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第一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23-05-28 31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清远市第一中学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清远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28年,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清远市重点中学,清远市首间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校园占地面积81974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66432平方米。学校布局合理,视野开阔,绿林成荫,碧草如茵,鸟语花香,安静整洁。目前学校共有100个班学生5200多人,共有教职员工451人。学校配备有现代化设备的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此外,还建有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地理园、生物园、天文圆顶以及各种体育场所,400米环形跑道和塑胶篮球场,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及高考听说考试专用室。所有教室和实验场室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中文名 清远市第一中学
简 称 清中
校 训 德能谦信勤
创办时间 1928年
类 别 公立高中
现任校长 刘耀坚
所属地区 广东省清远市
主要奖项 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简介

清远市第一中学是清远市重点中学,位于清远市松岗路6号,2007年6月首批通过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成为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一中传承悠久历史之精华,整合现代教育之特色,为优质教育注入了新时代内涵。全校师生持“德、能、谦、信、勤”的校训,形成“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校风,“厚德博学、善导精研”的教风和“品学兼优、自主探究”的学风,正在实现“施现代化管理,建优秀师资队伍,创良好育人环境,育一流人才,办优质名校”的目标,把市一中建成带动清远、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高中。

师资力量

学校共有教职员工502人,其中高级教师133人(含省教育专家6人,省名师8人,特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233人,拥有研究生学历教师60多人。近年来,教师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种荣誉称号的教师达300多人次。

其中,有40多人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学校还通过利用自身资源,努力开展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技能。2009年学校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校确立“德、能、谦、信、勤”的校训,形成“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校风,“厚德博学,善导精研”的教风和“品学兼优,自主探究”的学风,逐步形成“传承创新,以德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思想。

学校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用立体教育代替下面教育,实现封闭性教育向开放性教育的转变;用全面发展人才代替书生型被动接受,实现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用“合格+特长”代替“英才教育”,实现只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转变;用现代教育手段代替陈旧的教育模式,实现单渠道向多渠道、多媒体教育的转变。

多年来,高中毕业会考优良率一直在90%以上,高考升学率保持在95%左右。在上省大专线以上的学生中,普通本科多于省大专,重点本科多于普通本科,呈倒宝塔式。

2003年高考上线率高达98.9%,其中本科上线率83%。每年在全国和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逾百人。1994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并先后被评为省、市“校容校风建设先进单位”、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先进单位、清远市建市十周年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现任领导

刘耀坚:校长、党委书记

学校法人代表,党政负责人,统领学校全面工作。指导松岗校区高三级和东城校区工作。

吴惠清:副校长、党委委员

分管学校教学、教务和教研工作。负责党委组织工作。主管松岗校区高三级工作。

李树洪:副校长、纪委书记

分管学校德育和体艺工作。兼管学校党建工作。负责党委纪检监察工作。

潘沛恒:副校长、党委文体委员

分管学校后勤和工会工作。负责党委文体工作。指导办公室工作。

叶桂明:党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不兼管学校办公室工作)

分管学校党委日常工作。负责党委理论和业务学习工作。负责党委办公室全面工作。松岗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

黄友枝:政教处主任、党委委员

协助分管副校长开展德育工作。负责党委青妇工作。负责政教处全面工作。主管高二级工作。梁国才:原副校长、工会主席,反聘为东城校区办学顾问

协助校长协调东城校区与实验学校工作。东城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校区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中层干部

谢业科:办公室负责人、政教处副主任

协助校长室处理学校的日常行政事务。负责学校办公室全面工作。兼管东城校区德育工作。东城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

潘新南:教务处主任

协助分管副校长管理教学、教务工作。负责教务处全面工作。主管松岗校区高一级工作。

林伟成:东城校区总务后勤负责人(不兼管体艺处工作)

协助分管副校长做好总务后勤工作。负责东城校区总务后勤工作。东城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薛钊良:总务处主任

协助分管副校长做好总务后勤工作。负责总务处全面工作。

江艳桃:工会副主席、总务处副主任

协助分管副校长管理工会工作。协助主任分管财务室工作。负责学校女工和计生工作。

梁艺峰:办公室副主任、东城校区团工作负责人

协助办公室负责人做好东城校区相关工作。协助团委书记做好东城校区共青团工作。指导东城校区学生会开展工作。东城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

熊宏华:教务处副主任

协助主任抓好教学和教务工作。高二级在级行政。

刘淑颜:教务处副主任

协助主任抓好教学和教务工作。松岗校区高三级在级行政。

程建平:教务处副主任、东城校区教务工作负责人

协助主任抓好教学和教务工作。负责东城校区教务工作。东城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

聂炜:政教处副主任

协助主任抓好德育工作。松岗校区高三级在级行政。

李卫东:体艺处副主任

主持松岗校区体艺处工作。主要负责体育工作。松岗校区高三级在级行政。

向惠虹:体艺处副主任

协助主任抓好体艺工作。主要负责文艺工作。松岗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

陈燕文:体艺处副主任、东城校区体艺工作负责人

协助分管副校长做好体艺工作。负责东城校区体艺工作。东城校区高一级在级行政。

黄浩明:总务处副主任

协助主任做好后勤工作。负责松岗校区安保、环卫、宿舍和饭堂工作。高二级在级行政。

刘伟基:团委书记

负责共青团工作,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配合政教处开展德育工作。高二级在级行政。

历任校长

校长 朱业修(1928.2-1937.1)

校长 张沛森(1937.2-1939.7)

校长 朱履吉(1939.8-1940.1) 未到职

校长 梁翰清(1940.2-1943.1)

校长 李肇彬(1943.2-1943.7)

校长 崔耀基(1943.8-1946.7)

校长 梁翰清(1946.8-1949.9)

校长 云昌遇(1950.2-1950.12) 清远县长兼

校长 赵英伯(1951.1-1952.2)

代校长 梁华铎(1952.3-1953.3) 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校长 梁庆邦(1953.3-1955.5)

代校长 李适存(1955.5-1956.9)

校长 李适存(1956.9-1968.5) 文革动乱离职

革委会主任 陈成岳(1968.6-1969.7)

革委会主任 陈永松(1969.8-1969.12)

革委会主任陈玉彬(1970.1-1978.7)

革委会主任 傅立真(1970.8-1978.5)

校长 傅立真(1978.6-1980.4)

校长 李适存(1980.4-1984.3)

校长 庄梅钰(1984.4-1997.5) 96.6教委主任兼

校长 黎沛祺(1997.6-1999.3)

校长 魏克书(1999.3-2004.4)

校长 何远驰(2004.4-2010-8)

校长 刘耀坚(现任校长)

所授荣誉

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28年,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首批清远市首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是清远市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基础教育龙头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性学校”、“省安全文明校园”、“省书香校园”、“省文明单位”、“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省先进集体”、省“德育示范学校”、省“环保教育基地”。学校在“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发展、感受幸福、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和“精干、精细、精品”的管理理念指导下,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努力创建现代名校。

校园文化

今清远市第一中学校园,古名瑞峰,是明清时清远瑞峰书院故址。

办学思想:传承创新,以德立校,人才强校。

校训:德 能 谦 信 勤

校风:自强不息,和谐发展

教风:厚德博学,善导精研

学风:品学兼优,自主探究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1928年2月,隶属于中华民国清远县政府,初名为清远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7月获准增设高中,同月更名为清远县立中学,1947年3月为纪念邑人陈可钰将军(清远石潭人,字景瑗,曾任孙中山总统大本营警卫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更名为清远县立景瑗中学。建国后,政府接收学校,复更名为清远县立中学,并先后易名为清远县第一中学、清城中学、清远县清远中学,1988年清远撤县设地级市,学校更名为清远市清远中学,1990年12月更名为清远市第一中学。

办学成绩

严师出高徒

清远市第一中学的绝大部分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围绕学生学情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校专门成立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定主讲、定课题”,针对前期的备考及下周的安排,集思广益,明确备考方向及复习内容。为了促进交流提升,学校还定时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发挥备课组长在本学科中的带头作用,协调各学科的高考备考时间。备考过程中,如出现个别学科教师争抢时间的情况,年级便定时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倾听各备课组长反馈的问题,及时协调、布局,促使高考备考向良性方向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以“三级校本师培系统”为提升渠道,以“三级课题研究系列”为科研平台,以“量多质高的论文”为成果标志,突显“有特色、高品位”的教育科研效能。近年,学校有13个科研项目获省市和国家级奖励,328个科研项目获校级奖励;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8篇,在校、市报刊发表有1126篇,教师出版教学用书6本,校本教材21本,其他论文成果集共17本。

招生政策

“一校两区”

从2010年开始,为了推进全市普高进程,同时为全市提供高中更多优质学位,从有利于清远市第一中学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2010年清远市第一中学开始实行“一校两区”政策的办学模式,设立两个校区,分别为市一中松岗校区(校本部)和东城校区(实验校区)。其中原清远市第一中学划为松岗校区,在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内划设东城校区,两者性质均为公办高中。

两个校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安排教师,统一招生。其中东城校区实行全寄宿管理制度,松岗校区可学生选择外宿或全寄宿,并且外宿生可以选择是否申请晚自修。两校区最大的不同在于环境——松岗校区尖子较多,竞争激烈,又处于市中心,出行方便;而东城校区环境优美,较为安静,非常适合学习,可能会有很多“黑马”诞生。

两个校区采用独立代码独立填报志愿方式,按填报志愿进行独立划线,并按志愿先后录取。市一中松岗校区(校本部)志愿代码为1801001,市一中东城校区(实验校区)志愿代码为1801002。考生根据自己意愿进行填报志愿,可同时填报两校区,并可在志愿栏内选择“是否服从志愿分配”。填报市一中两校区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的考生,如未能达到市一中录取分数线的,不影响被其他志愿的录取。

由于东城校区均为正取生,届时择校生将主要集中在松岗校区。

经过清远市教育局将近半年的反复讨论,清远市第一中学将于2013年9月整体搬迁至大学城(但不一定在东城校区附近,具体地点未知),教学规模缩减至60个班,3240个高中学位,并且从2012年起开始实行与之相对应的招生政策。

此前,内部曾多次传出第一届东城校区学生将回到松岗的消息,但到经过半年酝酿,最后政策如上所说。同时很多校友也对老校区“转让”表示遗憾,打趣地说“回忆丢了”。许多正在松岗校区学习的学生对老校的“转让”表示不舍。而东城校区学生此前“倍感忽视”,回松岗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学生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高三的准备,因此政策变动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不得不重新另立高三计划。

届时,“一校两区”政策下招收的学生的身份较为特殊——第一届松岗校区学生作为见证老校区最后一年服役的清中学生,也是东城校区开设以来的第一届在老校度过完整三年的清中学生;第一届东城校区学生是第一届从大学城毕业的清中学生,不过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要回到老校参加;第二届学生则将是第一届正式从新校区毕业的清中学生。

此外,田家炳中学实行初中、高中分离,高中部将搬迁至原市一中松岗校区,校名暂定为清远市高级中学,扩大招生规模至66个班,3564个高中学位。后街中学与后街小学分离,将整体搬迁至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校址,同样扩大招生规模至60个班,3240个初中学位。

参考资料

1.广东省清远市第一中学·中国教育之声网

2.我校2人被北大清华录取,共61人被十大名校录取·正确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