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牌香烟(中国的卷烟品牌)

2023-04-01 7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老刀牌香烟

中国的卷烟品牌

老刀牌卷烟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卷烟之一,在民国时期,是家喻户晓的知名香烟品牌,与“哈德门”、“大前门”、“三炮台”等齐名。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常被用作联络代号,一些相关的电影电视里也可以见到老刀牌香烟的影踪。老刀牌香烟最初由英国惠尔斯公司生产,以Pirate(意为“海盗”)为名,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起委托上海公发英行代销。从兴起到没落的一百多年历史中,老刀牌香烟的品牌名称、性质等几经变更,使其品牌具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中文名老刀牌香烟
外文名LaoDao
创牌时间1891年
所属国家英国→英美→中国

社会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不仅侵占中国的领土,英美帝国主义还企图通过垄断中国烟草市场的方式进一步侵略中国。

1881年,杜克在得知美国发明卷烟机后,便立即查看地图寻找烟草消费市场,他发现中国含有人口4.3亿便当即决定在中国销售香烟。1888年,杜克领导美国烟草公司进入中国,且销售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中国的烟草工业还处于起步时期。

品牌历史

Pirate牌

英美烟公司成立以前,英国惠尔斯公司的Pirate牌香烟通过上海公发英行代销。1902年9月29日,美国烟草公司、英国帝国烟草公司、惠尔斯公司等六大烟草公司,在英国伦敦联合组成了(现英美烟草公司),并在上海兴建厂房,制造卷烟。其中Pirate牌香烟由英美烟一厂生产,是他们打入中国卷烟市场的一个品牌。

英美烟公司在中国凭借不平等条约,先后从清政府、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取得捐税的优惠待遇,依靠这些优势逐步巩固和扩大了它在中国卷烟业产销上的统治地位,最终获得巨额利润。

该公司在华建厂后,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成功抢夺了烟草消费市场。为了扩大销售,英美烟公司不仅开展试吸、送吸香烟等活动,还印刷了大量的烟草广告进行宣传。

虽有一些刚成立不久的中国民族卷烟厂与其竞争,但完全无法与之抗衡。所以海盗香烟传入中国后,销量逐年上升。

当时Pirate牌香烟烟标采用全英文印刷,印有“Pirate Cigarette”(海盗香烟)文字,故其正式名称应为“海盗”牌香烟。烟标以大海为背景,一名水手站在甲板上,右手叉腰,左手持刀,露出得意的笑容。副图则分别显示放炮手的动作和炮弹溅落在船只中的水花——与其“海盗”名称相呼应。

由于“海盗”香烟的价位定在中、下档次,很多人又不认识英文,加上“海盗”香烟烟标突出“刀”的描绘,便衍生出一个俗名“老刀”。长期以往,约定俗成,它的注册商标“海盗”反而不为人知。

除“老刀”这一俗称之外,还有“派律”“派力”“派律脱”等音译的叫法,也有简称“刀”牌的,但使用“老刀”的占多数。

由于国情和文化背景不同,欧美国家当作英雄对待的海盗形象,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侵略的代名词,所以,也有许多中国人看到这个“海盗”广告形象后颇为反感。1919年以后,由于新文化运动及五卅运动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民的民族和爱国意识开始觉醒,并开始了对海盗牌香烟的抵制。海盗牌香烟的销量开始下降。

老刀牌

英美烟公司→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品牌

英美烟公司意识到了人民对“海盗”排斥的情绪,于是马上采取措施对烟标和广告画作了大幅修改:将上面一行英文改成中文“老刀牌”,船上的火炮改成铁箱,帽子上的海盗标记和嘴上的胡子都一一作了修饰和“整容”,原海盗手中的大刀也改成了古代的老刀。

同时在“老刀牌”中文的下面又增加了一行拉丁文,翻成中文就是“杰出的作品”。修改后的“老刀牌”烟标还喻意:这位手持古代老刀的商人乘船来到中国是推销世界上最好的香烟“老刀牌”的。经过一番市场推广后,修改后的“老刀牌”烟标总算被中国人所接受。从此,“老刀牌”香烟品牌在华经销至建国初长达数十年之久。虽从全英文、半中半英文到全中文的烟标演变,但画面一直未作大的改动。

1934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的工厂关闭。同年11月英美烟公司以华商之名在上海设立颐中烟草公司(先后在青岛、福州等地开设11个分厂),经营卷烟制造业务,由此展开了以上海为中心,中国各大城市经销的局面。

(颐中烟草公司为英美烟公司在中国的地区总部,其国际总部仍在伦敦)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民众纷纷要求“老刀”更名。1952年4月(一说为1951年4月),国营上海烟草公司接管颐中烟草公司在上海的产权后,立即向社会公开征集“老刀牌”香烟的新牌名和新图案,并先后在20支软包装“老刀牌”烟标背面印上“本商标将改新牌名及新图案”、“本商标征求新牌名和新图案”的告示;在征得“劳动”一名后,又在更名前附上最后一个告示“本商标即将改‘劳动牌’”。

劳动牌

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品牌

“老刀”与“劳动”读音近似(尤其是上海话),消费者易于接受,故改版为“劳动牌”。改版后的“劳动”香烟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包销,首版“劳动牌”香烟,由国营上海烟草公司制造(国营上海烟草工业公司出品,有两种版本),烟标以粉红细竖条作底色,烟标图案设计正版主题为工农联盟图,画面左侧是一位农民手执镰刀在收割,右侧是一位工人在操作车床,背景是广袤的田野和新型的工厂;副版正中环绕“劳动创造世界”六字名言,上方是火车在高架桥上奔驰,下方是大型收割机在收割。

1958年进入大跃进年代,“劳动牌”改版为深桔红色,商标设计仅是一个素描图案,正版图案为一工一农并肩高举铁锤和镰刀(铁锤、镰刀分别代表工人、农民)

挺立在麦穗和齿轮组成的图案上,简洁刚练,正上方“劳动牌”三字闪着光芒,表明工农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副版图案由麦穗和齿轮各半圆形组合而成,圈内前方为一台起重机高高吊起一台电机,喻意“中国工农团结紧,工人阶级有力量”。(如图八所示)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劳动牌”烟标与许多其他品牌烟标一样受到影响而改变:正版图案改成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出品);副版图案由正版替代。这种烟标是含有林彪题词的少见烟标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记录了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

1971年“9·13事件”后,文化大革命结束,“劳动牌”烟标又恢复成“铁锤和镰刀”图案。虽然“劳动牌”烟标有“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出品”、“上海卷烟厂出品”和“上海烟草公司出品”等,但图案基本一成不变。

“劳动牌”香烟经过近半个世纪后,于20世纪末停产。

复出

过滤嘴香烟,颐中烟草公司品牌

1992年,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公司,前身为英美烟公司的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厂)决定恢复“哈德门”等老名牌的生产,但由于“老刀”商标一直被其原主英美烟公司续注册,颐中烟草青岛卷烟厂首次申请“老刀”商标时被驳回。后来,依据中国《商标法》有关条款,青岛卷烟厂以“连续三年以上没有在中国大陆宣传和生产老刀香烟”为由,申请撤销了英美烟公司在中国大陆的“老刀”商标所有权。

1994年,颐中烟草集团青岛卷烟厂、徐州卷烟厂、延安卷烟厂重新开始“老刀”牌香烟的生产,

烟标图案与解放前的“老刀”牌香烟烟标图案基本相同,标有“老刀牌”、“颐中烟草青岛卷烟厂出品”等字样。

颐中烟草集团青岛卷烟厂凭借“老刀”牌香烟在1994年创收近3亿元,这相当于该厂前十年的利润总和。

但是这次的改版并未引起消费者的好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出于猎奇、促销的考虑”;

还有人认为这样的改动是“一种崇洋倾向”、“不分是非”的错误行为,应该被取缔。由于“群众反映很大,新闻界也多次批评”,大约在1997年“老刀”香烟彻底停产,退出了香烟市场。

品种划分

解放前:解放前“老刀”(海盗及老刀)属于中高档香烟,具有多个品种:据1901年公发英行的销售合约及1907年的《北清烟报》记载,“老刀”烟标有10支装软标、5支装软标、50支有嘴与无嘴圆铁听、50支装有嘴与无嘴椭圆铁听、10支装卡标,及依现存实物可证的20支装软标。依上则有8种不同装支、不同材质或不同形态的“老刀”烟标(不包括不同版次、名称有异的各种老刀烟标)。

解放后:“劳动”牌为20支装软包,属于低档烟;1994年后恢复生产的“老刀”则20支软包、硬盒均有,青岛生产的为硬盒精装高档烟和软包2种;徐州、延安生产的则为软包。

历史意义

“老刀”牌香烟于1891年进入中国市场,是19世纪末最早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之一。

它的历史超过一百年,在此期间,其烟标的变化(如受五卅运动影响改用中文烟标、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劳动”牌等)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转为民主独立的变化过程,及新中国成立早期的政治动荡,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参考及佐证作用。

“老刀”香烟的附属品香烟画片、宣传海报、烟标、月份牌等,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民生、文化等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英美烟公司曾把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说唐》、《说岳》等故事,然后印成彩色画片装在香烟盒内以刺激销售。这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宣传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全世界最好抽的香烟,网友:你见都没见过·一点资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