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子(葫芦科植物)

2023-05-23 4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瓠子

葫芦科植物

瓠子(拼音:hù zi),别名:甘瓠、甜瓠、瓠瓜、净街槌、龙密瓜、天瓜、长瓠、扁蒲;被子植物门,葫芦科葫芦属下的一种,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一年生攀援草本。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 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夏秋两季采收。

中文名 瓠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堇菜目(Violales),有资料把葫芦科划归葫芦目。
葫芦科(学名:Cucurbitaceae)
南瓜族、葫芦亚族
葫芦属(Lagenaria)
瓠子
中文学名 瓠子
中文别名 甘瓠、甜瓠、净街槌、葫芦、龙密瓜、天瓜、长瓠、扁蒲
英文名 pericarpofHispidBottleGourd
分布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果实照片集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粘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变近无毛。叶柄纤细,长16-20厘米,有和茎枝一样的毛被,顶端有2腺体;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6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状脉,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弯缺开张,半圆形或近圆形,深1-3厘米,宽2-6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叶背及脉上较密。

卷须纤细,初时有微柔毛,后渐脱落,变光滑无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长5毫米;花冠黄色,裂片皱波状,长3-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5脉;雄蕊3,花丝长3-4毫米,花药长8-10毫米,长圆形,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长2-3毫米;子房中间缢细,密生粘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

果实初为绿色,后变白色至带黄色,由于长期栽培;果形变异很大,因不同品种或变种而异,有的呈亚铃状,中间缢细,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长数十厘米,有的仅长10厘米(小葫芦),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构状,成熟后果皮变木质。种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顶端截形或2齿裂,稀圆,长约20毫米。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长环境

瓠子生长势强,茎叶生长量大,结果多,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瓠子要求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忌连作。在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上生长良好。粘重土、低洼地种植瓠子易感病。生长期间要求供给一定量的氮肥,结瓜期喜充足的磷、钾肥。生长前期喜湿润环境,开花结果期土壤和空气湿度不宜过高。

主要品类

瓠子(变种)var. hispida (Thunb.) Hara

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

全国各地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

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芦 (变种)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与葫芦(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形状虽似葫芦,但较小,长仅约10厘米。

中国多栽培。

本变种果实药用,成熟后外壳木质化,可作儿童玩具。种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变种)var. depresses (Ser.) Hara

本变种与葫芦(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厘米。

各地栽培。

本变种的果实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许多少数民族也供作乐器,为“八音”的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用作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

性味功效

瓠子

【性味】:甘,寒。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无毒。②《唐本草》:甘,冷,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微毒。 功效:利水,清热,止渴,除烦。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热。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功效】清热,解暑,止渴,除烦,利水。【宜食】适宜各种类型的水肿,诸如心脏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或热病口干之时食用。《群芳谱》:“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忌食]夏令吃瓠子,诸所无忌。《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千金·食治》),【植物形态】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软毛;卷须有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先端短尖或钝圆,边缘具短齿,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具腺齿2枚。花单生,夕开早萎;雄花具长柄,较叶柄为长;雌花柄较短。花萼长2~3厘米,萼漏斗状,5裂,裂齿狭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雄花雄蕊3枚,花药结合,一药具1室,另二药各具2室;雌花子房椭圆形,有绒毛,花柱短,柱头3枚,各2裂。果实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圆棒形,嫩时略柔软,绿色,老熟后,外皮变硬,呈白色或黄色。种子多数,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平截或有2角。花期6月。果期7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采集】夏季采收。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无毒。②《唐本草》:甘,冷,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微毒。【功用主治-瓠子的功效】利水,清热,止渴,除烦。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热。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宜忌】《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选方】①治小儿初生周身无皮:用瓠烧灰,调油搽之。②治左瘫右痪:瓠子烧灰,酒下。③治痰火腿脚疼痛:瓠子烤热包之。④治诸疮脓血流溃,杨梅结毒,横痃鱼口:瓠子用荞面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选方出《滇南本草》) 【注意】苦的瓠子不可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苦瓠瓜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热后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误食苦瓠瓜数小时后,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的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警示指出,苦瓠瓜与甜瓠瓜在外形上不好鉴别,但许多苦瓠瓜的形状像白炽灯泡。有些外表凸凹不平,含有碱糖甙毒素,具有黄连般的苦味。此外,市民在食用瓠瓜前应用舌尖舔尝有无苦味,若有苦味不能食用。一旦发生恶心、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1、适时播种育苗:大棚多层复盖栽培,播种期为1月上中旬;拱棚栽培,2月上中旬播种;露地栽培,3月上中旬播种;秋延露地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秋延大棚栽培,8月上中旬播种。

2、营养土配制:按未种过瓜的无菌肥沃菜园土7份+腐熟干细粪土2份+草木灰1份,每立方米营养土加过磷酸钙1千克或复合肥0.5千克,充分搅拌。

3、浸种催芽:用种量3-3.5千克。

①热水烫种。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不断搅拌15-20分钟,至30℃左右时,浸种5小时。

②药剂浸种:种子浸泡3-4小时后,用福尔马林(40%甲醛)100倍液浸10-15分钟,或0.1%高锰酸钾或10%磷酸三钠浸20分钟或1%硫酸铜浸5分钟后捞出,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再催芽。

③催芽:用湿纱布包好,外包1层塑料膜,在25-30℃温度下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2次,当8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将营养土装入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移入拱棚或大棚内,浇足定根水。将露芽种子芽口向下插入钵中,每钵1粒,播后盖土1-1.5厘米。苗床盖膜,白天揭开,晚上盖上,保持床温25-30℃。夏季育苗采用遮阳网降温。出苗后,控制床温20-25℃,夜间不低于15℃。保持和控制棚内一定的温、湿度。4叶1心时定植。

大田施肥

1、撒施基肥:施腐熟有机肥7.5万kg/hm2,稻糠或碎秸秆3000kg/hm2,之后深耕。

2、整墒作畦:根据不同栽培方式,畦宽各不相同。

①露地地膜复盖支架栽培。作畦宽1.3米,沟宽0.4米,沟深0.2米。畦上栽2行,株距0.5-0.6米,栽植密度约2.4万株/hm。或作畦2.7米,畦两边各栽1行,株距0.3米。

②大棚、拱棚、地膜复盖栽培。作畦宽1米,沟宽0.4米,沟深0.2米。每畦栽2行,株距0.4米,约栽植3万株/hm。

③露地地膜无支架栽培。作畦宽2.7米,沟宽0.3米,沟深0.2米。畦两边各栽1行,株距0.3米,栽植2.25万株/hm2左右。

3、开挖行沟:在畦面定植带纵向挖沟,沟宽0.3米,沟深0.4米。

4、施沟基肥:施优质腐熟粪肥1.5万kg/hm;或干粪、饼肥1500kg/hm2;或三元复合肥600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搅拌肥土,平沟作垄。

定植

根据不同栽培方式和栽培季节,适时适龄定植。苗龄以4叶1心为宜。多层复盖早熟栽培,于2月底至3月初定植。需浇足定根水,铺地膜,盖拱棚膜、草帘、大棚膜。秋延栽培先露地后盖棚膜。不同季节栽培都要复盖地膜。

管理养护

1、中耕松土:未盖地膜的,抽蔓支架前需松土3-4次。植株近根处浅锄,远根处深锄。

2、设立支架:用3米长竹竿搭人字架,在1.3米处交叉,用小竹竿设横架2-3道。设施大棚栽培瓠子,棚内支架高度以不刺到大棚膜为宜。

3、摘心整蔓:早熟架瓠子可不摘心。地爬瓠子宜摘心2-3次,需要压蔓。晚熟瓠瓜宜进行平棚栽培,在蔓上棚后留主蔓6-8片叶,对主蔓及子蔓即行摘心。

4、人工辅助授粉:在傍晚进行人工授粉。

瓠子

5、温、湿度管理:大棚早熟栽培,定植后重点是保持棚内温

度,白天揭开草帘,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5-30℃,夜晚18-20℃。缓苗后保持棚内日温25℃,夜温15℃。晴天上午棚内温度升至28℃时,揭膜通风,下午棚内温度降至28℃时闭棚。若棚内湿度过大,需加大揭膜幅度。棚外夜温正常达20℃时,可揭去棚膜。

6、水肥管理:定植时浇足定根水,缓苗后再浇1次水。开花结果期前,用腐熟粪肥、有机肥或复合肥,每隔5天左右追肥1次;结果期,每隔10-15天用粪肥或复合肥追施1次,同时注意控制水分和施肥浓度,防止化瓜;结果期后要及时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每隔10天用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液叶面喷施1次。每次采瓜后,要追肥1次。雨季注意排涝。大棚栽培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温降湿。

田间管理

1、人工锄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瓠子

2、结合追肥耢平空垄并铺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麦秸1公斤左右,防止

草荒。在主蔓长到50厘米左右时,最好结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烧根。不要将尿素散落于叶面上,防止烧叶。

3、顺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顺蔓,每株留两个主蔓。两条主蔓均横向摆在空垄上,可培一次定向土。

掐尖:一级分杈,长到3片叶时,开始掐尖,看住并掐调二、三级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后。

人工授粉:一般甜瓠子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时开始授粉,过了处暑以后就可停止授粉,一般两条主蔓结瓜6~8个。

采收:8月上旬开始逐渐采收,即第一茬瓜长到7~9公斤左右,原则头一天采收,第二天先削掉瓜皮。

病虫防治

1、物理防治:通过太阳高温晒种、温烫种子、干热处理,杀菌消毒;冬季冻伐土壤,冻杀虫卵,地膜复盖杀虫杀菌,闷棚高温杀虫杀菌。

2、化学防治:

①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7天喷2-3次。

②枯萎病。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灌根3次,每隔10天灌根1次。

③病毒病。及时清除病株和防治蚜虫。可用速灭杀丁和乐果防治。

④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或4%多硫胶悬剂1000倍液,隔7天交替喷雾防治。

⑤绵腐病。可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18%甲霜胺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特别注意

瓠子不可与葫芦等混种,混种后花粉杂传结出的瓜内含一种叫葫芦碱物质使瓠 瓜味苦, 有毒。

瓠子

植物食谱

瓠子炖猪蹄

【材料】:猪蹄2只(约重400克),瓠子250克【调味料】:葱段5克,姜片10克,酱油15克,料酒10克,盐、味精各适量【做法】:1. 猪蹄去毛,刮洗干净,入沸水汆烫约5分钟,捞出,劈开;原汤滤清留用。 2. 将瓠子洗净,去皮,对半剖开,切成块。3. 把猪蹄放入砂锅内,加入葱段、姜片、酱油、盐、料酒,倒入原汤,用中火烧开,放入瓠子块,再用小火炖至猪蹄入味烂熟,加入味精即可。【友情提示】:瓠子属于细菜,细嫩易熟,所以不可过早下锅,以免过于熟烂,影响口感。

瓠子炒火腿

【选料】:1. 选瓠子的时候最好趁卖菜的不注意扣下一小块尝尝苦不苦;(生的瓠子不会死人的)2. 火腿最好是精肉的【制作过程】:1. 把瓠子和火腿切成块2. 把锅烧至五成热,放入葱、火腿,直至煸出香味3. 把切好的瓠子放入锅内,再放入少量的十三香、糖、水(水只要一点点,是用来引瓠子中的水分的),焖5分钟,见瓠子变成透明的样子说明就熟了4. 根据菜量调制水淀粉,倒入菜内快速的翻炒,再调入盐、鸡精,起锅。

瓠子汤

【主要原料】:羊肉500克,草果5个,瓠子6个,白面100克,生姜、葱、盐、醋适量。【制作方法】:先煮羊肉、草果成汤去渣,另将瓤子去瓤皮,切片与熟羊肉片合拌,再将面做成面条,用肉汤煮熟后,放入姜、葱、盐、醋与瓤子、熟肉合调食用。【效用说明】:消渴利尿。凡属因水饮停蓄、津液不能勺运而引起的口渴、小便下利症、而中气又偏虚者,可辅食此汤。

瓠子饼

【原料】:嫩瓠子,糯米粉,面粉,猪五花肉,熟鸡肉,水发冬菇,虾仁,火腿,鸡蛋,酱油,葱末,熟猪油,芝麻油等. 【制法】:1. 将猪肉、鸡肉、火腿、冬菇切丝;鲜嫩瓠子去皮,切丝;熟猪油烧热后,下肉丝、鸡肉丝、冬菇丝、火腿丝及酱油煸炒后,再放入虾仁略炒,盛起制成馅心;2. 将鸡蛋加面粉、瓠丝、葱末拌成厚糊,取大碟抹上芝麻油,倒上四分之一的糊,摊平成皮料;3. 把炒好的馅心均匀地放在皮料上,上面复盖一层糊,使不露馅,即成饼坯;4. 锅中猪油烧热,将饼坯滑入锅中,煎成两面淡黄色时,取出切成菱形块,装盘即成。【特点】:安徽著名时令小吃。 此饼外皮焦脆,内软嫩、有瓠子清香,馅味鲜美 。

参考资料

1.瓠子·药品通

2.瓠子·好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