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违反法律行为)

2023-04-28 11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违法

违反法律行为

违法是指特定主体实施了与现行法相冲突的行为,引起相应的损害事实,法律对之进行否定性评价的状态。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按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等。

中文名 违法
外文名 [break the law;be illegal]
拼音 weí fǎ
基本解释 对国家法律法规处于漠视的状态

基本介绍

详细解释:违犯法规。《宋书·自序传·沉亮》:“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民多发冢,并婚嫁违法,皆严为条禁。”《唐律·断狱律·共犯移送违律》:“若违法移囚,即令当处受而推之,申所管属推劾。”明王琼《双溪杂记》:“如有违法,台谏得纠正论劾。”洪深《青龙潭》第三幕:“哈!盲动!违法!人到眼看要饿死了,还管违法不违法!”

构成要素

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

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

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

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

概念

形式概念

1810年《法国刑法典》第一条:“法律以违警刑所处罚之犯罪,称为违警罪;法律以惩治刑所处罚之犯罪,称为轻罪;法律以身体刑所处罚之犯罪,称为重罪。”

犯罪的形式概念源于罪刑法定原则,是从罪刑法定原则引申出来的犯罪概念。犯罪的形式概念注重的是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将刑事违法性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唯一标准。

实质概念

1922年《苏俄刑法典》第六条:“威胁苏维埃制度基础及工农政权在向共产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所建立的法律秩序的一切危害社会的作为或不作为,都被认为是犯罪。”

最新资讯

人民网郑州4月1日电(姜果)为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重点管控,严防违法超员、违法载人导致的交通事故,河南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决定自4月1日至7月9日在全省高速公路开展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消除安全隐患,守护群众出行平安。

参考资料

1.河南开展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专项治理“百日行动”·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