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瓜(葫芦科栝楼属植物)

2023-05-31 30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吊瓜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

吊瓜,又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博采山水之“灵气”,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我国的吊瓜栽培区多位于华北、华东,以浙江、江苏、江西、山东为最多,其中浙江长兴县所产的品种最为闻名遐迩。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全·中药志》等中医药文献记载:吊瓜的根、茎、叶、皮、籽均可入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其中《本草纲目》载“吊瓜(栝楼)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手面皱”。而据现代研究和权威机构检测,吊瓜籽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近年来,随着吊瓜开发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吊瓜子已成为炒货中的佳品,它浓香扑鼻,深受消费者喜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葫芦目 Cucurbitales
葫芦科 Cucurbitaceae
亚族 栝楼亚族 Subtrib. Trichosanthinae
栝楼属 Trichosanthes
中文学名 吊瓜
中文别名 栝楼、瓜蒌、野葫芦
英文名 Trivhosantnes Kirilouii Manim

形态特性

吊瓜

吊瓜雌雄异株,花冠白色,雄花总状花序,雌花单生,子房下位。花期5-8月,果期8-10月。花期长,从6月中旬一直延续到10月上旬,盛花期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糖汁较稠,种子较小面狭,饱满,其味脆香特异、润绵爽口。

吊瓜,学名栝楼,又名药瓜,属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适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在坡地、林边、庭院前后,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品种较多,主要分布在江浙交界的山区.吊瓜根、茎、叶、瓜皮、种子皆可药用,其籽是炒货中的佳品。

吊瓜制作

吊瓜根粗壮肥厚,外灰白色内白色,长圆柱形,稍扭曲,脆嫩易断,富含淀粉。雄性植株主根长势明显,雌性植株侧根较粗壮。吊瓜茎表面光洁滑润无毛,有浅纵沟,卷须腋生细长有2-3分叉,多分枝,野生茎可达10米左右,人工栽培可达30米以上。吊瓜叶互生,叶片外形卵状心形或扁心形,常有3-5道浅裂至中裂或不裂。雄性叶深中裂或深裂,基部心开凹入甚深,不同品种的叶型有别。吊瓜的雄花呈总状花序,花柄特长;雌花单生;吊瓜花花冠白色。日平均气温在25℃时花蕾开始开放,一般在5月上旬雌花开始现蕾,下旬开花,到8月下旬,雌花总花期约90天。雄花比雌花提早5天左右开花,推迟10天左右凋谢。

吊瓜是夜花,在夜间开放,即下午6-7时花蕾开放,到第二天上午9-10时合拢。阴雨天气,无阳光的情况下白天也有少量开放,在太阳光下花束合拢不开放,雄花比雌花开放略长1小时左右。吊瓜进入生殖生长期后,主侧蔓均能开花坐果,各节均分化花蕾,但成花结果率低。吊瓜的果实通常在8月底9月初始收,其果实为肉质瓠果,圆球形或椭圆形,长8-10㎝,直径5-7㎝,未成熟时瓜皮为淡绿色底复青黑色狭条斑,或是青绿色底复白色斑点;成熟后橘黄色或橘红色,光滑而有光泽,瓤墨绿色,种仁扁平、椭圆形,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壳薄坚硬,肉嫩白,富油性。吊瓜一般单瓜产籽约100粒,瓜籽为卵状椭圆形,长12-18mm,宽6-10mm,厚约4-6mm,外壳浅棕色及棕色,光滑,近边缘处有一圈棱线,籽仁白色,千粒重在200-260g之间。

分布情况

主要分布在泗安、二界岭、槐坎、白岘、煤山、小浦等乡镇,已引繁到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浙江等地。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吊瓜籽富含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微量元素及生物碱、黄酮类、疳类和有机类等含量颇丰。

药用价值

有健胃、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吊瓜籽还具有消炎、抗癌功效,其对肺癌、胃癌、胰岛素乳腺癌等疗效显着。吊瓜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木植物。吊瓜籽粒大肉多,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食用瓜中的上品。其根、果实、瓜皮、瓜籽也是重要的中药材。栝楼为常用大宗中草药之一,栝楼全身都是宝,栝楼的果实、根均可入药,果实叫全栝楼,果壳叫栝楼皮,种子称栝楼仁,根名为天花粉。

栝楼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消肿排脓等功效。栝楼皮主治肺热咳嗽、胸胁痞痛、咽喉肿痛、乳癖乳痈;栝楼仁主治痰热咳嗽、肺虚燥咳、肠燥便秘、痈疮肿毒:天花粉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随着现代医药水平的不断提高,栝楼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做中草药。

经济价值

吊瓜籽粒大肉多,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食用瓜中的上品。其根、果实、瓜皮、瓜籽也是重要的中药材;吊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既适零星种植,又可成片种植,对成片的吊瓜地还可以进行套种,且一年种植投入,多年收获受益,省工、省本、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栝楼对心知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它用。另外,栝楼还有抗菌、抗衰老、抗癌、抗艾滋病等作用。

食用价值

吊瓜

栝楼的籽占栝楼果实净重三分之一以上,一个栝楼果实中含种子70~220粒。现代段对栝楼食用性开发主要体现在栝楼籽上。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观赏价值

客厅观赏植物装饰:常青藤、铁树、菊花、红鹳花、石榴花、米兰、龙血树、白芷花

夫妻卧室观赏植物装饰:仙人掌、虎皮兰、虎尾兰、龙舌兰、凤梨、仙人球、令箭荷花

孩子卧室观赏植物装饰: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

上述介绍的一些花草,都是比较容易养植的花草,一般在花草市场都能见到,价格也比较低廉,所以也是很适合家庭种养的。其次,吊瓜不适合做观赏植物,它是食物。

吊瓜栽培技术

吊瓜生产对土壤要求不严,最宜在土质疏松,透水通气良好的潮湿砂壤土中种植,可利用山坡,岗地,砂滩,坡地等成片种植,也宜于零星杂地种植,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吊瓜

对成片种植的熟地,生产中宜套种其他一次性的经济作物,如马铃薯等。吊瓜籽的亩产量一般在75公斤左右,高的亩产能超100公斤,而且一次性投入,多年收获,投资少,见效快,可当年投入当年收获,目前经验效益高,发展潜力大。为便利广大农民了解、掌握吊瓜生产技术,现将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整理如下供参考:

精选良种

1.食用吊瓜类,应以当地原农家品种为主,宜选择坐果多,产籽量高,籽粒饱满,千粒重高的品种。

2.药用吊瓜类,应以鲜果大,坐果率高的品种为主要选择。

3.选留种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先采摘吊瓜的第一批坐果(果皮表面转金黄色的为佳),采后堆压两天,进行洗涤,日晒半天至一天收籽,再精选种,选择大小均匀,发育正常,饱满程度高,籽的一端各相对突出两个角(雌性为多)的无机械损伤的作留种。种子一般用蛇皮袋,放置干燥通风处。

条件的选择

光照:吊瓜属喜光、耐阴的植物,在自然野生的情况下,在半遮荫的大树空隙中也能生长良好,每天光照不足2小时,挂果极少,每天光照6小时左右,生长基本正常,但果实成熟期略延长,果皮呈青黄色,所以充足的阳光是促进吊瓜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是籽粒饱满,果实成熟的基本条件。挂果多少、产量高低与光照有一定的关系,在盛花期如遇长期阴雨天气,吊瓜将大量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吊瓜适应有日照达8小时以上的地方生长。

水分:由于吊瓜根系粗壮,须根较少,吸收水分完全依靠主根,因此土壤必须始终保持潮湿,但切不可积水。又因吊瓜匍匐茎生长旺盛,4—7月份大量抽生新茎,新茎生长特快,24小时最快可生长0.74米,一株吊瓜的复盖面积可达10—38平方米。在高温强光下蒸腾作用加强,蒸发大量水分,因此吊瓜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大量的水分补充。吊瓜对水分的需求因不同的气温、不同的生长期有所不同,当气温越高,生长的藤叶复盖面积越大,对水分要求也越高,反之就低。3—4月份平均气温在10—15℃时,为吊瓜出苗期及育苗期,土壤持水量为15%。5—6月份平均气温在21—25℃时,为抽蔓开花结果期,土壤持水量为20%。7—8月中旬平均气温在28—29℃(最高气温达39℃),抽蔓基本结束,叶蔓通风采光面积达到顶峰,土壤保水量为25%。9—10月份平均气温在18—24℃。只有少量部分秋果,气温偏低,阳光强度减弱,叶面蒸腾作用同时减弱,土壤持水量20%,冬季休眠期,土壤持水量为15%。

温度:吊瓜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较强,一般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无霜期在200天左右的地方均生长良好,早春气温升到10℃时,宿根开始发芽生长,气温升到25—35℃时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吊瓜开花结果,当气温超过38℃时,开花挂果锐减,抽蔓基本停止。如持续高温超过40℃时,部分叶子出现枯焦。如地下水分补充不足,当年生吊瓜出现死亡。大暑后气温回落到25℃时吊瓜又重新抽蔓开花,气温下降到20℃开花结果基本结束,只有少量雄花开放。吊瓜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如下:抽苗生长10—15℃;增蔓挂果20—35℃;果实成熟25—38℃;生长受阻38—42℃;43℃以上叶子开始枯死;出现冻伤在-15℃以下。

吊瓜

通风:通风是吊瓜丰产的措施之一,吊瓜产量高低决定于它的后期通风透气。过密的藤蔓叶(相互重叠)容易造成只开花不结果,虽然不断地开花,但极易相继全部脱落。在自然生长的情况下,攀援树上的吊瓜藤,因立体多层,有着良好的通风条件,其挂果率较高,单株挂果可达250多只,在人工栽培的情况下,每株吊瓜人工苗架不得低于12平方米,并结合修蔓措施,使蔓与蔓之间略有空隙,就可以达到高产目的。

土壤:吊瓜为喜温植物,较耐寒冷耐旱,怕水涝,应选择向阳、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较肥沃的砂质壤土。土壤PH值在6.2—7.5之间,活土50厘米以上。

播种育苗

1.播籽育苗

种子播种育苗分直播大田育苗和营养钵育苗两种方法。大田直播育苗,由于吊瓜在出苗期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干旱天气,往往是很难出苗。故近几年来以推广养钵育苗移栽为多数。

营养钵育苗的具体做法一是:为培育吊瓜壮苗必须先配制好营养土,一般采用腐熟的畜肥20%,30%—40%的草木灰,40%——50%的砂壤土,这样保持营养土富含有机物质,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保水力强,空气通透好。配制营养土时,一定要将土打碎,过筛,并混合均匀。二是播种期,一般都以春播为主,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进行播种。三是做好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需精选一遍,放入清水中洗净,除去浮籽及霉烂的籽粒,并将种子用50%的多菌灵200倍浸种消毒,一般浸48小时即可播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四是用口径10厘米的营养钵及时播种,边播边放入育苗床内,并及时洒水,保持育苗床土和营养钵内营养土的湿润。五是为使早出苗出全苗。育苗床用大棚尼龙膜复盖保温。一般在5月底6月初即可移栽大田。

2.块根繁殖

宜在三月中旬至四月上中旬挖取1—3年生的无病虫害的健壮雌性块根,把直径1—2寸的块根切成2—3寸长的小段用作繁殖种根,断面及时用草木灰沾一下,起到消毒以防烂根的作用。每亩按株行距(4—5)×6m配足种根,等待直接移栽到大田。

土地准备

园地应集中连片规划,便于管理。如规模种植,园地应远离交通干道10米以上,依据园地大小和地势,规划灌水渠、排水沟。

吊瓜植株根深叶茂,怕旱怕涝,栽培上必须满足其对肥水的要求,避免涝灾。因此,不同的栽植地点应作不同的整地处理,对地下水位低的岗地、坡地、滩地以低畦、低穴栽种为宜,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则以高墩、高畦栽种,提高抗旱防涝的能力。不论低畦低穴,还是高墩高畦都要确保土壤透水通气性好,排水畅通,暴雨期间避免受涝。整地一般冬前完成,要施足底肥,巧施追肥。一般可整成宽5米的栽植床(畦),入冬前深翻土地,整细耙平,种根栽植在床中间按株距2米挖0.8米见方的穴,一般亩栽60株左右,行距5米,株距2米。若为种苗栽植,则通过挖沟的方法施基肥,沟深0.5米,宽0.8米,当年苗亩约栽600株。同时对沟、穴内四周撒施生石灰,作土壤消毒处理。立春定植前半个月在种植穴(沟)中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厩肥、人粪尿及饼肥与土拌匀,填放坑(沟)中作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厩肥2500—3000kg左右或饼肥250—300kg,过磷酸钙30—50kg,钾肥15kg,硼肥0.5kg。根植每穴施腐熟厩肥30—50公斤,钾肥0.3—0.5kg,过磷酸钙1—1.5kg。一层肥一层土混施,施后盖土15cm左右耙平待直播、苗栽或根栽。

施足底肥

要想吊瓜高产、稳产,合理施肥是一关,吊瓜喜肥耐肥,应重施基肥,适时适量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磷、钾肥,忌用速效氮肥。一般每亩用菜饼100公斤+10公斤三元复合肥+20公斤过磷酸钙堆制肥,或用腐熟的有机肥加磷肥进行条施或穴施。施后在肥料上盖土10cm左右待植。

移栽

块根移栽的,注意腋芽向上,植入后用泥稍加压紧再上面起墩,以利块根发根长芽及生产期间不积水。秧苗一般在5月上中旬时移栽,每条沟隔一米种一株,每亩种110枝苗左右,这样便利生产期间,去掉雄株和增加当年的产量。来年部分雌块根可作种根处理。不管块根和秧苗移栽后,要一次性浇透水保湿润,确保块根出苗和秧苗成活。

吊瓜

搭建棚架

从生产便利的要求出发,一般先搭建棚架后移栽种苗和块根。棚架式栽培易于使果实悬挂于棚架下隐蔽处,既避免强光照射,又提高质量,便于管理。搭建棚架的材料,主要用2.5m×8cm×8cm的水泥柱和钢丝在棚架织成网状,用钢丝连结各主柱加大孔的尼龙绳网。立柱密度一般以5m×6m挖穴树柱,柱深0.5m—0.7m。为使棚架牢固,防止在吊瓜生产期被大风刮倒,要求柱与柱之间在柱头上端用相应比较粗的钢丝联结拉紧。棚架四周外侧加保护桩,用钢丝拉住棚架,主架拉好后,棚架上端用细钢丝按0.2m×0.5m捆扎成网状或用大孔尼龙网在上端加顶,确保吊瓜藤蔓攀延和果实悬挂。

管理技术

吊瓜的生产管理技术按其生长阶段,可分苗期管理和开花坐果期管理。

1.苗期管理:

凡幼苗定植或根栽萌芽,一般都在四月上中旬,此时湿度较大,主要是当吊瓜苗长到20—30cm时,要结合中耕除草施肥,及时防治蚜虫和甲壳类害虫,以防龙头

吊瓜

病的发生。施肥要求,新定植的苗(根)的瓜园已定植1年的瓜园不同,凡新种的,基肥足,一般等苗长到1.5m左右时,追施一次苗期,亩施3—5公斤尿素,以后在5、6、7三个月分别用复合肥各追施一次,最后一次可比前二次稍多一点。对已生产一年的瓜园,一般苗期追肥2次,第一次在苗高30—40cm左右,亩施40公斤饼肥加尿素10公斤加部分土杂肥,混合堆沤后,在株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耙平浇一次水。第二次在6月中旬开花前,亩施50公斤饼肥加过磷酸钙20公斤与部分土杂肥堆沤后开沟施入,施后复土浇水,这样有利于形成坐果和结大果。当植株长到30—40cm时,及时用毛竹梢枝做好引蔓上架,使藤蔓的攀延保持向上,当蔓上架后,把主蔓头引向一个方向,如在山地种植,应向山顶方向引蔓,并要经常清理,防蔓头下挂。这样就易于形成坐果均匀的态势。有的块根萌芽力强,出土时枝蔓多,对于这类块根可结合引蔓,选择2—3根蔓作为苗,并去除多余枝蔓。当主蔓长到3米时及时打顶,促发侧枝。

2.开花坐果期管理:

开花坐果期管理主要是提高坐果率,这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应适时喷洒壮瓜蒂灵提高吊瓜的产量。根据吊瓜花期较长的特性,一般从6月中旬到8月上旬能开花座果,而相对集中是7月中下旬(当年播种育苗移栽的则秋季瓜多一些),此时正值高温干旱天气,要改善供水,保水状况,否则座果率就低。于此同时,对长势旺盛的瓜园,要及时疏掉细蔓,反之,坐果没有座牢或坐果较少,则待第二批坐果。徒长枝及多余的腋芽,以利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进入8月份,凡前批瓜已坐果的,可将所有茎蔓去顶,新长的侧芽及花蕾全部除去,保证已坐果的养分供应。

吊瓜是雌雄异株,在成片种植时,园边种几株雄株有利于提高坐果率(每亩2—3株)。吊瓜通常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若在其花期出现特殊情况,如:田园雌雄比例失调、气候不正常、昆虫量减少等,则必须在开花期间进行人工授粉。具体做法为:于花期每天上午8—9时,用毛笔或棉球沾取雄花粉,逐朵授予雌花柱头上,一朵雄花可授10—15朵雌花,这样可大幅度提高坐果率,尤其花期遇不良天气,效果更显着。

病虫害防治

为害吊瓜的虫主要是五种,有黄足黑守瓜、黄守瓜、蚜虫、栝楼透翅蛾及瓜绢螟。前两种的成虫可用50%的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杀,幼虫则可用同样的乳油浇根。蚜虫可用40%的乐果800—1500倍液喷杀。此外还可人工捕杀:利用成虫的假死特性,在清晨用手振动棚架,将成虫震落即可杀死。

括楼透翅蛾,其幼虫常在吊瓜茎表面蛀食,3龄后蛀入茎内部。茎受害部细胞受刺激增生膨大,严重的造成茎叶枯死。对于其1—2龄期幼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奥绿1号500倍液喷治;幼虫蛀入茎内后,可将茎部剖开一条裂缝,除去幼虫,并将棉球涂上经适当配比的药液塞入茎内防治。

对瓜绢螟,根据调查,我国吊瓜产区一般每年间产生五代,世代重叠,而在7月份这一代为害最严重,主要是幼虫在叶背面啃食叶肉和幼果。它的幼虫期为9—16天,共4龄,因高龄幼虫耐药性强,故防治上要求在3龄前,要求喷施均匀,吊瓜架面棚底全面喷施,以确保防治效果,并应交替使用不同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用5%锐菌特2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杀即可,还可用5%锐劲特加5%阿维菌素、25%杀虫双水剂、20%氰戊菊酯乳油或5%锐劲特喷雾。

吊瓜

为害吊瓜的主要病害有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花叶病等。下面逐一介绍:

1.蔓枯病

识别特征:蔓上病斑长椭圆形,灰褐色边缘褐色,后期溢出胶质物。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有少量轮纹,上生许多小黑点。同时叶片在阳光下出现萎缩。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内越冬,立春前后散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病株上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秋末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随残体越冬。

防治技术:入冬前清除病株残体,集中处理,以减少田间侵染源。发病前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杜邦福星乳油和无毒高脂膜。也可用高浓度的多菌灵、代森猛锌、百菌清、波尔多液涂茎。

2.炭疽病

识别特征:蔓茎、叶柄、果实均能受害。初为水渍状小斑,后变为淡绿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后期扩大后变为褐色、深褐色至紫色的凹陷斑,上长许多呈环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还可溢出粉红色的粘状物,病斑多时可愈合成不规则形大斑,并可引起整个果实腐烂。发病前期造成落果,中后期造成吊瓜籽停止生长。

发病规律:炭疽病菌在10—32℃范围内均可生长,以24—26℃为最适。在发病适温内,如遇时晴时雨天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大发生。但日平均气温超32℃,病害可得到抑制。病菌随寄主的病残体在土壤表面、田园四周草从中越冬,也可在棚架的材料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通过流水、雨水、甲虫和人畜活动进行传播,通过多次传播,进行重复侵染,致使病害不断蔓延。

防治技术:

①选用无病种根。吊瓜种植时应选择没有炭疽病为害的种根进行种植;在种植前必须进行种根消毒。

②清除病残体。结合翻耕,清除发过病植株地面及棚架上的病残体,防止来年传播。

③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排水条件较好的田块种植,避免地势较低的地块。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吊瓜棚内不宜种植其它瓜

吊瓜

④药剂防治。吊瓜盛花期至长果期是炭疽病的发病高峰期,应重点用药防治。从初花期就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左右喷一次,轮流用药,连作4—5次。一般可用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二者混合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湿性粉剂600倍液;多氧清400倍液防治等。

3.白粉病

识别特征: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状霉斑,并向四周蔓延,连接成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斑,其上布满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最后导致叶片枯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闭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次年引起初侵染,病菌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雨滴溅散也可传播。空气相对湿度大、温度较高(20-24℃),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窝风地、低洼或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技术:可先用50%可湿性硫磺粉、石硫合剂、50%多菌灵可湿粉剂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喷雾。

4.根结线虫病

识别特征:此病是吊瓜老产区的毁灭性病害。病原线虫危害根部,使主根、侧根和须根上生有大小不一的肿瘤(根结或虫瘿)。瘤表面光滑,染病的根不再生侧根。被害严重时,大小不一的肿瘤布满根系,主根上的较大。剖开肿瘤可见白色小粒,即根结线虫的雌虫。后期根部全部或局部腐烂,造成整块地绝产。

发病规律:病源线虫以卵和幼虫在土壤和粪肥中的病根虫瘿内越冬,次春2龄幼虫破卵而出开始侵染。先用吻针穿刺寄主细胞壁,插入细胞内,并由食道腺分泌毒素破坏表皮细胞,然后向内移动,在根部伸长区定居;头部侵入中柱或未形成中柱的分生组织,虫体的大部分仍在皮层的薄壁细胞组织中,破坏中柱细胞正常生农具。

防治技术

①晒土:于早春开冻后,按种植行挖宽1米,深50厘米的沟将土翻向两边,分若干次晒干,回填沟内,再用水浇透,晒干后再种植。在吊瓜收获后至封冻前,将吊瓜园上层的土壤翻晒几次,深约20厘米,均可起到消灭或减弱线虫数量的作用。

②土壤处理:结合晒土进行全面的土壤药剂处理,可用1%益收宝颗粒剂或5%克线磷颗粒剂处理。

③种根处理:选健壮无病虫伤害的种根,用25%克线磷乳油液浸种1小时,晒干后种植。

④加强田间管理:因结线虫可在刺儿菜、苦菜、小旋花等多种杂草上繁殖。因此,在吊瓜生长期要及时铲除杂草。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天气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发现病株要及时连根拔除烧毁,并对病穴用药剂处理。

5.花叶病

该病在我国吊瓜主要产区均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时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是传染源,危害其它正常植株。

识别特征:主要症状表现为老叶叶色黄绿相间,叶片变小,叶面凹凸不平,皱缩变硬而脆,呈花斑状。新叶狭长,且皱缩扭曲;侧株生长无力,呈倒挂。植株生节间。

发病规律:花叶病由蚜虫或种子(种根)带毒引起,还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毒给大田的吊瓜植株,引起发病。可周年为害,以春秋为害最重。

吊瓜

病毒、寄生防治技术

①选择无病种根或种子。吊瓜种植时应选择没有花叶病害的种根进行种植;种子播种前可用55℃温水浸种40分钟,进行高温消毒。

②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耐病性;清洁田园,减少病毒源;农事操作中避免人为接触传毒,在接触病株后,应用肥皂洗手,再在健株上操作。

③治虫防病。要尽可能把传毒昆虫消灭。蚜虫最佳防治期是孵化期,可用2.5%朴风蚜、速灭杀丁、一遍净等喷雾防治;后期可使用1%苦参素液喷雾防治。(喷雾时主要喷叶背后)。发病初期可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或1.5%病毒灵,间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参考资料

1.栝楼·植物智

2.吊瓜子的药用价值是什么·瓜子产业网

3.栝楼·医药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