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夜(晚唐诗人韩偓创作的七言绝句)

2023-05-21 4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寒食夜

晚唐诗人韩偓创作的七言绝句

《寒食夜》是晚唐诗人韩偓创作的七言绝句。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作品名称 寒食夜
作者 韩偓
创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别名 夜深

作品原文

寒食夜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白话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创作背景

据作者《香奁集》记载,诗人在往岁的寒食节,曾与一位女子有过一段情缘,但后来彼此分开了。在《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说得更加明显:“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今日独来香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伤心阔别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这首诗显然是因怀念那位阔别三千里的情人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恻恻”,是形容轻寒的气候呈现凄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这句正点寒食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借轻寒的微风,渲染一种凄迷黯淡,但又并不十分沉重的气氛。“恻恻”、“翦翦”两个叠字,声音轻细,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

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夜间是看不见“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景象的,这正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句所写的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一、二两句的含义则是: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正因为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夜深斜搭秋千索”,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名家点评

韩致尧诗,词致婉丽,如此绝者是也。(北宋·陈正敏《遁斋闲览》)

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韩偓“杏花飘雪小桃红”,桃花红而长吉以雨比之,杏花红而致光以雪比之,皆可为善用不拘拘于故常者,所以为奇。不然,柳雪、李月、梨雪、桃霞,谁不能道?(明·田艺蘅《留青日札》)

春日多雨,唐人诗如“春在濛濛细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昔人诗中屡见之。此则写庭院之景,楼阁宵寒,秋千罢戏,其中有剪灯听雨人在也。(清末·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2~923):字致尧,又作致光、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昭宗龙纪元年进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历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黄巢军入长安,光化三年十一月随唐昭宗奔凤翔,升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后因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邓州司马。昭宗被杀后,南依闺王王审知。擅写宫词,多写艳情,辞藻华丽,人称“香奁体”。《全唐诗》存诗四卷。

参考资料

1.寒食夜·古诗文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