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银鲛(分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鱼)

2023-04-29 6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长吻银鲛

分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鱼

长吻银鲛,银鲛目(Chimaeriformes),软骨鱼纲全头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6属约30种。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钩状。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较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中文名 长吻银鲛
软骨鱼纲
亚纲 全头亚纲
银鲛目
长吻银鲛科
分布 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简介

银鲛目(Chimaeriformes)

软骨鱼纲全头亚纲的1目,本目有3科6属约30种。

形态特征

体长60~200厘米,雌鱼较大于雄鱼。体延长侧扁。吻短而圆锥形,或延长尖突,或延长平扁似叶钩状,如黑线银鲛。两颌齿呈板型的喙状物。背鳍棘活动,能竖垂,第二背鳍低而延长,或短而三角形。尾歪形,下叶比上叶大,尾椎轴稍上翘;或圆形,尾鳍上、下叶约相等,尾椎轴平行;或线形。 体光滑,有时幼体头及背上具盾鳞。雄体除鳍脚外,还具腹前鳍脚及额鳍脚。卵大,圆筒形或椭圆形。肠具3~3.5螺旋瓣。

心脏的动脉圆椎具3列瓣膜。鳃丝与鳃间隔几等长。鳃裂4对,外被一膜状鳃盖,后具一总鳃孔。上颌与脑颅愈合。无椎体,脊索不分节地缢缩;腰带的左、右两半部分分离。无泄殖腔。体内受精。呼吸时水流主流主要经鼻孔的鼻口沟至口内,口一般闭合。游泳缓慢,依靠身体后部,第二背鳍和尾部波动前进。胸鳍起推进和平衡作用。

习性

栖息于深海2600米或更深处。夜间较活动,出水即死亡。食贝类、甲壳类和小鱼。

用途

肉可食,肝可制鱼肝油。

属种分布

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叶钩吻银鲛科有1属约4种,分布于南美、新西兰、南澳大利亚、南非等地的沿海。

银鲛科有2属20余种,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中国有2属4种,分布于东海和南海。长吻银鲛科有3属:新尖吻银鲛属约有2种,分布于西非,加勒比海南部;长吻银鲛属有6种,中国有太平洋长吻银鲛;产南海;尖吻银鲛属分布于大西洋、日本、新西兰、美国沿海;中国有1种,产南海和东海。

代表科

长吻银鲛科 Rhinochimaeridae

分类:银鲛目 长吻银鲛科

种类:台湾地区计有鱼种2种

生态:深海鱼类,栖息深度可达200-2000公尺,卵生,以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

长吻银鲛科鱼类的身体是偏长的侧扁型,越靠近尾端越形纤细。尖尖的吻部成扁平状,上下两颌皆有齿板,有些种类的前齿板冠面会成脊状突起;幼鱼的身体沿著背脊中线有两列大而明显的结刺,会随著年纪成长而消失。体表光滑,尾鳍上也有一个脊状突起,某些种类身上还会覆盖大小不等的盾鳞。背鳍有二,第一个背鳍近似三角形,有一根粗大的棘,高高地扬起像是小风帆,第二个背鳍相形之下较为低矮细长。

后端圆凸的腹鳍略大,臀鳍偏小且与尾鳍下叶分离,或者根本没有臀鳍。胸鳍的位置较低,像水袖一般又长又宽大。尾鳍形状则像对应吻部似地狭长尖细,上下叶低平。长吻银鲛整体外型看来像是被压扁的纺锤,雄鱼的生殖交接脚呈细棒状,没有分枝,末端膨大且有许多小刺。

属于深海底栖鱼类的长吻银鲛,以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主食,平日看到它们的机会不多,在渔船进行底拖网作业时,偶而会随著其他鱼种一并被拖上来。目前温带及热带皆有它们的踪迹,全世界计有3属约6种,台湾海域计有1属2种,占了三分之一。

太平洋长吻银鲛

太平洋长吻银鲛软骨鱼类可分为三大类:鲨鱼、??鱼和银鲛,而这三种软骨鱼类台湾均有分布。此种银鲛的特点就如其名,吻部柔软特长向前突出,雄鱼眼前上方具有一短柄状交接器,没有鳞片构造,第一背鳍前有一长硬棘,断面呈三角形。

太平洋长吻银鲛属于银鲛目的长吻银鲛科,但以往仅有在日本北海道、澳洲、纽西兰等处才有纪录,一直到近年来深海底拖渔业的进展,才开始在台湾海域有太平洋长吻银鲛的纪录。

太平洋长吻银鲛以以小型底栖生物为食,栖息于300~1140米深的水层。

四眼鱼类

长吻银鲛,生活在深达1000米的海水中,自然科学家在过去120年的时间里已经对这种鱼有所了解;不过苦于其生活在较深海底,人们一直没有捕捉到活动样本进行研究。

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瓦格纳在位于太平洋的汤加海岛上有幸捕捉到一条长吻银鲛,瓦格纳和他所在的团队使用闪光摄影术来证实这种鱼的眼睛具有向上和向下的凝视功能。进行该试验的布里斯托尔大学教授帕特里奇证实了只有这种有脊椎鱼类才能在漆黑的海水里反射光线。帕特里奇教授表示,在有脊椎动物进化的5亿多年的时间里,无数有脊椎动物先后灭绝了;然而这种鱼类是唯一一种靠使用所有眼睛解决视力问题的,它知道如何看清周围的事物——使用眼睛反射光的原理。

据了解,长吻银鲛生活在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和新西兰,这种鱼使用两只眼睛时刻注意着海面的动静和潜在的食物。另外两只眼睛看起来像长在头部一侧的肿块,这两只眼睛时刻观测着海水中下面的情况。这些支囊型的眼睛在有脊椎动物里显得非常独特,因为这种鱼类使用光线的反射方式来看清周围的物体而不是像其它动物那样使用眼睛的晶体来获取物体的图像。

长吻银鲛眼睛的反射是通过眼球内的微小感光系统——科学家认为很可能是鸟嘌呤晶体将微弱的光线进行多层层叠,让光线变得更强。为了证实这个想法,帕特里奇教授使用计算机模拟出了长吻银鲛眼睛的构造,通过试验发现该鱼类的眼睛能够通过反射其它物体的光线,非常精确的得出物体的图像以及位置,并将这一切传送到其视网膜上。

使用这种反射效果来获得物体图像比仅使用晶状体获得物体的图像具有更高对比度,图像更为清晰。这一点给这种鱼在深海生活中带来非常大的方便,它能够凭借着深海中微弱的光线,区分出食物,并避免被吃掉的危险。

参考资料

1.世界十大令人恐怖深海生物排行榜·快咨询

2.科学家发现四眼鱼类 靠光反射看清周围物体(图)·新浪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