。

当然,高明的弹性语言,正是高超政治艺术的一部分,不可以轻易学到手的。弹性语言奇就奇在可以回旋。

领导者学习弹性语言,必须坚守适中纯正的规则,不可失之偏颇。领导者运用弹性语言,可免遭部下怨恨,也免遭政治失利的境地。因为,事之媒介必是言,言的来源又是心,心之所思,原始于我与我外。

2.弹性人事

高明的领导者懂得:弹性最能予己以主动,对人对事弹性处之,回旋余地自然很大。

例如,对一个人既不要把他看作敌人,也不要把他看得太亲密。亲而不可太近,疏而不宜过远。取其弹性中段较宜。对一件事,从理论上讲,要办它就要想一定能办成,办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麻烦,但从不定死哪件事不可办,叫做不见老底不回头。这就是对人对事弹性为本的策略。这个策略起码留有余地,保存实力,达到时时主动的功效。

3.弹性政策

政府的弹性政策可给人以长期稳定的假印象,也可为执政者集中权力做好宏观调控提供手段。政策,可按治国的需要随时添加些新的政策色彩。因此,大到国家,小到一个部门的高明领导者都青睐"弹性政策"。

综观起来,弹性政策并不是不明确,但它却如春夏秋冬一般,虽生于地球但能交替变化,无论如何都能为执政者灵活运用。

制定弹性政策的目的在于从原则上相对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精神实质上为执政者开辟一个大的回旋余地。像武侠小说中的回旋镖,击中目标就击中了,击不中,镖还回到自己手上,绝不至于陷入被动。

制定弹性政策的原则是,增强方针政策在文字语言方面的笼统性和大原则性,减少它的具体性,以便随时按照政策需要,改换政策内容。

参考资料

1.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三性”·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