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洞人(史前人类)

2023-04-03 3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马鹿洞人

史前人类

马鹿洞人,又称为蒙自人,是现今发现的生存年代距今最近而特征与现代人明显不同的史前人类。“马鹿洞人”距今1万多年,但他身上保存着距今十万年前早期智人的特征,属于晚期智人时代的古人类,是当时人群中的少数民族。这一种群生活在距今1万4千年左右,发现大量大型鹿类动物与其共生,因此而得名“马鹿洞人”。

中文名马鹿洞人
别称蒙自人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
生活时间距今1万4千年

发现历史

1979年,一名中国地理学家在广西境内发现了一具骨架化石。1989年,中国人类学家在云南马鹿洞又发现了三具化石。不过,一直到2008年,才开始由中国和澳大利亚的11个机构共同开始研究。

2012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团队曾发表在云南、广西地区发现四具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消息,认为从云南蒙自马鹿洞人头骨形态上看,推测其具有十万年以上的人类体质特征,认为是此前从未在人类进化史中出现过的全新人种。在这一新发现之前,大家曾以为现代人,即智人独占东亚大陆,没想到曾有其他和现代人不同的人种也曾生活在这片大陆上,只是其血脉由于种种原因消失于无形。

2012年3月,中澳科学家关于云南“马鹿洞人”的重大发现备受关注,这个研究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历时4年。

2012年3月中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集《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发表关于“云南鹿洞人”、“广西隆林人”的一篇长达28页的论文。随即,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3月21日,云南“马鹿洞人”考古队中方科学家、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马鹿洞人”可能是人类进化晚期一个旁支,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具有晚期智人和早期智人之间的镶嵌特征,进行确认工作。

2015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这一发现肯定了马鹿洞遗址存在全新的古老型人类种群。

生存环境

对云南蒙自马鹿洞人类股骨的研究显示,虽然其年代距今1万4千年左右,但其特征却与最古老的人类极其相似,且可能与早期现代人共存在同一区域。

外形特征

“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一种新的过去未知的人群;“马鹿洞人”可能是随着欧亚大范围迁移的融合产生的,具有非洲、西方等人群的杂交特征。

发现的化石有“高度独特”、混合了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特征,生活在距今14500年到11500年前之间,以猎食大型鹿科动物为生,因此而得名“马鹿洞人”。

“马鹿洞人”没有现代人的下巴,有巨大的臼齿。眉脊粗壮,十分醒目,而左右眉脊间呈波状;眉额沟显著,在眉脊与额骨间,形成一条横向凹宽的沟;头骨较厚,最厚处为7毫米。

研究成果

“马鹿洞人”所处的年代正是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阶段。但是这个距今1万多年前的“马鹿洞人”,却有10万年以上人类的特征,这是很少见的。据专家进一步分析,之所以古老特征保留比较多,与云南本身的环境、温度、潮湿、海拔关系密切,使得具有古老特征的人类进化得慢一些。

研究者认为,在这个被称为“古老物种的避难所、新物种的起源地”的云南,成为不同人群迁移的相对集中的通道,其他地方无法生存的物种却能在此地生存。

与此同时,“马鹿洞人”的发现显示,现代人在东亚地区起源和演化要比先前所知的复杂很多。这类化石可能代表早期智人幸存最晚的记录,或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的古代人群。

“马鹿洞人”所出现的年代,同时期中国多个地方都有晚期智人,他们要比“马鹿洞人”先进得多。

为破解中国云南地区人类演化的谜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底启动了“云南晚期智人及其文化多样性研究”课题,新的调查和研究已获得一些重要发现和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古DNA研究的开展,更多的谜团将被解开。 

研究意义

云南“马鹿洞人”考古队中方科学家认为最显著的意义在于,“马鹿洞人”是晚期智人,但具有早期智人特征。但要说这种人是中国人的祖先,有点夸张。可以理解为,马鹿洞人是当时人群中的少数民族。

有学者认为,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现代人起源研究不断有新发现。尽管起源于亚洲的证据不如非洲的多,但肯定现代人起源是非洲还是其他地区都为时尚早。

对于人类的起源,国际公认得起源说是:非洲起源说,但仍有部分亚洲学者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在中国发现的晚期智人头盖骨多被认为距今4万年左右,而超过4万年的晚期智人化石,在中国出土的较少。

参考资料

1.考古学家在云南发现全新人种·凤凰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