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奖(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

2023-03-29 8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8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金针奖

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

金针奖(The Golden Needle Award)是由香港电台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评选出来的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以表扬个别从事音乐行业者在香港流行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金针奖并不拘泥于流行音乐领域,包括戏剧、古典音乐以及民乐亦在评选范围之内。奖项于1981年第一次颁发,但没有固定每年颁奖,只待有足够资格获奖的歌手出现时才会在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颁发。金针奖被同业认同是香港地区音乐奖项的最高荣誉,在华语乐坛亦有广泛的影响力,权威性备受尊重。

中文名金针奖
英文名称The Golden Needle Award
举办香港电台
释义由香港电台举办的十大中文金曲所评选出来的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以表扬个别从事音乐行业者在香港流行音乐领域的卓越成就
第一次颁发1981年

简介

奖项于1981年第一次颁发,但没有固定每年颁奖,只待有够资格者才会不定期的在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颁发。金针奖被同业认同是香港地区音乐奖项的最高荣誉,在华语乐坛亦有广泛的影响力,权威性备受尊重。

在众多金针奖获奖者中,有歌手剧作家、音乐剧演员、作曲人、填词人、制作人、唱片公司经理以及乐团,其中包括过世多年者(如陈百强等)。其中的一些填词人亦是知名作家,如陈蝶衣、黄沾、郑国江、林振强等。

金针奖鲜少有40岁以下的得奖者出现,到目前为止,只有许冠杰、温拿乐队成员、梅艳芳和张学友在30至40岁期间成为获奖人,亦被认为是对香港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乐坛巨星。其中梅艳芳获奖时年龄仅35岁,是众多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PS:黄家驹,没有得过金针奖,93年度,金针奖是空缺的,同年他和陈百强一起获得的是金针荣誉大奖,并非金针奖,如果金针荣誉大奖算金针奖,那么陈百强不是先后得过两次金针奖,所以得此更正.)

来历

奖项于1981年第一次颁发,但没有固定每年颁奖,只待有够资格者才会不定期的在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颁发。金针奖被同业认同是香港地区音乐奖项的最高荣誉,在华语乐坛亦有广泛的影响力,权威性备受尊重。

部分获奖者简介

顾嘉辉

(1931—),香港著名音乐大师,是粤语流行曲(Cantopop)最重要的、创作人之一,有香港乐坛教父之称。1967年,无线电视台启播,顾嘉辉应杨成伟之邀,加入电视台负责作曲和音乐策划。1973年,顾嘉辉应电视编导王天林之邀为无线电视剧《啼笑因缘》谱写主题曲,该曲掀起了粤语流行曲的热潮,和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并称为粤语流行乐坛的开山之作。此后,顾嘉辉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主题曲插曲,其中《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剧集歌曲更是为内地人最为熟知。与他合作的填词人有很多,其中黄沾与他合作最多,两人合称为“辉黄”。

许冠杰(Sam Hui,1948.9.6-),昵称“阿Sam”,自1970年代起以通俗广东歌词谱下多首

乐章,开创香港粤语流行曲的潮流,在香港乐坛被称为“歌神”、“香港歌王”、“香港乐坛巨星”、“香港流行音乐祖师”和“广东歌鼻祖”。他育有两子许怀欣和许怀谷,他与兄弟许冠文、许冠武和许冠英合称许氏一门四杰。

罗文

(Roman Tam,1945.2.12—2002.10.18),原名谭百先,籍贯广西桂平。他是香港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著名的实力派歌手,并且是香港新一代不少歌手的师傅,有“乐坛教父”之美誉。

徐小凤(Paula Tsui,1949.1.1-),原名徐郧书,香港殿堂级歌手,人称“小凤姐”,籍贯湖北武昌,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活跃于香港歌坛。40年的歌坛生涯,徐小凤的歌声慢慢的成了一种经典,是我们心挥之不去,永远珍藏的一份醇厚真情。

林子祥(George Lam,1947.10.12-),昵称阿Lam,香港出生,是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员。林子祥曾就读于拔萃男书院及英国Dover College,学生时期曾组织乐队,1980年,他凭《在水中央》及《分分钟需要你》两首歌曲在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连获两个金曲奖,成为当年的大赢家。2003年,林子祥获得CASH音乐成就大奖,是首位唱作人获得此殊荣。

邓丽君(Teresa Teng,1953.1.29-1995.5.8),一代歌后,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邓丽君因其形象高贵、亲切、成熟,令她逐渐成为80年代的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巨星的天王巨星。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当中》,邓丽君被选为港台最有影响力的艺人。据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谭咏麟(Alan Tam,1950.8.23-),绰号“谭校长”,为已故足球

名宿谭江柏之子,是一位在华人世界以及亚洲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亦是一位优秀的电影演员。其代表了香港80年代乐坛的最顶峰,并把粤语歌曲推向了全球华人世界。曾为失败者乐队成员,1973年任温拿乐队主音歌手,1979年单飞后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反斗星》,是于1980至1990年代的香港乐坛的天皇巨星,曾在1984至1987年度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连续四届获得“最受欢迎男歌星。1996年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获得金针奖。当被问及有关年龄问题时,他常自称“年年皆为二十五岁”。

梅艳芳(Anita Mui,1963.10.10—2003.12.30),生于香港,祖籍广西合浦,少时因家境拮据,五岁已登台演出,是大中华地区的乐坛和影坛巨星。梅艳芳以浑厚低沉的嗓音和华丽百变的形象著称,曾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和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奖”,是香港乐坛最年轻的

终身成就奖得主,亦是华语女歌手全球演唱会场次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此外梅艳芳还曾获两岸三地影后,是香港演艺人协会的创办人及会长。

张国荣(Leslie Cheung,1956.9.12-2003.4.1)生于香港,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会和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著名歌手、演员和音乐人,大中华地区乐坛和影坛巨星,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是1980年代香港乐坛的殿堂级歌手之一,1999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

张学友(Jacky Cheung,1961.7.10.—),生于香港,是一位在亚洲地区和整个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实力派音乐巨星和著名电影演员,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在华语地区享有“歌神”的称誉。

郑少秋(Adam Cheng,1947.2.24—),香港著名演员、歌手。1967年主演首部电影《黑煞星》,1970年加入TVB,开始主演电视剧及发行个唱专辑。1976年受梁淑仪、王天林赏识主演《书剑恩仇录》,轰动香港及东南亚;1979年主演《楚留香》,后以该剧风靡台湾;1993年因主演《戏说乾隆》为大陆观众所熟知。1992年在《大时代》中演出的丁蟹一角造就此后20年香港股市及经济学界的独特现象“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郑少秋所唱歌曲多次入选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代表曲目有《爱人结婚了》《楚留香》《倚天屠龙记》《笑看风云》《摘下满天星》。

林夕(Albert,1961.12.7-),祖籍广东东莞,香港著名填词人。80年代中期晋身香港乐坛的专业填词人,198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修翻译。曾任大学助教、报刊编辑、亚洲电视节目创作主任、音乐工厂总经理及商业电台广告部创作总,现为商业电台制作创作总监,并从事于歌词创作。

陈百强(1958.9.7-1993.10.25),英文名Danny Chan。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香港著名歌手。擅长音乐创作,曾涉及演唱、作曲、填词、演奏、影视表演等多个领域,犹以演唱及作曲实力见长。1977年,即以自己作曲、作词并演唱的英文歌--《The Rocky Road 》获季军,并被无线电视签约为歌手,正式开始演艺事业。此后,由其作曲或演唱的作品在乐坛广受欢迎,并屡获香港各项重要的音乐奖项,亦是凭借个人作曲的作品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数量最多的歌手。代表作《涟漪》《偏偏喜欢你》《我的故事》《烟雨凄迷》《一生何求》等。

叶蒨文(Sally Yeh,1961.9.30—),香港乃至全球华人的天后级歌手,她从上世纪80年代出道演艺界,是实力派歌手,具有很高的演技和音乐潜质,很快发展为歌坛、影坛两栖明星,在港台屡屡获得大奖,并享有极高人气。以歌曲《祝福》、《潇洒走一回》、《曾经心痛》、《焚心似火》等和影片《爱神一号》、《上海之夜》、《豪门夜宴》等备受追捧,先后被誉为“乐坛天后”、“最受欢迎女歌星”、“最佳国语女演唱人”等称号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奖项。

甄妮(1953.2.20-),获誉为华语乐坛一代实力常青树兼殿堂级歌后。原名甄淑诗,

又名甄苡婷,1970年代台湾国语流行曲及香港粤语流行曲女歌星。嗓音出众,屡获“金嗓”美誉,又由于音域广阔,气量雄厚,获香港词人黄沾冠以“乐坛巨肺”之名。九十年代初退隐美国,近十年来再度活跃于世界巡回演唱及农庄发展。甄妮共出版超过130张专辑唱片及精选辑,专辑总销售量过三千万。甄妮于八十年代初中期跻身香港顶尖歌手行列,是香港乐坛第一代“天皇巨星”,如许冠杰、罗文、徐小凤等,当中较年轻的一位。17岁出道,纵横歌坛40年,是跨越四个年代的常青歌后。

参考资料

1.林夕夺金针奖讲述感人故事 叹为歌坛付出半辈子·新浪音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