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西风带(自然现象)

2023-04-07 8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咆哮西风带

自然现象

咆哮西风带(brave west wind belt)在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南侧,大约在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有一个环绕地球的低压区,常年盛行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全年各月都可达7—10天以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南半球西风带,也称“咆哮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

西风带气旋活动十分频繁,平均两天至三天就有一个气旋经过,特别是强气旋来临时,可造成西风带内狂风雪暴和高达十几米的巨浪。雪暴会使海上能见度急剧下降,给海上船舶航行带来极大困难和危险。

中文名咆哮西风带
外文名Roaring Forties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天气学

现象描述

位于南纬40度到60度之间,大致在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南侧,有一处环绕地球的特殊低压区,这个低压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一年四季总是盛行五六级强度的西风,由此时常刮起好几米高的浪潮。尤其是全年每月超过一周到十天,至少都有7级以上的大风。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半球西风带,绰号:咆哮西风带。

发现与命名

说法一

1487年,葡萄牙船长巴塞罗缪·迪亚斯,奉国王命令率领三艘帆船去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道。他们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最后被一个惊涛骇浪的海角挡住了去路。一连好几天,愤怒的大海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狂风永不疲倦地喧嚣,浪涛无休无止地怒吼,船儿东歪西斜,身不由己地挣扎着、呻吟着。就这样,巨大的海浪把船队整整吹荡了16天。幸运的是,他们的船被吹进了一个小港湾,才使船员们死里逃生。迪亚斯对这次航行心有余悸,想给这个海角取名为风暴角,但葡萄牙国王不同意这个不吉祥的名字,他决定改称“好望角”,意为发现此角,到达东方就有希望了。

自从发现了好望角,那里的暴风巨浪便闻名于世,一年中大约有1/3的时间里狂风恶浪肆虐,浪高6米以上,有时竟高达15米,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日子,浪高也在2米以上。从万吨远洋巨轮到数十万吨大型油轮都曾在这里相继失事。70年代以来,在该海区失事的万吨级轮船已有十多艘。

说法二

咆哮西风带是由一位航海家发现并命名的。1610年,一位荷兰航海家亨德利克在乘船远航,路过南纬40度这个海域时,遇到强大的西风,虽然强烈的风浪导致船只颠簸厉害,但是他却发现,利用这场强大的西风,可以在印度洋上高速往东前进,一路顺风地抵达巴达维亚。由此可见,咆哮西风带不仅仅会带来灾害,只要掌握了风向,这个西风带也能助航船一臂之力。

具体划分

航海者们对这个区域还进行了具体区分。他们将南纬40°到50°之间的区域叫“咆哮四十度”。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是狂风怒号,犹如狮子咆哮一般。他们又将南纬50°到60°之间的区域称作“狂暴五十度”,因为这部分海域上经常有比咆哮四十度更强烈的风暴与大浪,令过往的船只强烈摇晃,航行困难。此外,他们将南纬60°到70°之间的区域称作“尖叫六十度”。这个区域内除了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和南极大陆最北端的南极半岛之问的德雷克海峡,就没有其他陆地了,只有茫茫海洋一这个纬度带上,没有任何山丘阻挡盛行西风和洋流,致使这里的风暴浪潮比咆啸四十度、狂暴五十度更为恶劣,因而才有此名。据说.有时这个西风带的风浪还会蔓延到南极大陆的沿岸。

形成机理

南北半球西风带相异原因

南、北半球的两个西风带“脾性”不同。由于北半球众多大陆的存在,在北纬40度~60度之间.多为陆地山川,由此海上的偏西风受到阻隔,导致风速大减。南半球就不同了,这里几乎全部是广袤的海洋,没有山陵阻挡,强烈的西风横行无忌,加上表层海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自西向东的环流。因为这里自始至终都是西风.风向基本不变,导致风的威力不断在增加。致使这里风急浪高,过往的船只往往在风浪中无奈地剧烈颠簸,一有不慎,就会葬身海底,九死一生。

咆哮西风带风力巨大而持久原因

首先,地球自转决定着空气流动的方向。依据大气环流总的结构,中纬度的气流向高纬度的极地输送。这原本意味着,北半球的中纬度在理论上应是南风,而南半球的中纬度在理论上应是北风。然而,在地球自转时产生的偏向力,始终对前进方向的右侧产生作用力。这样一来,就使北半球的南风变成了西南风,把南半球的北风变成了西北风。并且,地球的偏向力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加,因而到了中纬度地带时,这个偏向力是强大的,这成了西风带始终盛行西风的主导原因。

其次,中纬度地区由于温差大,热量消耗多,导致空气中的上下对流频繁旺盛,从而引起强烈的大风。

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导致南半球没有多少山地阻碍的海域,呈现出强风大浪的天气,从而给航船带来极大危险。

发生案例

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区,正处在著名的“咆哮的西风带”,在强劲的盛行西风控制下,全年约有100多天浪高都在6米以上,特大的巨浪高15米左右,是世界上风浪最大的海区之一。过去,这里曾被称为“风暴角”,后来,才改名为“好望角”。

1933年1月6日,美国海船“拉马波”号在菲律宾至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中航行时,测到的海浪高达34米,当时风速达每小时126公里,这是人们观测到的世界海洋中最高的风浪。

位于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之间的北海,也经常有风暴发生和巨浪出现。风暴期间,北部风浪高达8~10米,南部也达6、7米。1949年和1953年曾发生了两次特大风暴潮,出现过危害很大的风浪。

1953年1月31日那一次风暴,掀起十几米高的巨浪,水位比平均高潮水位高出3.7米,致使荷兰西海岸和英国东海岸许多地方被海水淹没,2000多人丧失生命。

1956年4月2日,苏联考察船曾在澳大利亚东南部麦阔里岛以南600公里的海面上,拍摄到浪高24.9米的壮观的风浪照片。

1979年12月15日,北海海域又遭受了一次特大风暴的袭击,狂风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席卷海面,掀起的巨浪高达15米。这次大风暴,除造成船只遇难外,还使沿岸的港口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的损失。过30米,船只航行中遇到它是十分危险的。

参考资料

1.咆哮西风带定义·地球知识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