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2023-03-31 4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2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中文名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简称兰研
创办时间1954年
学校类型公立
属性985、211

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54年,截至1968年,学校共培养研究生68名。1978年,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后,经国务院批准,兰州大学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从此,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新时期。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试办研究生院,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正式建立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目前共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8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90人。其中,两院院士18人(含双聘),“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29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0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兰州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1个学科门类。现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8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校研究生11585人,其中在职攻读学位1379人、博士生1783人。

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在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历尽筚路蓝缕之艰难,饱经呕心沥血之辛苦,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实践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的战略,已建成层次完整、门类齐全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将以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

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8批学位授权审批和甘肃省学位委员会、兰州大学2000年增列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的评审,兰州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全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10个学科门类的34个一级学科。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正门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大气科学课

研究生培养的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为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

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网络督察;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

社会学:社会学;

民族学: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

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新闻传播学:新闻学;传播学;

历史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物理学: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

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大气科学: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

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

力学:固体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畜牧学:草业科学;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情报学;

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

研究生导师队伍

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多年来,兰州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大对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鼓励他们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上创造一流的成果,促进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的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提出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基本条件是:硕士生导师原则上必须是具有独立的科研课题和研究经费的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博士生导师的正教授,应当具有相对独立、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目前,兰州大学已经建立了由120余名博士生导师(其中两院院士12人)和400余名硕士生导师组成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此外,兰州大学一直重视为研究生提供跨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允许基础好的考生报考或通过提前攻博的方式跨学科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同时注重并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学术群体的作用,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实行博士生导师助理制度,使研究生在受教于导师的同时博采众长。

研究生培养质量

1978—2001年兰州大学累计招收研究生7016名,其中硕士生5706名、博士生1310名。1995年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年均20.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日制培养的在校研究生223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52人),非全日制在职申请学位和研究生课程进修学员3000多人。

截止2001年12月,兰州大学先后授予3951人硕士学位、595人博士学位。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兰州大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明显提高。1991年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表彰了695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兰州大学培养的10名研究生榜上有名;1994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20名获得者中,兰州大学毕业生占3名;1995年在庆祝中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十周年成果展览中展出近300名博士后的成果,其中兰州大学培养的博士占6名;1997年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研究”被收入《高校文科博士文库》;1999年2篇博士学位论文跻身全国首批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行列,2名博士毕业生被聘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年和2000年中国科学院各评出10名优秀博士后,兰州大学培养的博士生每年占有一席;近年来又有若干名毕业博士生进入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兰州大学成为我国首批“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的实施单位。近三年来,兰州大学2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5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就业。毕业研究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作风朴实、发展潜力较大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他们中的不少优秀者已经成长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或学术带头人。

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促进了兰州大学科学研究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显著提高。

截止1999年,全校共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61项。近年来,兰州大学在继续保持有机化学、细胞生物学、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及技术、凝聚态物理、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基础数学、固体力学、自然地理学、天气动力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广泛开展了西北民俗、区域经济、敦煌学、西北史地、西北人口、资源环境、地质工程、冰川冻土、高原大气、植物生理和干旱农业生态等多项立足西部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这些成果的取得和学术领域的开拓,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研究生教育功不可没。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兰州大学人才培养效益和办学效益居全国综合高校前列,学术水平居国内高校前列。1995年美国《科学》周刊评出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兰州大学位居第六。

学术交流

兰州大学重视并积极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兰州大学已与美、日、英、德、法、加、澳、俄、韩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关系,开辟了互派研究生、访问学者和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渠道。近几年,中青年教师400余人次出国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外籍专家学者1300余人次来校访问。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穆斯堡尔,著名作家韩素英女士等先后来校访问、讲学。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兰州大学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影响力的增强。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兰州大学研究生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国家布局在祖国西北的唯一一所教育部重点综合性大学,兰州大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等方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展望未来,兰州大学将继续以质量为中心发展研究生教育,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间的协作,以联合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依靠整体优势,取得规模效益;在争取较好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苦练内功,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使有限的科教资源达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高的效益。到“十五”末期,学校全日制研究生规模将达到5000人。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高效、优质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发挥兰州大学研究生院在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并以研究生教育促进和带动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只要兰大人不失时机地抓住各种发展机遇,继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牢固树立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理念,就一定能够把兰州大学建成国家在西部地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参考资料

1.研院简介·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

2.兰州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考研派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