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语(缅甸的官方语言)

2023-04-05 7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缅甸语

缅甸的官方语言

缅甸的官方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和三角洲地区。使用人口约2800万。主要方言有:仰光-曼德勒方言、若开方言、土瓦方言、茵达方言、德努方言、约方言、东友方言。仰光话是现代缅甸语的标准话。缅甸的首都是仰光(Yangon),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缅甸语既然是缅甸的官方语言,这就说明了缅甸语翻译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还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中文名缅甸语
外文名Burmese
语 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彝语支缅甸语
官方语言缅甸
使用范围缅甸
第一语言3.2千万

基本信息

缅甸语使用地区:主要分布在缅甸,少量分布在泰国、老挝、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作为第一语言,有3.2千万人使用,第二语言有1千万。

排名:29。

官方地位

管理机构:缅甸语委员会

缅甸语教程

缅甸语教程

语言代码

ISO639-1:my

ISO639-2:bur(B)mya(T)

ISO639-3:mya

Unicode范围:1000-109F

缅语是一种拼音语言,共有33个辅音字母,与元音拼合后,组成音节。缅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高平、高降、低平和短促调。缅语以仰光音为标准音。

缅甸文属于婆罗米系的文字,其书写特征是呈圆形。

历史

缅甸语

它的书面语从公元1058年镌刻的缅文“雷德榭碑”算起,到现在已经有九百多年历史。缅文是拼音文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记载。从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缅甸语言在近一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各方面都起了不少变化。其中,辅音韵尾的变化就是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近年来,对缅甸语中的辅音韵尾变化作了一些研究,发现缅甸语中辅音韵尾的变化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与汉语以及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变化规律极为相似。对缅甸语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找出缅甸语言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研究亲属语言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语法

古缅甸语有三个声调,但其在12世纪的确切音值不清楚,仰光话的发音是:

第一声:高降调53(在开音节中,用短元音符号表示,在闭音节中,在基本辅音之下加一个点)。

第二声:低平调11(在开音节中,用长元音符号表示,在闭音节中,没有特殊的符号)。

第三声:高平调55(在音节后加双点符号:)。

古缅甸文的塞音韵尾演变成喉塞音,成为第四个声调。

|+缅甸文与仰光话的声调

|-

|缅甸文||缅甸文转写||调类||仰光(国际音标)||翻译

|-

|ခ||kha||1||kha53||尊崇

|-

|ခၝ||khâ||2||kha11||鹧鸪

|-

|ခၝး||khâ:||3||kha55||腰、苦

|-

|ခပ္||khap||塞音韵尾||kha44||舀

辅音

双唇音

齿音

齿龈音

舌面音和软颚音硬颚音和唇化舌根音

喉音

无发音部位

塞音和塞擦音

|align=center||colspan="2"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

鼻音

|align=center||colspan="2"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

|align=center|(鼻化元音)

擦音

|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

align=center||

半元音

|colspan="2"align=center||align=center||align=center||colspan="2"|

 

缅甸语

边音

|colspan="2"align=center||colspan="4"|

bg:Бирманскиезик

de:BirmanischeSprache

en:Burmeselanguage

et:Birmakeel

fi:Burmankieli

fr:Birman

ja:ビルマ语

ka:ბირმულიენა

my:ဗမသ

nl:Birmaans

nn:Burmesiskspråk

pt:Línguabirmanesa

ru:Бирманскийязык

sv:Burmesiska

th:ภาษาพม่า

缅甸语有7个单元音和4个双元音,双元音只出现在短促声调和鼻化元音中。辅音有28个单辅音、4个清化鼻辅音和32个复辅音。

现代缅甸语有4个声调:高平、高降、低平、短促。在口语中有连读音变现象,主要是清音变浊音、各类声调变成轻声。古缅语中有很多复辅音声母和辅音韵尾,后来部分复辅音变成腭化音;辅音韵尾消失引起韵母和声调系统的变化。缅甸语属孤立型语言,基本词多为单音节词,由词首辅音或辅音丛加上一个单元音或双元音构成。

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人称代词有男用和女用、尊称和卑称之分;动词没有时态、人称等变化。量词与汉语量词相似。主要的构词方式是附加(包括前缀、后缀)、插入、重叠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改变词性和词义。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在中心词之前。句子中各成份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感情色彩主要通过助词来表现。缅甸文字属于音节-音素文字。有33个辅音字母,元音在书写时除了在零声母时用字母外,一般都用符号代替。元音符号有上加、下加、前加、后加等几种。缅甸语最早和最完整的文献是"妙齐提"碑文。缅甸文属于婆罗米系的文字,其书写特征是呈圆形。

缅甸与中国

缅甸联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壤,两国的共同边界有2100多公里。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和睦相处,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中缅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缅甸联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0多个民族(1983年缅甸政府公布缅甸8大主要民族外,还有其支系,总共有135个民族),主要的民族有:缅甸族、掸族、克伦族、若开族、克钦族、钦族、孟族(亦译“汶族”)、克耶族等8大民族。缅甸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缅甸语是缅甸族的母语。1948年缅甸联邦摆脱了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后,新宪法规定缅甸语为缅甸联邦的通用语。现在使用缅甸语言的人口约5400万左右。

缅甸语言概况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由于使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又有极为丰富的文字记载,在汉藏语系语言中除了汉语、藏语外缅甸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对研究汉藏语系诸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汉藏语系诸语言和汉语的历史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文献最为丰富的语系之一。汉藏语系(Sino—TibetanFamily)早期称为“印支语系”(Indo—ChineseFamily),也有的称为“藏汉语系”(Tibeto—ChineseFamily),现在通称为汉藏语系。汉藏语系一般认为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壮侗语族在国外有的称为侗台语族或台语族。最早提出这一谱系分类法的是李方桂先生,他在《中国的语言与方言》(1937年)一文中就提出汉藏语系分汉语、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的论点。

缅甸语言文化专业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缅甸语言文化专业始建于1949年,目前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各一人。自该专业创建至今,先后培养了200多名本科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博士生。目前他们分别在外交、文化、新闻、经贸、安全、高教、广播等领域或国内外公司任职。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缅甸语言文化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本科生在校四年,除了全面系统地掌握缅甸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以外,还要学习缅甸概况、文化、文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便适应多方面的需求。该专业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缅甸语言、文学、文化、历史、现状、经济等20多门课程,编撰出版了《缅汉词典》、《简明缅汉、汉缅词典》、《基础缅甸语教程》、《缅甸文学史》、《缅甸语概论》、《缅甸语口语教程》、《缅甸文化综论》等多种辞书和教材。

中国对缅甸语的需求现状

缅甸联邦是我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壤,两国的共同边界有2100多公里。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和睦相处,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可以说中缅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缅甸联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0多个民族(1983年缅甸政府公布缅甸8大主要民族外,还有其支系,总共有135个民族),主要的民族有:缅甸族、掸族、克伦族、若开族、克钦族、钦族、孟族(亦译“汶族”)、克耶族等8大民族。缅甸族人数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68%。缅甸语是缅甸族的母语。1948年缅甸联邦摆脱了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后,新宪法规定缅甸语为缅甸联邦的通用语。现在使用缅甸语言的人口约5400万左右。

历史演变

缅甸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古缅甸语,因此可以用缅甸文的罗马转写来推测古缅甸文的发音,从此也可以看出其与仰光话之间的巨大的区别。

其他信息

Category:藏缅语族

Category:东南亚语言

Category:缅甸

bg:Бирмански език

de:Birmanische Sprache

en:Burmese language

et:Birma keel

fi:Burman kieli

fr:Birman

ja:ビルマ语

ka:ბირმული ენა

my:ဗမသ

nl:Birmaans

nn:Burmesisk språk

pt:Língua birmanesa

ru:Бирманский язык

sv:Burmesiska

th:ภาษาพม่า

图书信息

《缅甸语》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委会组编的缅甸语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听、说、读、写、译是El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翻译是学习缅甸语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要掌握这一技能就必须弄清楚它的规律。本教材通过大量的分析、实例翻译和比较,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这些规律,从而达到掌握它的目的。具体地说,只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原意和语境后才能进行翻译。所以,本教材在第一到第十课把翻译的过程分成分析、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在第十一到第十五课把分析和理解合并在一起,分为分析和翻译两个阶段。

这些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分析”,虽然很麻烦,有时也很难。但这是翻译的基础和根据,文章译得好坏都在于“分析”。因此,切忌看到文章就立即动手翻译。只有把原文分析透彻,才能掌握原文的全局和语境,才能翻译出好文章。本教材每一课都设置了10个例句。每一个例句都做了详细的语法分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翻译中各个环节的基本要领,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很难说哪一种更好。翻译时根据行文的需要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有时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其关键在于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要翻译的句子的语境的掌握。直译不能译得太直,一味地追求原汁原味;意译也不能意译得太过,意译得失去了原文的语境和风貌。翻译时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很重要。

《缅甸语》共有十五课,每一课都独立为一个单元。每课后都附有练习,其中练习一是结合课文的短句翻译,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练习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而设置的1——2篇缅甸语文章的翻译。书后统一附有练习的参考译文,方便使用。

参考资料

1.缅甸语起源和来历·文字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