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安徽省辖地级市)

2023-04-29 15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4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铜陵

安徽省辖地级市

铜陵,简称“铜”,别名铜都,古称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轴线城市。截至2020年,全市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1个县。截至2021年,铜陵市常住人口为130.6万人,城镇化率为66.3%。2021年,铜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5.6亿元。

铜陵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铜陵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城市。铜陵处于国家东西和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京福高铁与宁安高铁、京台高速与沪渝高速在此交汇,坐拥长江岸线142.6千米,境内的铜陵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首批对台直航港口和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铜陵已探明的铜、金、银、硫、铁、石灰石及与之伴生的各类稀有金属30余种,其中铜、硫、石灰石储量居华东和全国之首。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企业来自铜陵。

中文名 铜陵
外文名 Tongling
别名 铜都、定陵、义安
行政区划代码 340700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省
地理位置 华东地区、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
下辖地区 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
政府驻地 铜陵市铜官区湖东路666号
电话区号 0562
邮政区码 244000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天井湖、铜陵西湖城市湿地公园、江南文化园、凤凰山、金牛洞、铜陵永泉农庄度假村、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大通古镇、浮山、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
火车站 铜陵站、铜陵北站
车牌代码 皖G
面积 3008km²
人口 130.6万(截至2021年)
地区生产总值 1165.6亿元(2021年)
人均生产总值 89112元(2021年))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南唐保大九年(tl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县治由顺安移于古铜官镇,即今义安区五松镇。至此,历史上“铜陵”地名第一次出现。“铜陵”二字的来历,未见有正式文字记载,其说法有三种:一是“产铜之山陵”说,因此地产铜,又是丘陵地区,故名;二是“产铜原属南陵”说,故取名“铜陵”;三是“铜地原属‘陵阳'说”,铜陵地区汉时归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取“陵阳”之陵,合为“铜陵”。

建置沿革

夏商时期,铜陵地区属扬州。

周朝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鄣郡。

西汉时期,鄣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

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义安区五松镇)。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

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

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

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义安区五松镇),当时称江浒。

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

元朝,铜陵县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铜陵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1952年2月4日,铜陵县改属安庆专区。1956年10月12日,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1958年9月5日,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1964年7月29日,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3月1日,铜陵县由原属池州地区划归铜陵市辖。

铜文化广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5年10月13日,安庆市枞阳县划入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狮子山区,以原铜官山区、狮子山区的行政区域为铜官区的行政区域,铜官区人民政府驻乌木山社区木鱼山大道666号。

2015年12月3日,撤销铜陵县,设立铜陵市义安区,以原铜陵县的行政区域为义安区的行政区域,义安区人民政府驻五松镇人民大道95号。

2018年10月14日,铜陵市实施区划调整:将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管辖;

将义安区五松镇齐潭村、双桥村、查壬村、建立村、马冲村、董冲村、新江村、湖边社区、石桥社区、近市社区、近城社区、联盟村、江滨村等13个村(社区)划归铜官区管辖;

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划归铜官区管辖;

将义安区顺安镇长龙山村鲁村、新庄、花元、下湾、新塘、黄湾、上湾、毛湾、罗冲、马冲等10个村民组划归铜官区西湖镇管辖;

将铜官区凤凰山社区(含新建村)划归义安区管辖。

2019年12月27日,省民政厅正式批复铜陵市:同意将铜陵市义安区政府驻地由五松镇人民大道99号迁移至顺安镇和谐路399号,保持其行政区域不变。

2021年1月,铜陵市调整枞阳县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枞阳县枞阳镇、铁铜乡,设立新的枞阳县枞阳镇,以原枞阳镇和原铁铜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枞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枞阳镇人民政府驻蒲州社区;撤销枞阳县𠙶山镇和凤仪乡,设立新的枞阳县𠙶山镇,以原𠙶山镇和原凤仪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𠙶山镇的行政区域,新的𠙶山镇人民政府驻大港村;撤销枞阳县汤沟镇、长沙乡,设立新的枞阳县汤沟镇,以原汤沟镇和原长沙乡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汤沟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汤沟镇人民政府驻跃进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铜陵市共辖4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个市辖区、1个县,分别是铜官区、义安区、郊区、枞阳县。铜陵市人民政府驻铜官区湖东路666号。

丰收门

区名

区划详情

铜官区

铜官区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坐落在安徽发展第一方阵——皖江城市带,处于“八百里皖江”的中心地段,是“两山一湖”著名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门。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天井湖与铜官山、乌木山相映成趣,形成了“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滨江含湖”的生态城市格局。总面积98.1平方千米,辖1镇、1街道、23个社区。

郊区

郊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地跨长江两岸,贯穿皖江三市。2018年10月,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总面积657.7平方千米,辖5个镇、1个乡、2个街道和1个区直管社区。境内拥有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九华山“头天门”大士阁、澜溪老街、和悦老街、南泉禅寺以及白浪湖、祠堂湖等主要景点。大通镇2014年入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义安区

义安区位于安徽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接繁昌、南陵,南邻青阳、贵池,西北隔江与枞阳、无为相望。义安一名始于唐文德元年(888年),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矿冶历史已有三千余年,境内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木鱼山古矿冶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凤凰山风景旅游区、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以及太阳岛、双龙洞、大明寺等景点。总面积845平方千米,辖4乡4镇。

枞阳县

枞阳,古称宗子国,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总面积为1473.43平方千米,辖15镇、4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东与芜湖市繁昌区、南陵县接壤,南与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交界,西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桐城市毗邻,北与合肥市庐江县、芜湖市无为市相邻。介于东经117°04’—118°09’、北纬30°38’—31°09’之间,南北最长约56千米,东西最宽约103.9千米,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东距芜湖市60千米左右,西距池州市30千米、安庆市80千米左右,距省会合肥市125千米。

地质构成

铜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台坳,或称淮阴山字型构造的前弧东翼。境内出露地层自奥陶纪上统至第四系,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零星分布于侵入岩体周围。

地层

铜陵境内地层出露从早古生代奥陶纪开始,直至新生代第四纪,经历了5亿年的漫长历史地质年代形成的,基本上没有发生区域变质。

岩石

铜陵地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都有分布。沉积岩总厚度大于4262米,划分为10系28个组地层单位。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共有49个岩体,地表出露面积59平方千米。

构造

1、褶皱境内印支期形成的褶皱分为金口岭向斜、铜官山背斜。大通—顺安复向斜、永村桥背斜、舒家店背斜、新屋里复向斜;大通——顺安复向斜中分为陶家山向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新屋里复向斜包括凤凰山向斜、仙人冲背斜、元宝山向斜。燕山期形成的褶皱中分村复向斜,其主体已出铜陵地界,境内仅见其中次一级的褶皱八分村背斜的南西端一小部分。喜山期形成的褶皱有汪家村向斜。

2、断裂境内已知断层共有143条,依据地层与地层,岩体相互之间的切割、控制和覆盖情况,并考虑裂隙形成时的相互关系和褶皱之间的关系。境内断裂可分为印支—燕山早期,印支—一燕山中期,印支—燕山晚期和喜山期4个形成时期。此外,尚有18条规模较小、切割岩层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查明时代的断层组合关系。

3、地壳演化历史铜陵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浅海沉积,多次地壳运动造成了褶皱和断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内生有色金属矿藏,以后,又经过多次的地壳抬升和剥蚀夷平作用,才逐渐成为今日的面貌。

地形地貌

铜陵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的交接地带。境内南部低山、丘陵纵横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大都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海拔300—500米为主,多褶皱型山、丘,少数为断层山,一般坡度都在25—30°左右,山体比较完整,山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中部丘陵、岗地起伏,也呈北东向展布,丘陵的组成物质与南部丘陵相似,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下、中统组成。地面切割比较破碎,发育了一系列冲、坳谷地。其中以董店—朱村河谷平原为最宽广,海拔已降至100—350米左右,仅铜官山、棋盘石等兀立丘陵、岗地之上的低山,海拔可超过450米。地面平均坡度比南部小,一般仅15—20°左右,仅断层作用所形成的丘陵方显得陡峻。北部平原,地势低下坦荡,由长江及其支流的冲积作用发育而成。地面海拔小于15米,大部为8—10米,地面坡降多小于1/5000,水网密度高,河沟纵横,湖沼广布。

铜陵地貌

低山

主要有铜官山、棋盘石、小孙山、大帽顶、羊山、铜山露天、来龙山、神仙山、姥山、大乌猪尖、犁头岩、宝山、大团山、寒山、岩山、鳖形山等。

丘陵

主要有黄木岭、狮子山、旗山、螺蛳山、笔架山、天鹅抱蛋山、羊山矶、铜山、东马鞍山、西马鞍山、九华山等。

岗地

砂砾石岗地:海拔50—60米,比高30—40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东北郊。

黄土岗地:海拔30—40米,比高20—25米。主要分布在铜陵市北部的城郊。

石质岗地:海拔50—60米,相比高25—30米,主要分布在扫把沟至长江街道的沿江地带。

平原

冲积平原:海拔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分布在铜陵市大轮至小轮码头之间,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岸边堆积而成。高程从上而下逐渐降低,地面坡降小于1/5000,最宽处可达4千米,最窄处仅数百米。

低阶地:海拔15米,分布在铜陵市中心至扫把沟一带。

气候特征

铜陵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虽然铜陵地处欧亚大陆之东部,距海洋350千米,但受江浙一带山系所阻挡,海洋性气候并不明显,冬夏温差比较显著,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冬季受内蒙古高压控制,北方冷空气南侵,天气晴朗、寒冷、干燥,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炎热,春、秋两季是冬、夏交替过渡的季节,春季南北气流交锋频繁,锋面进退不定,造成雨水偏多,天气多变,常出现低温连绵阴雨天气。秋季以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退缩,内蒙古高压增强,铜陵地区又渐受北方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少雨,出现秋季干旱。

水文概况

河流

铜陵市境内的地表水主要是长江铜陵段,有55千米,最高洪水位16.64米(1954年),最低水位3.29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295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4620立方米/秒(1979年)。

湖泊

天井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北部长江西路北侧,水面1222亩,平均水深1.5米。

桂家湖位于铜陵市区西南7.5千米,水面1241亩。

地下水

铜陵地下水以交替带潜水为主,靠降水补给,滨江冲积平原孔隙水及石灰岩丘陵地区的岩溶裂隙水是其主要类型。含水层面积为49.5平方千米。含水层厚度沿江一带36.32—61.54米,支流两岸5—15米。

土壤类型

铜陵市土壤共六个土类,13个亚类,49个土属,85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铜陵市水资源总量约5.3亿立方米,人均1660立方米。亩均1890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有长江铜陵段。地下水以碳酸盐岩类溶岩裂隙水为主,总蕴藏量约6570万立方米,日采强度18万立方米。

植物资源

铜陵市自然分布植物1233种,栽培的植物553种,占安徽省植物3200种的54%。南部低山植被保存较好,多数为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铜陵牡丹

用材林

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河柳、榔榆、糙叶树、青檀、檫木、泡桐、杜仲、枫香、南京椴、女贞等,它们分布在天门山、叶山、水龙山和金榔等地,大都是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

经济林

主要有茶园、野山楂、野弥猴桃、苦楮、野葛、菝葜、山苍子、花椒、野薄荷、油桐、重阳木、香椿、臭椿、山胡椒、化香等,多散布在南部和中部的低山、丘陵区,是常绿、落叶乔、灌木和藤本植物。

竹林

有毛竹、桂竹、刚竹、水竹、实心竹等。多分布在本市南部和中部低山、丘陵的坳部和麓部。

特用林

包括防护林和绿化林。防护林以旱柳、银叶柳为主,主要分布在沿江、湖滩地;绿化林有圆柏、小叶栎、垂柳、黄连木、合欢、棣棠、南天竺、紫玉兰、杜鹃、桂花、紫藤和中华常春藤等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它们在公园、路旁栽种,也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

其它杂林

主要树种有枫杨、槐树、三角枫、楸树、刺楸和南酸枣等,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和岗地,大都是落叶阔叶树种。

中药材品种

铜陵市植物药材共有197科1551种,国家提出普查的363种药材,铜陵有208种,占57.3%。安徽省提出普查的219种,铜陵有182种,占83.1%。

国家规定的24种二类中药材中,铜陵有11种,占46%:杜仲、厚朴、白术、白芍、麦冬、贝母、银花、元胡、桔梗、连翘、芋肉。

安徽省规定普查的68种重点品种中,铜陵有46种,占67.69%,主要有:丹皮、白芍、白术、玄胡、积壳、木瓜、吴芋、太子参、贝母、夏天无、杜仲、厚朴、黄柏、银花、射干、辛夷、桔梗、丹参、明党参、石斛、半枝莲、南沙参、玉竹、黄精、半夏、前胡、覆盆子、防已、胆草、枇杷叶、柏子仁、百部、柴胡、天冬、光菇、断血流、百蕊草、青木香、徐长卿。

动物资源

铜陵市共有陆栖脊椎动物125种,其中鸟类71种,兽类21种,两栖类野生动物6种,爪行类动物22种。

鸟类:白颈乌鸦、黑颈黄鹂、黑卷尾、灰卷尾、发冠卷尾、赤腹鹰、燕华、黄脚三趾鹑、白胸苦恶鸟、白腰草鹬、山斑鸠、蓝翠鸟、黑枕绿啄木鸟、四声杜鹃、鹰鹃、池鹭、夜鹭、牛背鹭、苍鹭、白鹭、大白鹭、金腰燕、白鹃鸽、白头鹤、寿带鸟、丝光椋鸟、鸟鸫、画眉、暗绿绣眼鸟、白脸山雀、红嘴长尾蓝雀、柳莺、八哥、百灵鸟、鹌鹑、野矢鸟、绿头鸭、油鹕芦、雁、鹳、草号鸟、苇莺、董鸡、竹鸡等。

兽类:白鳍豚、江豚、梅花鹿、穿山甲、苏门羚、獐、麂、兔、金钱豹、狗獾、狐狸、豪猪、狼、松鼠、斑狗、刺猬、黄鼬、野猫、香灵黄、果子狸、猪獾、水獭、花面狸、蝙蝠等。

两栖类:大蟾蜍、无斑雨蛙、泽蛙、黑斑蛙、林蛙、姬蛙等。

爬行类:水龟、黄喉、鹰嘴龟、金钱龟、甲龟、多庞壁虎、蓝色石龙子、北草蜥、蝎、赤链蛇、水赤链蛇、金环蛇、银环蛇、乌风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菜花蛇、竹芦蛇、蟒蛇等。

鱼类:黄颡、铜鱼、胭脂鱼、鲚刀鱼、银鱼、河魨、鲟鱼、鳜鱼、鲥鱼、鳗鱼等。

矿产资源

铜陵市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内生成矿条件有利,以有色金属铜矿著称。已发现的矿产地115处,包括大、中、小矿床和矿点,按其成因分类有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工业分类可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床和燃料矿床。金属矿产计有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9处,小型矿床19处,铜矿为主,还有铁矿、金矿、银矿、钼矿、锰矿、铝矿、锌矿、分散元素等。

非金属已发现矿床9处,矿种主要有硫矿、白云岩、石灰岩、粘土、大理石等,此外还有石英岩、黄沙、膨润土、玄武岩、磷矿、硅灰岩、富钾岩、珍珠岩和玛瑙矿等。

铜陵地区燃料矿产主要是煤矿,探明储量为6106万吨,截至1985年底,保有储量5470.8万吨,煤层可采厚度在1.5—2.5米之间;含硫及灰份量属中偏高。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户籍人口170.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常住人口164.1万人,增加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2%,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9.0‰,比上年下降1.8个千分点;死亡率5.6‰,下降2.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3.4‰,上升0.6个千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铜陵市常住人口为1311726人。与2010年铜陵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562670人相比,减少250944人,下降16.06%,年均下降1.74%。

全市共有家庭户519512户,集体户19947户,家庭户人口为1242597人,集体户人口为6912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9人,比2010年铜陵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1人减少0.62人。

4个县(区)中,常住人口在40万人至50万人之间的县(区)有2个,在20万人至40万人之间的县(区)有1个,少于20万人的县(区)有1个。枞阳县常住人口为469051人,占全市比重为35.76%;铜官区常住人口为450949人,占34.38%;义安区常住人口为227493人,占17.34%;郊区常住人口为164233人,占12.52%。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55329人,占49.96%;女性人口为656397人,占50.04%。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铜陵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99下降为99.84。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88432人,占14.37%;15-59岁人口为825602人,占62.94%;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7692人,占22.6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9027人,占17.46%。与2010年铜陵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4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8.2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60个百分点。

总计

1311726

100.00

0—14岁

188432

14.37

15—59岁

825602

62.94

60岁及以上

297692

22.69

其中:65岁及以上

229027

17.46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2359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833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7170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056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铜陵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7229人上升为1542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554人上升为143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196人下降为28754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7776人下降为25963人。

地区

大学

(大专及以上)

高中

(含中专)

全市

15427

14358

枞阳县

9282

11316

铜官区

27418

20115

义安区

9359

11847

郊区

8457

10715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67982人,占66.1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3744人,占33.83%。与2010年铜陵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51748人,乡村人口减少402692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0.34个百分点。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393369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200098人,流动人口为193271人。

政治

市委

丁纯:市委书记

孔涛:市委副书记

金春龙:市委副书记

程双林:常委、常务副市长

刘亚东:常委、枞阳县委书记

昌红梅:常委、副市长

朱巍:常委、军分区司令员

田昕: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潘荣华:常委、宣传部部长

洪建春: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

市政府

孔涛:市委副书记、市长

何田:常委、常务副市长

吴强:副市长

王勇:副市长

汪发进:副市长

杨如松:副市长

杨文萍:副市长

钟锋:市政府秘书长

参考资料(截至2022年4月)

市政协

主席

刘亚东

副主席

王友贵、王晓斌、王祥生、纪红兵、周剑、洪维助、黄学龙

市人大

主任

张梦生

副主任

程金林、汪宜武、陈昌生、陈元中、郑晓艳(女)

秘书长

沈永平

经济

综述

2021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2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577.1亿元,增长8%,其中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529.3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7:46.1:48.2调整为5.1:49.5:45.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112元,比上年增加13362元。

2020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0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455.5亿元,增长4.3%,其中工业增加值378.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491.7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45.6:48.9调整为5.6:45.4:49.0。

2019年,铜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6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444.8亿元,下降7.1%;第三产业增加值462.7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5.5:46.3:48.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全员劳动生产率82601元/人,比上年增加824元/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726元(折合8513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1%。工业投资增长22.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2.6%。

财税收支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财政支出194.7亿元,增长6.7%。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5%。民生类支出165.9亿元。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17元,比上年增长9.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54元,增长8%;人均消费支出29235元,增长13.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4.2%,衣着支出增长20.3%,居住支出增长6.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4%,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6.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3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9%。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2元,比上年增长11.1%。人均消费支出12974元,增长19.1%。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0.1%,衣着支出增长20.8%,居住支出增长2.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6.8%,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35.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24.7%,医疗保健支出增长37.3%。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种植业

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10.0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7万公顷,增加0.0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19万公顷,减少0.01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3万公顷,增加0.02万公顷。

2021年,粮食产量57.4万吨,比上年增产2.0%;油料产量5.9万吨,增产2.7%;棉花产量0.2万吨,增产2.4%;蔬菜产量32.9万吨,增产5.9%。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7.4

2.0

油料

5.9

2.7

其中:花生

0.2

-15.6

油菜籽

5.7

3.6

棉花

0.2

2.4

茶叶

0.1

6.2

蔬菜

32.9

5.9

水果

3.2

-30.3

畜牧业

2021年,肉类总产量4.5万吨,比上年增长21.0%。禽蛋产量3.1万吨,与上年持平。

渔业

2021年,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增长2.1%。

生产条件

202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全市灌溉面积6万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7%,制造业增长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分行业看,全市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7个保持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4.1%。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48.3亿元,下降8.6%;股份制企业90.7亿元,下降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5.4亿元,增长5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2.9元,比上年增加1.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8%,下降0.7个百分点。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电解铜

万吨

110.0

铜材

万吨

144.1

钢材

万吨

314.0

铝材

万吨

12.9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万吨

178.6

硫酸(折100%

万吨

467.6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53.4

电力电缆

公里

228696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1054.3

万米

3675.7

服装

万件

1221.2

模具

392173

水泥

万吨

1241.5

水泥熟料

万吨

3091.5

电子元件

万只

1624812

黄金

千克

16608

白银

千克

632799

铜金属含量

万吨

5.3

大米

58090

化学试剂

165047

粗钢

万吨

313.5

铸铁件

5890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9945

建筑业

2021年,建筑业增加值85.7亿元,比上年增长6.8%。202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99家,比上年增加98家。2021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6万平方米,增长5.3%;房屋竣工面积260.7万平方米,下降4.1%。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铜陵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1.7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5.4%;金融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4.9%;房地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4.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87.2亿元,增长5.8%。

2019年,铜陵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5亿元,比上年增长7.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6.1亿元,增长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4亿元,增长9.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10.7亿元,增长7.8%;餐饮收入82.8亿元,增长8.1%。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下降9.7%,饮料类下降10.6%,烟酒类下降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7.1%,日用品类增长2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9.6%,金银珠宝类下降8.7%,中西药品类下降6.2%,石油及制品类下降0.2%,汽车类下降12.4%。

对外经济

2019年,铜陵市进出口总额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出口8.6亿美元,增长87.3%;进口63.0亿美元,增长11.0%。

招商引资

2019年,铜陵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实际到位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内资631亿元,增长9.1%。

房地产业

2019年,铜陵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69.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商品房销售面积250.3万平方米,增长2.3%。

邮电通信

2019年,铜陵市邮政电信业务收入11.7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增长3.3%;电信(含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业务收入下降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68万户,比上年增加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1.62万户,增加7.45万户;宽带接入户43.18万户,比上年增加2.98万户。

旅游业

2019年,铜陵市入境旅游人数4.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国内游客2535.09万人次,增长12.1%。旅游总收入212.36亿元,增长16.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14亿美元,增长15.1%;国内旅游收入211.38亿元,增长16.6%。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17处,其中4A级景区9处。星级旅游饭店5个,房间数556间;旅行社3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36.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0.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66.9亿元,增长12.1%;非金融企业存款345.5亿元,下降12.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11.3亿元,增长9.7%。其中,住户贷款281.5亿元,增长16.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929.8亿元,增长7.7%。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上市公司6家,流通股市价总值373.45亿元。

保险业

2019年,铜陵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9.8亿元。全年赔款与给付10.1亿元。

交通运输

交通

铜陵市境内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143.9千米,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铁路

宁铜铁路、铜九铁路、庐铜铁路、合福高铁,宁安高铁;拥有铜陵站、铜陵北站两个客运站;拥有铜陵南站、铜陵西站等货运站。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通车,铜陵北站正式运营。

2015年12月6日,宁安高铁通车,铜陵站宁安场正式开通运营。

公路

铜陵位居长三角经济圈和武汉经济圈的交汇中心,沪渝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铜商高速公路、宁芜高速公路和天天高速公路(铜陵段待建)等交通大动脉在此形成“十”字交汇和绕城高速公路。4条国道、6条省道过境。农村公路有县道18条,总长275.3千米;乡道40条,总长224.3千米;村村通507条,总长794.4千米。

水运

铜陵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交通便捷。铜陵长江大桥建成于1995年,是八百里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暨铜陵长江二桥,建成于2015年。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暨铜陵长江三桥已于2020年开建。长江流经铜陵60千米,铜陵港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已开通对台湾直航。铜陵港亦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航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都在铜陵设有城市候机楼;已通航的池州九华山机场距离铜陵直线距离约为20千米。

公共交通

铜陵公交线网已覆盖三区,向南已通至天门镇、大通镇,向东已通至钟鸣镇和芜湖市繁昌区黄浒,向北已通至胥坝乡、西联镇,向西已通至周潭镇和枞阳县横埠镇,开通公交线路70条。

枞阳公交已开通县城以及各乡镇到县城的公交,并已开通至市区以及安庆市和池州市的城际公交。

运输

2019年,铜陵市铁路旅客运输量35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货物运输量86.55万吨,增长2.6%。公路旅客运输量1076万人,下降20.8%;货物运输量3995万吨,增长5.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9620.82万吨,下降3.9%。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4.6万辆,比上年增长7.4%,其中汽车保有量20.0万辆,增长8.7%。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5家,其中当年新认定85家。拥有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末拥有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年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项,获得上级资助资金5614.7万元,5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4.42亿元。全市申请专利3213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945件、实用新型1901件、外观设计367件;授权专利194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1件、实用新型1294件、外观设计347件。

教育事业

2021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3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6所,普通高中26所,初中58所,小学116所。

指标

在校生数

(人)

毕业生数

(人)

普通高校

41330

9655

中等职业教育

9740

2692

普通中学

64550

21815

其中:高中

25527

9282

小学

67113

11805

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294人次,其中本科1937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156人,其中本科150人。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决定在安徽省铜陵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铜陵学院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拥有登记注册的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站)42个;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6.59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69.61万卷册,馆藏资料4.54万册。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铜陵市图书馆、铜陵市郊区图书馆、枞阳县图书馆、铜官区图书馆、义安区图书馆

体育事业

2019年,铜陵市举办大中型全民健身展示活动和体育赛事10场次以上,县区和协会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80余场次,参加人数35余万人次,建设79条全民健身路径。举办铜陵首届国际半程马拉松、安徽省环江淮自行车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在举重世界杯选拔赛、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全国青年运动会等国际国内比赛中摘金夺银。年末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15所。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2.55亿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16个,其中医院30个、卫生院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9351张,其中医院7761张、卫生院病床770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4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48人,注册护师、护士4306人。

劳动就业

2019年,铜陵市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3.0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9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5%,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全市农民工总量42.7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33.62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0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6.2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7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1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94万人。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铜陵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650(元/月)。

社会福利

截至2019年末,铜陵市共有2.53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2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63个,拥有床位总数达8938张,在院人数4300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0亿元。

环境保护

2019年,铜陵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0.8%,比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8小时年均浓度分别为15、37、75、47、9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枞阳县境内菜子湖、白荡湖水质均为良好。

安全生产

2019年,铜陵市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人,与上年持平。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619起,发生火灾事故264起。

历史文化

方言

铜陵地区主要通行吴语、江淮官话等。

铜陵本地话为吴语—宣州片方言,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当地话是指铜陵县(现义安区)所使用的方言,属吴语方言,主要分布于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钟仓、流潭、太平、和平等地;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钟鸣、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铜陵市区除吴语外亦有江淮官话,类似南京官话,比较接近普通话。19世纪的太平天国兵燹使皖南地区的土著人口锐减,战后本省江北、河南、湖北移民大量涌入城区和部分乡镇,极大地改变了本地区的方言面貌。新移民带来的客籍方言(江淮官话等)已在土著式微的条件下反客为主;除市区外,铜陵董店、大通、新建、老洲、陈瑶湖、周潭以及枞阳县等地所讲的话属于安庆方言,俗称“桐城腔”;胥坝、安平、老洲乡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

青铜文化

唐代诗人李白一生遍历名山大川,在其晚年曾两次巡游到铜陵,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铜陵的采铜业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李白理所当然地要把它记录在诗文中。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巡游秋浦,往来于铜陵、贵池之间,写下了组诗《秋浦歌》,其中第十四首写道: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这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工人劳作的佳篇,有很多高的文学地位和价值。

同年,在另一首《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中,李白以他惯有的浪漫主义手法写道:

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

陶公矍铄呵赤电,回禄睢盱扬紫烟。

这首诗是李白告诉杜秀才在铜陵期间对冶铜场景的感受。自李白之后,历代名人学士纷踏而来,多有诗文传世。李白的作品开以采冶铜入诗的先河。

风景名胜

铜陵市拥有天井湖、浮山、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拥有天然湿地543.8平方千米,白荡湖、菜籽湖、枫沙湖、陈瑶湖和市区东湖、西湖等湖泊星罗棋布,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水域条件对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白鳍豚进行养护的基地也坐落于此。

风景名胜

简介

天井湖公园

天井湖公园

铜陵天井湖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铜陵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连,距铜官山约5千米。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园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于天井湖公园的一大奇观,因地下涌泉,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浮山景区

浮山景区

浮山是一座文山,有“中国第一文山”的美誉。现存483块摩崖石刻,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浮山孕育了明清时期以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为代表的中国最大的家族学派“方氏学派”;孕育了清代独领风骚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孕育了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孕育了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黄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浮山风景区包括浮山、白荡湖、白云岩三大景区,总面积76.7平方千米,主景区浮山面积19.1平方千米。

大通古镇景区

大通古镇景区

大通位于安徽省铜陵市西南,古名澜溪,扼九华、望黄山、临皖江、依铜都,建镇已有千年。它曾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的安徽“四大商埠”之一,清末民初,是大通古镇的鼎盛时期,小小的古镇上居住着10余万人,莺歌燕舞,有着“小上海”的美誉。随着岁月流逝,大通镇繁华不再。澜溪、和悦老街已被正式列入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16年大通获批中国首批特色小镇,2017年大通古镇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凤凰山景区

凤凰山景区

凤凰山位于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南部,属国家AAAA级风景区,凤凰山形胜凤凰,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早在明朝“景泰”年间,诗人周铎就书写“庐外山高插半天,石边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迹万古传”等十六首“凤凰八景”诗赞美过凤凰山。

2016年2月,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与《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铜陵市凤凰山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永泉农庄

永泉农庄

永泉农庄位于铜陵叶山脚下,地处沿江高速、铜宣杭高速、合铜黄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距铜陵东高速出口1千米处。离铜陵市区20千米,至芜湖、马鞍山、合肥、南京、黄山和九华山的车程在30—90分钟。农庄依山傍水,毗邻叶山林场;500亩山林自然天成;70亩水面垂钓乐园;200亩原森林天然氧吧;在建设中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营造了大面积观赏性果木、园林。自然环境幽静,常年负氧离子含量达到8000立方以上,是休闲、养生、度假的理想场所。

铜陵博物馆

铜陵博物馆

铜陵市博物馆于2006年9月30日开馆,是地方性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全面展示铜陵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分蜚廉折金、铜地初曦、矿冶遗韵、青铜遗珍、吴楚争雄、当代铜工艺等6个部分。铜陵矿冶历史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延至当代,数千年绵延不断。陈列展览以青铜文化为创意主轴,通过展示精选的260余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馆藏青铜器和80余件当代铜工艺品,采用现代高科技展示方式模拟采冶铸场景,再现古铜都铜陵三千多年的悠久的采冶铸历史和遗韵。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

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景区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区域,由旗山、莲花湖、黄镇图书馆、烈士陵园等景区景点组成,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莲花湖是清代康熙年间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业。黄镇图书馆景点位于旗山主景区北侧,收集收藏陈列了枞阳历代名人资料。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坐落于幕旗山西麓,这里长眠着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西湖湿地景区

西湖湿地景区

西湖湿地是铜陵市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翠湖六路以北、沿新大道和西湖东路以西、东湖一路以南、新城大道以东的围合区域。规划总面积4.75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约1.61平方千米,湿地景区面积1.81平方千米,陆地景区面积1.33平方千米。主要由110公顷的湿地体验区、80.56公顷的生态恢复区、49.9公顷的健康半岛景区、34.26公顷的湖光春色景区组成。

岱鳌山景区

岱鳌山景区

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

白云岩景区

白云岩景区

白云岩在距浮山十千米的七家山中,枞阳县白梅乡境内,与浮渡山隔水相望。该山奇峻,有“小黄山”、“亚浮山”之称。白云岩有八岩、三洞、十一奇峰、八怪石、二泉、二池,古有五庵、二寺,今白云岩寺尚存。

白荡湖景区

白荡湖景区

白荡湖景区,地处枞阳县境腹部,西南距县城21千米,跨金社、项铺、会宫、官桥、ou山等乡镇,西连竹子湖,南为破罡湖,东连章家赛,是枞阳县最大的淡水湖泊。白荡湖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碧水连天。因湖水清澈白皙,湖面碧波荡漾,故名曰“白荡”。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鱀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长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现存的国家一、二级水生珍稀动物。其主体部分位于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水质优良,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气象科普公园

气象科普公园

铜陵市气象科普公园位于铜陵市西湖湿地南岸,是中国最大、内容最为齐全丰富的开放式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公园占地面积296亩,由气象科普设施、雷电体验馆、绿化工程、大气探测基地等组成。铜陵市气象公园以科普性、生态性、地域性、景观性为建设原则,为省内外游客、广大铜陵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集科普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地方特产

介绍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

铜陵丹皮

铜陵丹皮

铜陵丹皮主要出产于顺安镇和钟鸣镇,其中顺安镇凤凰山地区的凤凰、牡丹、陶凤三个村,由于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所产的丹皮被历代医药实践证明为药效最好。《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

铜陵茶干

铜陵茶干

铜陵茶干也叫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大通镇系通往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等国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购买一些大通茶干。

铜陵野雀舌

铜陵野雀舌

铜陵野雀舌是历史名茶,属绿茶类,该茶在明末至清末年间就有生产,清代曾被乾隆誉为"江南佳茗",并一度作为贡品。民国十一年(1922年)记载:野雀舌,产铜官山和东乡、西乡等山区。

铜陵野雀舌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清亮,生化及卫生指标均达国家规定标准。该茶1994年荣获首届中国"中茶杯"一等奖;1995年荣获等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荣获等二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银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6、2009两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及QS食品质量安全双认证。

铜陵牡丹

铜陵牡丹

晋代著名哲学家、医学家葛洪曾在铜陵种植“仙牡丹”。出使西夏时,寻得几棵牡丹奉送给皇帝,皇帝还赐一棵,盛度告老还乡时带回故里,其花蔚然成树,人称“御苑红”。

铜陵泡桐

铜陵泡桐

铜陵泡桐资源丰富,素有”桐乡“之称。铜陵种植泡桐历史悠久,早在宋仁宗三年,1051年,,著名的植物学家铜陵人陈翥就撰有专著《桐谱》,对铜陵泡桐的类属,习性、种植、采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祥尽的论述。

铜陵苎麻

铜陵苎麻

铜陵苎麻被誉为“苎麻之王”,据《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麻是铜陵传统特产,铜陵县境种有苎麻、黄麻、白麻、葛麻等品种,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以钟鸣、顺安、天门等镇居多。

顺安酥糖

顺安酥糖

铜陵酥糖别名“顺安酥糖”,因产于铜陵县的顺安镇而得名,始制于唐代末年。采用优质面粉、精细白糖、纯黑芝麻,配以适量的桂花、青梅、金桔饼等精制而成。特点是松柔甜润、成条不散。

铜工艺品

铜工艺品

铜工艺品是铜陵最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由于其特定的质料和加工手段,既具有强烈而细腻的表现力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铜陵生产铜工艺品的工厂有几十家。产品种类有仿古铜工艺品以及现代各类饰件、摆件等工艺品、具有装饰效果的生活日用品等等,尤以“马踏飞燕”、“龟鹤延年”、“四喜铜娃”、“三羊开泰”等作礼品受到欢迎。

枞阳黑猪

枞阳黑猪

枞阳黑猪是介于淮猪和圩猪之间类型,具有耐粗饲、多胎高产、母性好、泌乳力高、适应性强等优良遗传基因,在清朝道光年间县志上已有详细记载。该品种肉质细嫩,香鲜可口,瘦肉率较高,腌腊制作火腿,更具有独特风味,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主产地麒麟、义津、浮山等地,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

枞阳媒鸭属肉用中型鸭品种,枞阳媒鸭主要分布于县内官埠桥镇、枞阳镇、会宫乡、老洲镇等地。据考证,枞阳媒鸭的养殖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其狩猎方法是:将网潜藏于湖边的水下,待野鸭群游至网的上方时,事先隐藏的猎民即启合拢机关,网则从水下迅速弹出合拢,将野鸭捕获带到集镇销售。并留有部分野鸭进行驯养,如再网捕野鸭,则将其拴在网圈内,作为“媒子(媒介),当“媒子”鸣叫,则诱来野鸭进入网圈,从而达到网捕之目的。随着时间的延续,枞阳媒鸭种群逐代扩大,繁衍至今,形成独特资源。

枞阳萝卜

枞阳萝卜

枞阳萝卜与枞阳大闸蟹、芡实、野鸭等一样颇有名气,是农副产品之一,属于地方特产。其品种、颜色、形状和食味别具一格。枞阳萝卜以戚矶头和黄泥岗的萝卜最好,因其生长在酸碱适中的半沙质黄泥土中,又完全以基肥为养分,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成为枞阳萝卜的品牌和萝卜的代表。上乘的萝卜皮薄、色白而晶亮,大小形状似鹅蛋、鸭梨。萝卜生吃脆嫩、味甜。

项铺生腐香

项铺生腐香

每年腊月和正月是乡村传统食品加工作坊忙碌的日子。枞阳县白荡湖之滨的项铺镇豆制品历史悠久,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由最初的豆腐、千张、茶干发展到后来的生腐、素鸡和臭干子等近10个,每个品种都独具特色、颇有名气。

老洲山药

老洲山药

老湾、桐贵、沙包一带种植山药有近200年的历史。此地山药个头大,通体均匀圆滑,除皮后,肉质脆嫩洁白。该区域属是江、湖相互交汇浸漫的滩涂湿地,土层深厚,含沙量适均,沙质土壤较粘、较细、较松,保水保肥性能较好。雨水较多年份,地表离水即干,不易涝渍;干旱年份,因地下水浅,湿气上升,夜晚土地潮润,俗称“返夜潮”。独特的土质性能和气候给山药提供了特殊的生长条件,所以该地区山药营养丰富、口感良好。

白荡湖大闸蟹

白荡湖大闸蟹

白荡湖大闸蟹是枞阳县白荡湖的特产。枞阳白荡湖大闸蟹以其个大、色鲜、味美、品质纯正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白荡湖大闸蟹的特征:外观。背面呈青色,腹部灰白色,黄毛金爪,背部覆盖坚硬的背甲。附肢为一对大螯和四对步足。鲜活程度。色质清晰,外壳、螯足、步足完整,行动敏捷。气味。具有淡水大闸蟹特有腥气。口味。蒸熟后食用,鲜而不腻,肉质滑嫩、爽口,食后留有余香。

枞阳刀鱼

枞阳刀鱼

刀鱼,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并称为中国长江三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刀鱼产量逐年下降。

著名人物

主籍人物

盛度(970—1040年),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董店镇)人。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兵部郎中、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等。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陈翥(982—1061年),字凤翔,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代表作《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栽培的科学技术著作。

罗京,铜陵贵上人。自幼在狮子山清凉寺筑室刻苦读书,南宋绍宝二年应试中进士,后官至户部侍郎。后人为纪念罗京刻苦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建“罗公书堂”,列为清凉八景之一。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海人氏。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佘翘(1567—1612年),字聿云,铜陵县合二耆(今铜陵县大通镇)人,明代戏曲作家、诗人。有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

左光斗(1575年一1625年),字共之,又字遗直,号浮丘,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乡忠毅村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著名水利专家,东林党的重要成员,累官至左佥都御史,万历“六君子”之一。

方以智(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今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陆庄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方苞(1668—1749年),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祖籍今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方皋庄。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刘大櫆(1698—1780年),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铜陵市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方苞见其文章,称赞他是韩愈、欧阳修一流人物,一时名噪京城,士大夫多愿与其结交。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祖籍铜陵市枞阳县义津镇姚王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

吴汝纶(1840—1903年),字挚甫,一字挚父,今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吴牛庄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同治四年进士,授内阁中书。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桐城学堂。与马其昶同为桐城派后期主要代表作家。

章伯钧(1895—1969年),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人。中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黄镇(1909—1989年),乳名百知,又名佩寰,学名士元,今铜陵市枞阳县横埠镇黄山村人。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1948年底主持并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朱光潜(1897—1986年),号孟实,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方东美(1899年-1977年),原名方珣,今铜陵市枞阳县人。任教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精研哲学,被称为“一代大哲”,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储炎庆(1926—1974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雨坛乡储家老屋人。为新中国铁画艺术事业创始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储炎庆锻制的《黄山迎客松》,长4.5米,高3米,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挂在国家领导人会客厅。

慈云桂(1917—1990年),今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人。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电子计算机系主任和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

客籍人物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唐天宝、至德、上元年间,李白曾三次漫游铜陵(时属南陵县境),留下诗作13首。

裴休(813—887年),年公美,河南济源人。唐中和年间(881—885年)来铜陵,留有《铜官山保胜侯庙》等诗作。

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世称梅宛陵,北宋诗人。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多次来铜,留有《铜官山》等诗。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含四川眉山)人。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抵常州(今江苏常州),路过铜陵,与黄庭坚会游于铜陵县陈公园,留下《题陈公园》等诗作。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黄庭坚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自南昌泛游至铜陵,恰遇苏东坡自黄州抵常州,路过铜陵,二人相会于陈公园。黄庭坚在铜留下《阻风铜陵》、《阻水泊舟竹山下》、《铜陵县望五松山集句》等多首诗作。

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数次路过铜陵,留下《舟过大通镇》、《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夜宿羊山矶》等诗作。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王安石在拜相和实行变法前后,曾多次涉足铜陵,写下了数十首与铜陵有关的诗文。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土、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汤显祖因与铜陵人佘翘父子交往过甚,多次来过铜陵,留下《过铜陵》、《答佘聿云》等数篇诗作。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明朝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哲学家、教育家。曾在故乡阳明洞筑室讲学,人称阳明先生。王守仁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以“宸濠之变”邂逅铜陵,登五松山乐之游咏累日,留诗3首。

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

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7年12月,获中国最安全城市称号。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铜陵排名第37。

2019年8月,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第37。

2019年8月,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11月,入选“2019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2020年1月,“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67。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8月,入选“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25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评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月6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命名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

2021年10月,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1年11月,安徽省铜陵市上榜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自2021年11月开始,为期2年。

2021年12月,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1月,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2022年1月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铜陵市入选。

友好城市

省份

城市

江苏省

常熟市

甘肃省

金昌市

湖北省

黄石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勒泰市

贵州省

黔南自治州

海南省

海口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上海市

徐汇区

内蒙古自治区

赤峰市

国家

城市

结交时间

智利

安托法加斯塔市

1995.11.28

瑞典

谢莱夫特奥市

1998.04.10

英国

哈尔顿市

2000.09.27

德国

马尔巴赫市

1999.11.01

日本

周防大岛町

1996.04.01

葡萄牙

莱里亚市

2000.09.27

捷克

乌斯季市

捷克

普热罗夫市

法国

圣尚德卢斯市

美国

格雷舍姆

2006.10.01

参考资料

1.铜陵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铜陵市人民政府

2.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

3.铜陵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铜陵市统计局

4.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

5.铜陵市情·铜陵市人民政府

6.历史沿革·中共铜陵市委 铜陵市人民政府

7.自然地理·铜陵市人民政府

8.铜陵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陵市人民政府

9.铜陵选举产生新一届人大、政府领导班子等·铜陵新闻网

10.铜陵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21年5月11日选举孔涛为铜陵市人民政府市长。·人民网安徽

11.密集调整!安徽12市迎来新任市委副书记·聊时局

12. 风景优美迷人眼 文化深厚令人醉·经济参考报社

13.古镇简介 ·大同古镇风景区

14.(受权发布)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和第四届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名单·中国文明网

15.铜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硕果累累 文明铜都美丽嬗变·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央文明办

16.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国家卫健委

17.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央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