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禾本科穇属植物)

2023-04-06 4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牛筋草

禾本科穇属植物

牛筋草,因其贴地有力不易铲锄,山东方言叫钝刀驴。湖北方言内巴都(dou),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清热,利湿。可以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此草煎水,常服大量服,自古相传有防疫、抗瘟病时毒奇效。

自魏晋以来民间及中医久传不衰,因其平常而被称为千人踏,少年用其为逗蛐蛐草。以此草与金银花制剂配合常服,可以预防流感及其他流行疫病。效果大大强于板蓝根,板蓝根冲剂无论对普通感冒或流感都基本无效,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的药品。

拉丁学名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鸭跖草亚纲(Commelinidae)
禾本目
禾本科
亚科画眉草亚科(Eragrostoideae Pilger)
画眉草族、穇亚族
穇属
牛筋草
分布区域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牛筋草
中文别名蟋蟀草、牛顿草、牛信棕
别称千千踏、忝仔草、粟仔越、野鸡爪、粟牛茄草
二名法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形态特征

牛筋草

一年生草本。根系极发达。秆丛生,基部倾斜,高10-90厘米。叶鞘两侧压扁而具脊,松弛,无毛或疏生疣毛;

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平展,线形,长10-15厘米,宽3-5毫米,无毛或上面被疣基柔毛。

穗状花序2-7个指状着生于秆顶,很少单生,长3-10厘米,宽3-5毫米;小穗长4-7毫米,

宽2-3毫米,含3-6小花;颖披针形,具脊,脊粗糙;第一颖长1.5-2毫米;第二颖长2-3毫米;第一外稃长3-4毫米,

卵形,膜质,具脊,脊上有狭翼,内稃短于外稃,具2脊,脊上具狭翼。囊果卵形,长约1.5毫米,基部下凹,具明显的波状皱纹。鳞被2,折叠,具5脉。染色体2n=18 (Авдулов, 1931等;Moffett, Hurcomoe,1949)。花果期6-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村边、旷野、田边、路边,广布全国各地。 是棉花、豆类、薯类、蔬菜、果园等重要杂草。最低海拔:800;最高海拔:1000。

化学成分

茎叶含异荭草素(isoorientin),木犀草素-7-O-芸香糖甙(luteolin-7-O-rutinoside), 小麦黄素(tricin),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3',4',5'-trimethoxyflavone),

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xide),特荆素(vitexin),异牡荆素(isovitexin),三色堇黄酮甙(violanthin)及3-O-β-D-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3-O-β-D-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和6'-O-棕榈酰基-3-O-β-吡喃葡萄糖基-β-谷甾醇(6'-O-palmitoyl-3-O-β-glucopyranosyl-β-sitosterol)。

分布情况

中国:产中国南北各省区,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中国南北各省区遍地都有;多生于荒芜之地及道路旁,可以选择无污染、无公害处生长者采集,干品鲜品都可用。

世界: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生态特点

上海一带于4月中下旬出苗,5月上、中旬进入发生高峰,6—8月发生少,部分种子1年内可生2代。秋季成熟的种子在土壤中休眠3个多月,在o一1cm土中发芽率高,深3cm以上不发芽。发芽需在20一40℃变温条件下有光照。恒温条件下发芽率低,无光发芽不良。

药用价值

药用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牛筋草的带根全草。

采集:八、九月采收,洗净,晒干,切断。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②《闽东本草》:"味甘淡,性凉。"

归经:

①《百草镜》:"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肺、胃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伤暑发热,小儿急惊,黄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并能防治乙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鲜者50~150克);或捣汁。

【禁忌】:脾胃虚弱及阴虚患者慎服。

【选方】

①治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四两,水三碗,炖一碗,食盐少许,十二小时内服尽。(《闽东本草》)

②治脱力黄,劳力伤,治瘵:牛筋草连根洗去泥,乌骨雌鸡腹内蒸热,去草食鸡。(《纲目拾遗》)

③治湿热黄疸:鲜牛筋草二两,山芝麻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下痢:牛筋草一至二两,煎汤调乌糖服,日二次。(《闽东本草》)

⑤治小儿热结,小腹胀满,小便不利:鲜牛筋草根二两,酌加水煎成一碗,分三次,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伤暑发热: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淋浊:鲜牛筋草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丝瓜络各一两,炖酒服。(《闽东本草》)

⑨治疝气鲜牛筋草根四两,荔枝干十四个,酌加黄酒和水各半,炖一小时,饭前服,日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牛筋草头一两,蒲公英头一两,煮鸡蛋一个服。并将草渣轻揉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⑾预防乙型脑炎:鲜牛筋草二至四两,水煎代茶。(《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用鲜草每日1两,1次煎服,连服3天;间隔10天,再服3天;或每天2~4两,1次煎服, 连服3~5天,在184130人次预防服药中,发病仅2例,发病率为0.91/100000,与以往6年的发病率相比,是最低的1年。治疗每日用干草1~3两,洗净加水浓煎成50~100毫升,3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以此为主药,治疗27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获痊愈。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日数短者1天,长者12天,重症病例平均退热时间为3.2天。少数服药后有轻微短暂的腰痛、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对于血液及肾脏未见不良影响。(临床所用的牛筋草,有时与同科植物的鼠尾粟混用。)

文献论述

①《百草镜》:"行血,长力。"

②《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疝气。"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强筋骨,治遗精。"

④《闽东本草》:"治小儿急惊,石淋,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补气。治脱力劳伤,肺结核。"

参考资料

1.军队文职人员常服_解放军文职人员招聘·红师教育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