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绵恒(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2023-05-30 36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江绵恒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上海人,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2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赴美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6月在美国费城DREXEL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惠普公司工作。1993年1月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1997年7月任上海冶金所所长。1999年11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董事会成员。

中国

中文名 江绵恒
国籍
1951年月日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中国上海市
出生日期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 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等
职 业 大学校长
信 仰 共产主义

个人简介

江绵恒,男,汉族,1951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费城DREXEL大学电机工程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执委、中国委员会主席等。

研究领域为凝聚态物理。

个人履历

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2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

1986年9月赴美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6月在美国费城DREXEL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惠普公司工作。

1993年1月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点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研究所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

1997年7月任上海冶金所所长。

1999年11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董事会成员。

2011年11月,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江绵恒不再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职务。

2014年《人民日报》2月20日消息,上海科技大学19日宣布启动面向全国的本科生招生。报道中,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组长、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以“校长”身份在媒体中出现。

人物经历

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

江绵恒:上海分院新掌门

2005年8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领导班子宣布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局长刘毅宣布任命通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江绵恒兼任上海分院院长、华仁长担任上海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

在这天的大会上,53岁的江绵恒穿着一件很随意的浅色短袖衬衫,短短的分头,米色的圆框眼镜,酷肖其父的面庞神态平和。

此前的7月14日,江绵恒曾为上海分院系统各研究所党政领导、党员院士、科技骨干、党员干部和部分老同志上了一堂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党课。在江绵恒之前,还没有以中科院副院长之职兼任上海分院院长的前例。

在中科院的11个分院中,上海分院体量较大,地位特殊。拥有7000人之众的上海分院,是中科院科学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空间技术等方面都为学界翘楚。

1999年11月起出任中科院副院长的江绵恒,目前是中科院排名第二的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董事会成员。

江绵恒197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82年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后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赴美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1991年6月在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

在惠普公司供职一段时间后,1993年1月,江绵恒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点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研究所的组织和管理等。1997年他开始担任上海冶金所所长。

2003年4月,江绵恒曾在《解放日报》上刊文表示,支持上海建设,为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服务,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年9月,江绵恒还代表中科院,与上海市签署了进一步开展合作的《会谈纪要》,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国家队”不是任命的

据说,江绵恒的父母为长子取名“绵恒”,意在“绵和恒久”。“文革”期间,年仅14岁的江绵恒刚刚初中毕业就被送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他曾在粮库工作,成天背大袋面粉。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在美国费城念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期间,江绵恒过得很节俭,但成绩很不错。博士毕业后,他到惠普公司工作,并被指派到加州参与惠普进军亚太市场的计划。这段时间,江绵恒利用晚上到圣塔芭芭拉大学念商科。姑姑江泽慧评价自己的侄儿“在业务上反应灵敏,为人正直诚恳”,相比于内敛沉稳的弟弟江绵康,江绵恒更善交际。早在1999年7月,中科院批准启动“上海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该基地由当时江绵恒任所长的上海冶金研究所等组成,被誉为中国高新技术研究的“国家队”。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对这一创新工作提出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要求。上海冶金所调整主攻方向,以通信与信息、微系统、微电子作为目标。江绵恒在多个场合说:我们应该经常想一想,老一辈科学家是怎样服务于国家需要的,而我们又做了什么?“国家队”不是任命的,而要靠竞争与贡献获得社会的认可。

领衔国家尖端科技项目

一贯行事低调、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江绵恒,仅有的几次面对媒体,是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国家尖端科技项目。

2003年10月下旬,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江绵恒,就“神五”发射成功接受《光明日报》专访。他出语相当直率:“一些研究人员更加习惯于在实验室里想像万千世界,也有人说这是象牙塔文化。这种文化背景也给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江绵恒说,曾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中科院,参与载人航天应用工程首先遭遇的是不同文化差别的挑战,他注重的是有效整合、调动各方力量。

很多人也许并未注意到,就在“神五”顺利发射后五天,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中国第一颗100公斤以下微小卫星“创新一号”发射成功。而江绵恒自1999年起就担任了“创新一号”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江绵恒曾说,中科院搞小卫星不是为的装门面,而是为了国家的战略需求。

为了这个和一台电冰箱差不多大的微小卫星,4年间江绵恒多方奔走,力推将“创新一号”纳入国家计划。首席科学家制负责下的项目经理制,也是这一项目的创新举措。

2004年12月25日,被誉为“神光”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上海光源”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工建设。这个中国目前投资最大的科学工程,由江绵恒担任总指挥。

同步辐射光源是继电光源、X光源、激光光源之后的第四种光源,预计于2010年建成的“上海光源”,届时规模将位居全球第四,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专家称其技术难度大大超过20年前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电信市场的革命者

几年前,《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将江绵恒称为“电信市场的革命者”。其时,由江绵恒出任董事的中国网通刚成立不久,而其投入全力建设的宽带高速互联网(CNCnet)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创造了几个中国之最:技术最新,带宽最宽,容量最大,网络总传输带宽高达40G,成为当时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快的信息高速公路。

虽然一直在中国最权威的科研机构工作,但江绵恒在商界,特别是信息产业界的影响力仍然相当引人注目。

几年来,江绵恒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有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及相关新闻中。而呱呱坠地仅六年的中国网通,在中国电信业的分拆中合并壮大,并已于2004年11月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交易对于半导体研究的专业背景,也让人们对于江绵恒的商业作为有更多想像空间。

任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2014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称,上海科技大学19日宣布启动面向全国的本科生招生。报道中,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首次以“校长”身份在官方媒体中出现。

社会活动

会见以色列前总理

2014年9月9日,以色列前总理巴拉克访问上海科技大学,陪同一行的还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彭克玉、调研员杜敏,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傅继红等。上科大校长江绵恒、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李儒新等出席会见。江绵恒对巴拉克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4年11月14日,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上海工博会中国科学院展区,在上海市市长杨雄、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朱志远的陪同下,视察了中科院展区。

人物访谈

10年立项、52个月建成,我国迄今最大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创造了一项令国际同行深感钦佩的“世界纪录”。作为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19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上海光源工程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眼里,这个银灰色的“鹦鹉螺”里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上海光源”凝聚了无数科学界人士的心血

“上海光源的建设,凝聚了无数科学界人士的心血,更寄托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殷殷期望。”江绵恒说,“上海光源只用了52个月建成,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我们厚积薄发,仅立项就走过了十年时间。”

1993年,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方守贤、冼鼎昌和已故的丁大钊三位中科院院士,凭借对这一领域的深刻认识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建议在我国建设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1995年,杨福家院士和已故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等科学家在上海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在上海建造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提案,由此拉开了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合作建设上海光源的序幕,2004年国家正式立项。

“一代代科学家如此看重上海光源,是因为有了这一多学科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我国自主创新所需要的前沿探索和技术突破,就多了一个‘利器’。”江绵恒介绍说,“上海光源能提供性能非常优异的光,从红外线到高能X射线、宽广波段、光谱连续的光,为许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提供了先进工具。”

他说,中国科学院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人均GDP少于300美元的经济体,技术创新一般处于以使用技术为主的阶段;300—4750美元时,一般处于以改进技术为主的阶段;人均GDP到了4750美元以上时,就要依靠自己创造技术了。

“我国现在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我们要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上海光源的建成正逢其时。”江绵恒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的科技投入不光要追求高水平,同时也要能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科技工作者。”

他介绍,上海光源工程验收后,就正式转入运行开放,并将成立上海光源的运行组织体系——国家科学中心。同时要尽快把后续线站建起来,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25条左右的光束线站。

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70%

上海光源实现了高水平的集成创新,自主研制的设备超过70%。“从建筑、装置到设备,设计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科技队伍做出的,安装也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完成的,达到了非常高的工艺水平。”江绵恒说。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研制,上海光源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例如,在加速器方面,自主研制的储能型兆瓦级动态数字化磁铁电源和脉冲切割磁铁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对电网的扰动和漏场问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自主研制成功的大型双室不锈钢超高真空系统,数字化的高频低电平控制、电源控制器和快轨道反馈等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束流轨道稳定性在软土地基及微振动条件极不利的情况下,创造性地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达到了亚微米级的国际先进水平。

在同步辐射设施方面,上海光源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衍射准直原理,研制成功长程面型仪,总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发展了相关的大尺度非球面光学检测技术;自主研制成功能量分辨率国际领先的平面光栅单色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长镜精密压弯机构和真空室内波荡器,发展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热负载热缓释技术。

“上海光源工程的参建、参研单位,主要的就有上百家,上海光源国际先进的定位,对这些单位都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需要他们‘跳一下’才有可能达到,结果他们都在‘跳一下’的过程中,技术能力都获得了提升、飞跃。”江绵恒说,“比如180米的增强器,用于修正电子束流轨道的40块校正磁铁,1块也没用就调通了,说明我们的设计、加工、安装都几乎没有偏差,在世界加速器界可能是空前的。”

造就了一支优秀科技团队

“上海光源工程不仅创造了‘院市合作’的典范,也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科技团队,凝结成了以严谨高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上海光源精神’。”江绵恒说,“我为这支优秀队伍深感骄傲。”

上海光源前工程办主任汤杰,在2009年2月,距工程竣工只有2个月的时候,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年仅43岁。

“他是个很机灵的上海人,挣钱的机会很多,能力也很大,但他为了热爱的上海光源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地全心投入工程。在工地、在现场几乎总能看到他,是大家公认的上海光源的大管家。”江绵恒惋惜地说,“对他的离去我们深感不舍,同时也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据介绍,上海光源工程开工时骨干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7岁,这在加速器界显得很年轻,缺乏工程经验。怎么办?大家就千方百计加强培养和岗位锻炼,提倡“干中学”,请来国内外特定领域的专家交流指导,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根据需要引进关键岗位的适用人才,骨干队伍中直接从海外引进的约8%。

这支队伍还特别着重吸收和培养年轻人,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借力合作的参建参研单位,上海应用物理所“全所一盘棋”地全力支持工程队伍建设和工程工作,从而确保了上海光源工程的按期、优质建成。

“经过工程建设的锤炼,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高水平能战斗的年轻的大科学工程队伍。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这支队伍今后可以‘指到哪、打到哪’。”江绵恒自信地说。

寄语新生

2013年9月2日上午,上海科技大学开学典礼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举行,首届300名研究生正式入学,在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上开始科研之路。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组长、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做题为“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主旨讲话。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副组长、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为学生代表颁发象征严谨求实的实验记录本和象征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包括12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上科大教授出席典礼。

上海科技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筹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定位建设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正在兴建中的校园位于张江高科技园中区的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内,学校招生的近期目标为6000名在校学生,包括2000名本科生、4000名研究生。今天,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各研究院所联合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顺利入学,第一批本科生计划于2014年入学。

记者发现,此次上科大新生入学的许多安排都体现出该校“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在开学典礼上设置了介绍入学新生的环节,各学院负责人逐一念出每一名学生的姓名,屏幕上同步显示出这名新生的照片、姓名和一句个性化的自我描述。

开学典礼上,江绵恒做了题为“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主旨讲话。江绵恒的讲话以中国梦为切入点,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国正全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而上海科技大学的设立就是为了服务这个国家战略。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先进机器人、全自动汽车、下一代基因组学、能量存储技术、先进纳米材料、3D打印、可再生能源、第四代核反应堆、立体农业等一系列尖端科学技术,将对未来人类生活和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上海科技大学的设立就是要实现科技和教育的紧密结合,要把科技和教育转变为生产力。

江绵恒表示,他希望上科大的研究生以造出龙飞船和特斯拉电动车、提出“Hyperloop超级高铁”设想的高科技创业家埃隆·马斯克(ElonMusk)为榜样,培养创业激情与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贡献力量。埃隆·马斯克被誉为现实版的“钢铁侠”,经常提出令人不可思议的科技创新构想,并付诸实践。埃隆·马斯克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搭建一条廉价的飞行快线。

江绵恒还希望学生们以甘坐几十年冷板凳、在“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美籍华人数学家张益唐为榜样,踏实治学,矢志不渝,为攀登科学高峰不断奋斗。演讲中,江绵恒勉励同学们以实现中国梦为己任,选择奋斗、拼搏、奉献的青春,成为具有开拓和引领能力的创新、创业、创投人才,成就“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高尚人生。

江绵恒的讲话精彩而幽默,不时引来同学们的掌声和笑声。他说,最近我国有几所新的高校成立,令人关注,它们是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当然还有上海科技大学。“上科大不是一所昨天想起今天就建的大学,而是经过了10年的酝酿和筹备。”据介绍,早在2003年,中科院领导就提出了建立上科大的设想。如今,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中科院领导的支持下,上科大终于迎来了首批学生。“在此,我向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向中国科学院领导表示感谢!”江院长说道。

目前,上海科技大学还在筹建过程中,校舍的基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江院长说:“上科大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筹”字还没去掉,但已经招收研究生的大学。”

这所年轻的高校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讲话中,江绵恒一一宣读了12位担任上科大教授的两院院士的名字。他表示,该校还引进了一批来自海外的年轻教授,“他们马上就要到了”。

参考资料

1.吴邦国视察上海工博会中科院展区 江绵恒等陪同·中国新闻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