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汉语汉字)

2023-04-28 9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豸(拼音:zhì)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豸”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又有豸豸,指兽背隆长的样子;通“解”,有解决之意;另参见“獬”;在连城冠豸山中(该山位于福建龙岩连城县境内一处4A级景区)读zhài。

中文名
拼音 zhì、zhài
繁体
部首
五笔 ETYT
仓颉 BSHH
郑码 pqa
笔顺 撇捺捺撇折撇撇
名称
笔画 7
四角号码 20222
UniCode CJK
规范汉字编号 U 8C78
释义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说文解字 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词性 名词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zhì

名词

本指长脊兽,引申为无脚的虫。

legless insects

《尔雅》:“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鲁迅《阿Q正传》:“‘我是虫豸,行了吧。’小D对阿Q说。”

虫豸

兽背隆长的样子。

arched back

《说文解字·豸部》:“豸,兽长脊,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

豸豸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一说独角兽),能辩是非曲直。

a legendary beast

施耐庵《水浒传》:“坐下马如同獬豸,狼牙棒密嵌动铜钉。”

獬豸

动词

通“解”,解决。

solve

《左传》:“使子逞其志,庶有豸乎。”

zhài

名词

通“廌”,传说中的神兽

a legendary beast

冠豸山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獸長,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殺形。凡豸之屬皆从豸。池爾切。司殺讀若伺候之伺。。

康熙字典

《唐韵》池尔切《集韵》《韵会》丈尒切,𠀤音坁。《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集韵》亦作𧋈。

又《说文》兽长𦟝,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注》徐锴曰:豸豸,背隆长貌。

又解也。《左传·宣十七年》使却子逞其志,庶有豸乎。《注》豸,解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陂池貏豸。《文选·李善注》貏豸,渐平貌。

又嫋娜也。《张衡·西京赋》增婵娟以跐豸。《注》跐豸,姿状嫋娜也。

又《正韵》丈几切,音跱。义同。

又《广韵》宅买切《集韵》《韵会》丈蟹切,𠀤音𥍪。与廌通。《史记·司马相如传》弄解豸。《後汉·舆服志》法冠,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故以为冠。《佩觿集》虫豸之豸为獬廌。 《广韵》同𧳋。

参考资料

1.豸字的解释·在线汉语字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