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矿业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

2023-05-22 4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北京矿业大学

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中文名 北京矿业大学
简称 矿大、矿大北京
创办时间
主管部门 教育部
硕士点 173个
博士点 69个
国家重点学科 8个
校训 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校歌 《中国矿业大学校歌》
知名校友 师昌绪、陈清泉、汪啸风、谢和平
英文名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Beijing
类别 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
属性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所属地区 北京
现任校长 杨仁树
博士后流动站 14个
专职院士 5人
主要院系 资源、地测、化环、机电、管理、力建、理学院、文法、思政等学院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
学校代码 11413

学校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地处北京和徐州的两北京矿业大学个办学实体组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北京矿业学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研究型大学。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恢复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98年恢复招收本科生。

校址分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学院路校区位于为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沙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学校东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与香山,现校园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学院路校区图书馆藏书71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以工为主,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

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文革”期间学校搬迁、更名,形成异地办学格局;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成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2000年2月,学校整体成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等11个学院,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

8个“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此外,学校还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工程硕士的单位。

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多个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还有水煤浆世界实验室、中日地层环境力学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

2007年学校成立了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2008年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首届董事会。已有77家能源企业成为学校董事会董事单位。

学校层次

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全国56所研究生院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大门;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46所高校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项目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国家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员单位;

国家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13所重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中欧工程教育平台”18所重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试点推进“产学研用”合作计划的23所重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新疆大学(以清华大学为组长)的10所重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11所重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科技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国40所高校之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全国40多所百年高校之一;

全国自主招生高校之一;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44所高校之一;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高校之一;

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之一;

北京市学院路共同体高校之一。

教学成果

多年来,学校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至2009年,有7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有1人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是全国10名获奖者之一;2005年,学校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有2人荣获“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2篇论文入选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3篇博士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名专业学位硕士被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

自1998年恢复本科教育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积极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我校共有8个专业荣获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8个专业荣获北道道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安全工程”专业在全国第一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共有5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1本教材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本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资助,5个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2005年以来,共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项,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其中在2002年第十四届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名(特等奖共设2名),在2006年第十七届竞赛中,学校总成绩在北京高校中名列第三;在2007年度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北京赛区一等奖2项;

在2007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甲组一等奖1项、北京赛区甲组一等奖3项;在第24届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2个团队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24项。在第四届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2009年获全国首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暨北京市第二十届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专业组一等奖2项;

获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1项。学校就业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实现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并重的办学格局,学校打算在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和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中国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矿业大学。学校现有学生12589人,其中研究生5229人,本科生4984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2376人。

学校的科研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60项,14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在研课题已有900余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重大项目92项。一批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领导关怀

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1988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94年,江泽民就我校“煤炭地下气化”科研项目作出重要批示。

1996年1月19日,江泽民视察学校,并就能源发展战略及能源科技教育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

1999年5月18日,江泽民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6月16日,李鹏为学校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此后,吴邦国、李岚清、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学校视察。

2009年6月,温家宝总理为我校校董孙越崎先生铜像亲笔题字。

2009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

200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学校百年校庆发来贺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院12个学院,设置本科专业62个。

学科建设

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

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

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力学、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公共管理、美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设计及理论。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部级重点学科

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北京市精品课程:城市地下工程、工程力学、岩石学、土地复垦学、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教学成果

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2004年以来,学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一等奖8项。2000年至2009年,学校有7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0年,有1人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博士后奖”,是全国10名获奖者之一;

2005年和2010年,学校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有2人荣获“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2009年以来,有15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5篇博士论文入选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名专业学位硕士被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

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生有近千人次获奖。2010年,在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4项;在第27届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2个团队获得一等奖;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

在中国机器人大赛上获一等奖1项。2011年,在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上获一等奖1项,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

2012年,在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在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巴斯夫杯《化工原理》课程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计算机应用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

201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在“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冠军)一项,在北京市建筑结构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学校年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

交流合作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已与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1999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99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2001年4月,第29届计算机在矿业中的应用(APCOM)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2006年9月,成功举办了国际有机岩石学会(TSOP)第23届年会,这是该年会首次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召开。

2011年9月,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这是我国主流学术机构第一次举办以行为安全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通过举办的各种大型国际会议,既营造了学校的国际化氛围,又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国际学术背景支撑。

学校已经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俄罗斯莫斯科矿业大学、俄罗斯工程院、慕尼黑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33所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

2006年学校启动了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合作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交流计划”。学校已选派89名研究生参加“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