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

2023-05-23 15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都兰县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县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7℃,最低极端气温为-29.8℃,最高极端温度达33℃。年均降水量179.1毫米。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兰县辖4个镇、4个乡:察汗乌苏镇、香日德镇、夏日哈镇、宗加镇、热水乡、香加乡、沟里乡、巴隆乡。总面积4.527万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都兰县户籍人口为71813人。

2019年,都兰县地区生产总值404152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76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422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067万元。

中文名 都兰县
外文名 Dula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632822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 青海省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青海省东南部
面积 4.527万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4镇、4乡
政府驻地 察汗乌苏镇
电话区号 0977
邮政区码 816100
气候条件 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
车牌代码 青H
方言 汉语中原官话、藏语安多方言、蒙古语
人口数量 71813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404152 万元(2019年)

建制沿革

1949年都兰解放,成立都兰县人民政府。

1952年改设都兰自治区。

1953年、1954年先后易名为都兰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联合自治区和都兰蒙古自治区。

1955年改为都兰县,驻地由香日德区迁至察汗乌苏乡。

2000年,都兰县辖2个镇、7个乡。

都兰县

2001年2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夏日哈乡,设立夏日哈镇。

2001年底,都兰县辖3个镇、6个乡,96个村(牧)委会。

2005年,都兰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1、撤销宗加乡和诺木洪乡,设立宗加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诺木洪乡政府驻地诺木洪,实行镇管村体制。2、将香加乡的幸福村划归香日德镇管辖。

2017年10月,青海省政府同意都兰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

行政区划

都兰县辖4个镇、4个乡,107个村(牧)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察汗乌苏镇、香日德镇、夏日哈镇、宗加镇、热水乡、香加乡、沟里乡、巴隆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隅,东邻乌兰县茶卡镇,西接海西工业重镇格尔木市,南邻青南牧区果洛州玛多县和玉树州曲麻莱县,北连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县域东西长约310公里,南北宽约180公里,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县城察汗乌苏镇东距省会西宁市427公里,西距格尔木市340公里。

地质地貌

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

气候条件

都兰县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县域西部干旱少雨,日照充足,东部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5.1℃,年平均降水量37.9-180.5毫米,蒸发量1358-1765毫米,年日照时数2903.9-3252.5小时。

水文

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

都兰县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珍稀的林木品种主要有千年原始柴达木圆柏和野生的原始青甘杨及有"活化石"之称的荒漠原始梭梭林等。另外还有黄芪、大黄、羌活、雪莲、麻黄、锁阳、茵陈等各类中藏药材可供开发利用。

野生动物有岩羊、黄羊、盘羊、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马鹿、狐狸、雪豹、熊、黄鸭、猞猁、石貂、沙狐、鹅喉羚、天鹅、黑颈鹤、雪鸡、石鸡等四十多种,其中国家级一、二类保护动物16种,青海省级一、二类保护动物24种。

矿产资源

都兰是青海省的十大资源县之一,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锰、铜、锂、锌、铅、硼、金、镁盐、钾盐、石墨、硅灰石等四十多个矿种,其中大型矿床有3处、中型矿床有4处、小型矿床有19处,铁、石墨、硅灰石等矿产储量居全省前列。

人口民族

全县总人口7.41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5.36万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由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19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占12.53%、藏族占0.67%、其他少数民族占9.87%、汉族占56.8%。

政治

县委书记:刘贵尧

经济概况

综述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们面对“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关于稳增长、调结构、抓生态、惠民生、促改革、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结构调整,增强投资拉动,优化财政收支,保障民生改善,加强生态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97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36亿元,同比增长1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51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亿元,同比增长18.49%。县级财政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0.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7.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扶贫开发项目完成100%,年内稳定脱贫4712人。

2017年10月,根据贫困县退出程序,经青海省政府研究,批准都兰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

2019年,都兰县地区生产总值404152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763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5422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067万元。

农牧业

2011年,都兰县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5.2万吨,蔬菜总产量3000吨,枸杞总产量1.53万吨。2011年全县牲畜存栏110万头(只),繁殖仔畜56.78万头(只),成活率为89%,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7%、43%。

工业

2011年,都兰县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1亿元,比2010年增长46.7%;完成工业比2010年增长5.61亿元,比2010年增长46.5%(现价)。实现工业产品产销率8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铁精粉71万吨,比2010年增长41%;黄金1052.74千克,同比增长54.18%;铅锌精粉1.23万金属吨,比2010年增长22.52%;钾肥1.28万吨,比2010年增长10.86%。

都兰县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4年全县组织红歌赛;县妇联在县广场举行手工艺展览,共展出藏绣、盘绣、苏绣、十字绣、丝带绣、手工艺术小作品350余件,参与人数达1000多人;察苏镇在县文化广场举行了“庆七一”暨第九届“乡村风”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手工艺术展、科普宣传、文艺演出及趣味活动等;县第一完全小学在文化广场举办了以“红领巾心向党”为主题的庆七一文艺演出活动。

教育事业

2011年,都兰县高考升学率由2010年的79%上升至2011年的95%。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8%,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2.8%。并且将夏日哈、下滩学校初中部撤并入县第一中学;将沙珠玉、下塔拉、西河滩、上滩(三至五年级)、下滩小学及教学点根据就近撤并的原则,并入都兰县一完小;热水乡四所学校并入县民族中学,沟里学校并入县第二中学,新源学校撤并入柴源学校,宗加二完小撤并入宗加一小。全县学校总数从十五末的72所减调到27所。

医疗卫生

2011年,都兰县健全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的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坚持以“标兵县”的指标和要求,提高计生服务质量。“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特别奖扶”政策落实率100%,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8‰,重点对象“三查”服务97.27%。县级医院有都兰县人民医院和都兰县蒙藏医医院两所。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社会保障

2011年,都兰县城镇新增就业582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651.54万元,就业和增收途径继续拓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6.26万人、3.85万人、0.26万人和0.42万人,均呈扩面趋势。享受城镇低保、农牧区低保人数8.9万人(次),低保金发放率为10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补助由25元提高到3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基础设施

2011年,都兰县构建宗加、巴隆等西部乡镇青海半细毛羊、柴达木绒山羊产业带和沟里、热水等南部山区牦牛、藏羊产业带,充分利用农牧区丰富的牛、羊和饲草料资源,新建高标准畜用暖棚600座,并以生猪、牦牛、肉用羊、禽类等饲养育肥为重点,改扩建、规范完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1个、标准化牛羊养殖小区3个及半细毛种羊舍20栋、改造种羊舍20栋,提高养殖场利用效率。

都兰县

乡村振兴

2020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年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为今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统筹防疫和脱贫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消除绝对贫困、开启相对贫困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解决全球人类贫困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历史文化

都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县境东起夏日哈,西至诺木洪200余公里线上,分布着近千余座古墓葬和古遗址。至2013年从吐蕃墓葬出土的丝绸品130种,还出土了汉代中原地区制造的漆器、金银器和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及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彩色玻璃珠和铜香水瓶等,这些文物见证了都兰的历史和都兰早期的地位和作用。吐蕃墓群、吐谷浑遗址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人文景观相映成趣。鲁丝沟唐摩崖石刻气势恢弘,自然形成的岩石人物栩栩如生。著名的香日德班禅行辕隐落于绿洲丛林之中,香火缭绕。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清澈见底,裸鲤群游。世界罕见的贝壳梁、海虾山印证了亿万年前大海和柴达木盆地的变迁。

贝壳梁

风景名胜

中国海虾蚌壳第一梁——贝壳梁

壮观的贝壳梁,是由贝壳和沙渍结成的一条长达3公里,底宽70米,顶宽30米,高5米至10米的堤梁。系千万年前沧海变大陆时众多贝壳到盆地底处求生存堆积而成的。

班禅行辕——香日德寺

格鲁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禅行辕由六世班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于戈壁绿洲之中。历来为接待班禅等宗教界上层人士往返于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禅均有在这里居住过。

盆地之肾——柴达木河流域湿地

柴达木河流域东起香日德镇小柴旦地区,经巴隆乡、宗家乡、西至诺木洪乡境内,范围为柴达木河、哈拉乌苏、素棱郭勒河、蒙古尔河、田格里河,南北霍布逊湖及周围湿地,湿地区内有灰岩、赤麻鸭、黑颈鹤、白天鹅、红头潜鸭、赤鼻麻鸭、牛头伯劳、黑眉苇莺等湿地依赖性鸟类30余种。

高原金字塔——热水古墓群

热水墓群有大小古墓2000余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织锦袜、丝织品极为珍贵,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墓葬群中的血渭1号大墓系全国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察汉乌苏河北岸山前洪积扇平台上,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戈壁农业发展第一乡——香日德

“香日德”系藏语,汉语意译为“树木繁多的地方”。在中国60年代、70年代,曾是中国西北地区改造戈壁,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的一面红旗,经引入灌溉戈壁,使荒漠形成亩产小麦千斤的良田,创造了全国小麦产量高纪录。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参考资料

1.都兰介绍·都兰县人民政府

2.紧密县城医疗卫生共建试点县通知名单·国家卫生健康委

3.都 兰 县 行 政 区 划·都兰县人民政府

4.政府工作报告·都兰县人民政府

5.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 治理相对贫困的思想指南·都兰县人民政府

6.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