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名词解释)

2023-05-25 3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菜篮子

名词解释

菜篮子商品品种丰富,资源充足,质量提高,价格平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安全消费渐成时尚,菜篮子工作的重心,适时地从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批现代化菜篮子加工企业,实施品牌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开拓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

中文名 菜篮子
外文名 cài lán zi
定义 放心的健康蔬菜

基本解释

[释义]cài lán zi

(名)盛菜的篮子。借指城市居民蔬菜及其他副食的供应。

[构成]

偏正式:菜篮子

[例句]

目前;城市的菜篮子问题已得到圆满解决。(作主语)

英文翻译

(买菜用的篮子)basket for carrying vegetables and food items

供应充足

银川市将采取构建"菜篮子"零售终端体系、行政调控、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供应量等多项措施,进一步给百姓"菜篮子"减负。

政府调控菜投放是银川市平抑菜价的手段之一。银川市在储备菜的基础上,又投放了由政府指导定价并限价销售的黄瓜、韭菜、香芹、豆角等10种蔬菜。据银川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反映,监测的10余种蔬菜批发价格春节期间与节前一周相比下降7.38%。

银川市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三区范围内新建标准化菜市场10处,并对现有的社区蔬菜直销店进行规划选址,其中的100处将进行提档升级。支持鼓励社会化投资建设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菜篮子连锁超市等生鲜经营网点,完善终端蔬菜零售网络。同时,加大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资金扶持。

据了解,“苏鲜生”最先以上海、杭州为试点,产品涉及蔬菜、水果、海鲜、禽蛋、肉类等,几乎覆盖了线下超市的所有生鲜品类,致力打造上海和杭州市民足不出户的“菜篮子”。同时,依托上海冷仓,在上海和杭州全境实现苏宁物流全程冷链配送。

扶持政策

启动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办法,在城郊边缘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规划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永久性蔬菜基地,其中苏南地区要求达到5000亩以上,苏中、苏北地区达到万亩以上,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左右。同时,启动建设100个左右的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新建1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

畜牧业方面,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养殖,鼓励和扶持畜禽养殖场更新完善自动喂料饮水、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生产监控等设施设备,鼓励大型猪场自繁、自养、自宰(代宰)、自销,提升综合效益。通过上述措施,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新增生猪养殖150万头,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30%以上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达到标准化生产水平。

发展历程

到1993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已达菜篮子工程工作研究8.3万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220个,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1994年,“菜篮子工程”已处在由过去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转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同年年底,全国肉类总产量达4499.3万吨,禽蛋147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2146.4万吨,水果总产量达3499.1万吨,蔬菜面积达1.34亿亩。全国有27个省市初步建立了主要副食品的地方储备。

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有四大特点:加大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城乡协手共建“菜篮子工程”。不仅城郊发展“菜篮子”,而且广大农区也积极发展“菜篮子”,一批全国性的农区基地正在形成和发展;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结构,增加花色品种。

为了适应城镇居民对“菜篮子”产品“鲜活、优质、营养、方便、无虫害”的消费要求,各地在生产中广泛采用良种、良法、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索新的流通方式,积极推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995年,农业部公布了全国23家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同年,农业部实施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联网。到同年9月,该信息网已与28个大、中城市和主产区的33个批发市场联网。

1996年,“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武汉、广州、沈阳、西安四个城市入选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由农业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成立的领导小组组织菜篮子工程实施,试点的总体安排时间为2至3年。

1997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约4000家。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

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

1999年9月,全国10大城市第12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国内“菜篮子”供求形势已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11月17日,全国十大城市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提出21世纪初“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以优化结构、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实现“菜篮子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1年4月,一项重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计划用8到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2002年7月,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菜篮子工程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为了满足城市副食品的需要,市政府把“菜篮子”作为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效益工程来抓,加强了生产、科技、加工、市场、调控等五大体系建设,基地生产发展、市场购销兴旺、政府调控有力、价格相对平稳,蔬菜副食品的零售价格和价格指数一直处于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等偏下水平。我市自1989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

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先后经历了兴建生产基地,增加副食品供应;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基地企业综合效益;发挥基地龙头示范作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发展阶段,从而结束了我市蔬菜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历史,市场货源充裕、繁荣兴旺,价格相对平稳,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

大体上完成了“菜篮子”产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新型的流通体系已具雏型;初步探索了一些新形势下政府有效调控市场的经验和办法,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着眼规模经济、追求良性发展的“菜篮子”产销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由最初的力求满足市场供应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大规模、多品种、高质量、新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多次会议上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领导同志的好评。

2013年为了刺激蔬菜市场,政府颁布菜场公益化,“菜篮子”工程再次崛起。

参考资料

1.苏宁自营生鲜“苏鲜生”上线 打造网上“菜篮子”·牛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