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05-24 7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生物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产业指以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为基础,结合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的组分、结构、功能与作用机理开展研究并制造产品,或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并使其具有所期望的品质特性。

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的统称,包括生物医药(服务产业)、生物农业(资源产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以及生物工业(生物制造产业),微生物工业为最早的生物工业。

中文名 生物产业
基础 生命科学理论和生物技术
技术手段 信息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
举例 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

中国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新兴战略性产业,在生物技术大跨越发展的助推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著。生物医药产业:保障中国未来的人民健康、经济增长、国家安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如何真正健康发展、掌握核心技术和商业财富?从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石产业做起:向:研究、生产、应用的工具和材料产业投资——对产业的基础架构下注,取得近期和中期回报(企业、政府)。向:高质量的医学、生物、工程、信息、数学、物理、化学等教育领域投资——对人下注是根本,取得中期和远期的回报(政府、社会爱心人士)。

为什么要从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石产业做起:

首先,中国很快将拥有10亿城市人口——教育和医疗始终是老百姓所需求的绝对基础。

第二,医疗是一个上层建筑,是一个高端领域,是生物技术的一个主要领域。医学人才短缺、质量不高。在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研究、开发、生产的工具和材料都大量依赖进口,财富大量流向海外。

第三,医学领域,依赖于基础科学、材料科学、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这些是医疗的基石,国内往往难以建立起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国内医学服务,药品质量,医疗器械质量落后于发达国家——结果就是:健康人变成慢性病人,慢性病人变成重病,导致大量医药资源浪费和恶性循环,政府财政吃紧,医患矛盾增加。

第五,随着政府在各个开发区,高新区建立了生物医药产业园,以及各种资本投资于不同类型的医院、诊所,必然会对医学研究、生产、应用的工具和材料产生巨大的需求。世界医药(生物)领域的巨头集体在长江三角洲建立仓库、和市场部,吞噬中国本土资源。

外资企业吸取了一大批国内的博士从事技术宣讲,一批研究生从事销售工作,但并没有,也难以把真正的技术传授给这些博士和研究生,不仅资源浪费,也会打击中国本土企业的信心,以及投资人的信心。

第六,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人多半都会头大:风险巨大,回报时间长。现在仍然活跃在医药产业领域的很多企业购买国外的进口产品或原料进行贴牌,打价格战,增加国内的销售量,争取上市,或者依赖政府的赞助。国内一大批博士,硕士成了公司的门面,才华又无法施展,进一步导致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国外状况

德国

截至2001年底,德国生物技术产业有公司540家,从业人员达1.44万人,较之2000年增长35%,企业数增长10%,数量居欧洲首位。同时该行业的销售额也达10.5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加强了德国作为欧洲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之一的地位,亦拉近了它与美国同行业的距离。

英国

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从业人员有1.4成万多人,年销售额约40亿英镑,生物制药是该产业中的强项,涉及这一产业的企业除了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Zeneca、GlaxoWellcome和SmithKliheBeacham之外,还有约250多家较小的独立公司,且每星期约有1家新的生物技术公司诞生,数量占欧洲同类公司的1/4以上。

美国

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导地位,无论是在研究水平和投资强度上,还是在产业规模和所占市场份额上都是如此。据统计,到2001年年初,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已有公司1400家(这一数字还不包括为数更多的相关技术公司和传统制药公司),雇员达17.4万人,超过了玩具和体育用品产业的就业人数之和。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自1993年以来规模扩大了2倍以上,收入从当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85亿美元。

产业基地

近年来,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大力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目前已经批准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为促进生物产业集聚式发展,引导社会资源集中投向重点地区,推动我国生物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各地方形成具有特色的生物产业,避免重复建设和分散资源。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化水平高、开放性强的地区。

分批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认定了石家庄、深圳、长沙、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昆明、青岛、成都、重庆等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及西安、天津、泰州、通化、德州、郑州、南宁、哈尔滨、杭州、南昌等10个生物产业领域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在国家引导、地方推动下,极大地引导和推动了生物产业的集聚化发展,逐步在全国培育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以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促进生物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快生物产业向集聚化、特色化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1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145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国生物产业的近一半。为促进生物产业聚集发展,各地方通过健全机构、调动资源,出台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为大力发展一批生物产业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基地的建设对于营造生物产业发展环境、大规模聚集国内外生物产业资源、优化生物产业结构与布局、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增长极、辐射和带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石家庄基地,特色基地依托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规划面积17平方千米,拥有华药、石药、四药股份等相关生物企业40余家,总投资超百亿元。目前重点建设项目共178个,分为四大类:一是化学制药领域;二是生物制药领域;三是现代中药领域;四是公共配套领域。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

长春基地,特色基地将由3大模块构成:医药产业核心区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工业核心区布局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农业核心区布局在城东的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面积13.4平方千米。

目前为亚洲最大的疫苗和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在生物制造领域,长春大成实业集团为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商。在生物能源领域,乙醇汽油项目为国家唯一试点城市;大成集团投资100亿元年产100万吨化工醇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化工醇项目之一。

深圳基地,特色核心区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展区为光明和南澳两个片区。产业用地将近3平方千米。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数量为123家,其中产值1亿~10亿元的企业数量为36家。

通过建立完整的生物产业技术支撑平台和产业配套系统,使深圳成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功能最齐全的成果转化基地,最具竞争力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技术含量最高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

长沙基地,特色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基地设“一园五区”。基地已形成11个医药产业群,其中,中药戒毒药列全国第一、生物疫苗和抗生素制剂列中南地区第一、减肥类保健品列全国第三、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列全国第二。2007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70.63亿元。

广州基地,特色基地规划由两个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组成,总体规划面积约13平方千米。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推进生物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等)发展。现具有各类生物企业300余家,其中上规模的70多家,19家年产值超亿元。广州医药集团规模和效益居于全国医药行业前列。2007年,广州生物产业完成总产值约35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12.5%。

上海基地,特色按“1+4”架构进行空间布局,“1”即一个核心区,是张江高科技园区;“4”即四个扩展区。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整合和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2007年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为388.96亿元,已连续7年保持年均17%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上海市主要新兴产业之一。

北京基地,特色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大兴生物医药基地3个核心区构成。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传媒中心、央企总部中心,拥有大量信息资源。另外,人才和研发机构密集。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关村设立了150多家分支机构,其中研发机构70余家。国内大型企业也在京纷纷设立研发机构。基地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

青岛基地,特色产业技术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农业生物技术和工业生物技术及传统生物技术等领域。2007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32.7%。

武汉基地,特色核心区包括东湖开发区关南生物制药园、江夏现代中药园、葛店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园、南湖生物农业园四大特色产业园区,面积为30平方千米。2007年生物产业产值81.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3%。在生物制剂、诊断试剂及芯片产品、诊疗中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生物疫苗位居全国第五位。

成都基地,特色核心区是成都高新区,2007年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生物医药193亿元,生物农业228亿元。一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包括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服务;二是加快发展资源技术主导型的生物农业、生物能源。

昆明基地,特色基地重点发展以良种产业,跨国重大动物疫病,有害生物物种入侵安全性评价、检测产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为主的生物农业产业。

重庆基地,特色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领域:生物医学工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现代制药、兽药及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特色生物育种、生物质工程、生物技术服务业。

哈尔滨基地,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是哈尔滨市重点培育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另外具有资源优势。哈尔滨是全国重点粮豆产区和重要的绿色食品基地,哈尔滨辖区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发展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畜产品的深度开发潜力巨大。

德州基地,特色全市已集聚各类生物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生物企业102家,现有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8家,过亿元的38家。

2007年生物产业实现产值220亿元,其中生物制造产业达到160亿元,占全部生物产业产值的73%。低聚木糖生产能力世界第一、木糖醇生产能力世界第二、低聚糖生产能力亚洲第一,综合生产能力达5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70%。现已形成全国最大的大豆高蛋白生产基地。

泰州基地,特色已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生物能源、生物农药等辅助发展的产业体系。2007年,生物产业销售额为256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销售额为180亿元,占比70.3%。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连续5年,经济效益连续9年居江苏省第一。扬子江、苏中、济川、江山等在内的龙头企业均已跻身全国医药行业的前百强。

郑州基地,特色郑州生物农业特色突出。研发水平、产业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41.1%。

通化基地,特色建设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3个功能分区的9个产业园区和两个物流中心。2007年,通化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02亿元,占全市GDP的27.2%,占吉林省医药产业的37.4%。

南宁基地,特色重点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产业。根据南宁市现有的产业分布并考虑生物产业发展潜力与方向,初步拟定南宁市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即设立生物能源产业分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分基地、生物制造产业分基地、生物农业产业分基地等4个专业生物产业分基地。

西安基地,特色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突出生物药业开发,杨凌重点突出生物农业开发。

天津基地,特色努力构建以出口为导向、以现代生物医药为主体,生物工业和生物农业快速发展的生物产业格局,建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重要的现代生物产业制造基地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转化基地。2006年全市生物产业产值近300亿元。

南昌基地,特色2007年全市生物产业资产总额4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0亿元,利税78亿元,生物高技术企业80余家。2007年全市生物产业出口额4.1亿美元。

杭州基地,特色目前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现代化学药物与新型医疗器械协同发展,生物农业形成特色优势,部分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特色。生物产业一直是杭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以医药和农业为主体,2007年生物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

杂志名称

《生物产业技术》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杂志,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的大力支持。本刊立足生物产业,关注技术进步,面向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以及生物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业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等环节,宣传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布相关技术、生产、市场、产品等信息。

帮助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推动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和信息性。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内容和企业经营理念,并结合国内实用技术,是一本既能反映国际生物技术发展水平,又能指导和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崭新读物。

重点栏目:专题报道,全方位报道热点及有前景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信息,并进行深度分析;新闻动态,介绍世界各国生物技术及产业信息,并对重要信息综合报道;技术,报道前沿和尖端的生物技术,同时对企业的技术人员开设基础讲座;经营,介绍生物技术产业部分优秀的企业战略和产业化的市场焦点;人物,刊登产业界产业化的代表人物,包括科研代表和相关经营管理人员。

读者对象包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生物技术产业中负责生产、科研和经营的决策者、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投资商、供应商和经销商。

参考资料

1.打造省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中国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