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曾任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

2023-04-01 8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李侃

曾任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

李侃(1922.05.18~2010.07.01),男,辽宁本溪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杰出出版家,著名历史学家,古籍整理和传统学术文化出版战线优秀领导干部,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现代史料学会原会长,中华书局原总编辑,中国香港中华书局原董事长。同名人物还有明代大臣、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等。

中文名李侃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代表作品《中国近代史散论》,《朝夕集》,《芳古集》等
出生地辽宁本溪
职业中华书局原总编辑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杰出出版家,著名历史学家

个人简介

李侃1922年生于辽宁本溪,男,汉族,博士,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HPCC,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等国际会议和期刊审稿人。中学时起便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在学校开展的秘密反满抗日活动。1958年调中华书局工作,历任近代史编辑组副组长、编审,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现代史料学会会长等。

李侃中学时起便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在学校开展的秘密反满抗日活动。1954年调北京,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地方工作部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秘书主任。

1958年调中华书局工作,历任近代史编辑组副组长、编审,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书局中国香港分局董事长、《文史知识》杂志主编,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国现代史料学会会长等。

曾组织出版全国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辛亥革命回忆录》、清代与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资料》、《中华民国史》等,参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清史近代史部分的拟订工作,并承担出版其中大批项目。

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论文结集有《中国近代史散论》、《朝夕集》、《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史林随想录》、《中国近代史论丛稿》、《芳古集》和《李侃史论选集》、《李侃史学随笔选》等。

曾组织出版全国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辛亥革命回忆录》、清代与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资料》、《中华民国史》等,参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清史近代史部分的拟订工作,并承担出版其中大批项目。

学科专业一: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专业二:机器学习、分布式系统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网络方面。教学上,主讲博士生课程《知识发现》,硕士生课程《机器学习》、《最优化理论》、《计算理论》,本科生课程《编译原理与设计》、《操作系统》。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防基础基金、预研基金、型号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作为核心骨干参加了“野战战场信息挖掘与数据获取技术”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公安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部级项目“情报自动分类与检索”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10项;主持承担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校精品课程、研究生教改项目;出版教材3部,分别获得教育部、北京市精品教材。

人物经历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秘书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室副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着有《中国近代史散论》、《朝夕集》。

人物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杰出出版家,著名历史学家,古籍整理和传统学术文化出版战线优秀领导干部,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原副会长、中国现代史料学会原会长,中华书局原总编辑、中国香港中华书局原董事长李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1日18时2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侃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010年7月7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李侃同志,1922年5月18日生。辽宁本溪人。他中学时起便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在学校开展的秘密反满抗日活动。

1945年任本溪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主任,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辽东三地委宣传干事。

1948年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干事、副科长、宣传部部长秘书、办公室副主任。

1954年调北京,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地方工作部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秘书主任。

1958年调中华书局工作,历任近代史编辑组副组长(主持工作)、编审;中国史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孙中山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史料学会会长;抗日战争史研究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分编委兼清史卷(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中国历史学年鉴》主编等职。

1998年10月离休。

李侃同志长期主持或分管近代史编辑组(室)工作。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组织出版全国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1-72辑)和《辛亥革命回忆录》(1—6辑),出版清代与近代《史料笔记丛刊》、《近代史资料》(1—43辑);70年代初,策划出版《中华民国史》及其配套的《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民国大事记》和《民国史资料选辑》,主持编写大学教材《中国近代史》(已出四版,两获全国优秀教材奖),陆续出版多种中国近代经济史类资料丛书及清代档案资料等。

80年代初,李侃同志参与《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清史近代史部分的拟订工作,并承担出版其中大批项目,主要有:包括《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清末教案》等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包括《林则徐集》、《孙中山全集》、《黄兴集》、《宋教仁集》、《蔡元培全集》、《严复集》等的《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包括《李星沅日记》、《翁同稣日记》、《郑孝胥日记》等的《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出版多卷本《清代人物传稿》上编。联系出版《顾维钧回忆录》、《海关密档——赫德·金登干通信录》、《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中华近代文化史丛书》和《辛亥革命史丛刊》等。

先后出版多种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70周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和《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李侃同志领导创办《文史知识》杂志并任主编。众多中国清代、近代史料和研究着作图书的出版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欢迎和好评。

李侃同志刻苦学习,才思敏捷,勤于笔耕。他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近代史诸问题,对于中国近代史领域中一些重要课题,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晚清政局、辛亥革命、农村农民与革命、思想文化及人物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提出了独到和精辟的见解,在史学界产生很大影响,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从1980年起,李侃同志历任中国史学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在组织协调史学会内部建设,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接办《中国历史学年鉴》后,增加了中国史学会实质性的工作内容,成为海内外了解中国史学研究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70年代末,李侃同志为恢复中华书局的独立建制,重组近代史编辑室做了许多工作。李侃同志在领导岗位上,坚持正确的方向,贯彻古籍整理出版方针,重视图书质量管理,强调多出书、出好书,探索出版改革,走向市场,既谋求发展,又保持老社特色和应有的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便开始与中国香港中华书局开展联谊活动,加强人员互访,进行业务交流合作。在李侃同志的争取下,80年代,中华书局成为全国唯一获准独立实行对外图书出口贸易的出版社,与日本等国的图书贸易趋于活跃,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对外发行的人才。

个人作品

主要着作有《中国近代史》(合着高校教材),论文结集有《中国近代史散论》、《朝夕集》、《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史林随想录》、《中国近代史论丛稿》、《芳古集》和《李侃史论选集》、《李侃史学随笔选》等。

后记

李侃同志一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共产党人的操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出版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较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养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

工作勤奋敬业,办事认真细致。作风民主,密切联系群众。李侃同志任职中华书局逾40年,不计名利地位,尽心尽职,为我国古籍整理、学术着作出版的繁荣和发展勤奋工作,赢得了出版界和史学界的尊敬。

参考资料

1.李侃·光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