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啄木鸟(啄木鸟科啄木鸟属动物)

2023-06-03 90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大斑啄木鸟

啄木鸟科啄木鸟属动物

大斑啄木鸟(学名:Dendrocopos major)又名赤䴕、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小型鸟类,体长20~25cm。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和耳羽白色,肩和翅上各有一块大的白斑。尾黑色,外侧尾羽具黑白相间横斑,飞羽亦具黑白相间的横斑。下体污白色,无斑;下腹和尾下复羽鲜红色。雄鸟枕部红色。本物种未列入保护目录,但受到非法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物种全体有滋养补虚、消肿止痛的功效,刺激了对本物种的捕猎。另外由于本物种喜食很多林业害虫,因此被誉为“森林医生”。有很多机构在研究对本物种的人工饲养和招引,有一些机构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鸟纲(Aves)
亚纲 今鸟亚纲(Neornithes)
鴷形目(Piciformes)
啄木鸟科(Picidae)
啄木鸟属(Dendrocopos)
大斑啄木鸟
中文学名 大斑啄木鸟
中文别名 赤䴕、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
二名法 Dendrocopos major
分布 欧亚大陆的温带林区,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北部及东部,印度支那北部。

外形特征

上体主要为黑色,额、颊及耳羽白,上颈有一赤红色横斑,肩有一白块斑,内侧飞羽有大点斑,外侧飞羽亦有白色花纹。尾黑,最外侧两对羽呈黑白横斑相间状。下体淡棕褐色,颈、胸侧有叉状黑纹上伸至嘴基及耳羽。下腹及尾下覆羽深红色。雌鸟无红色枕斑。稚鸟似成鸟,但两性的头顶均全为红色。虹膜褐色;上嘴角褐色,下嘴基部铅灰沾黄,先端淡角黑色;跗蹠和趾淡绿褐色,爪暗褐色。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共和国、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美国佐治亚州、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公国、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共和国、摩洛哥、缅甸、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越南。

旅鸟:法罗群岛、直布罗陀、香港、冰岛、爱尔兰、美国。

中国分布

分布于新疆、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和海南岛。

生活习性

食性

主要以甲虫、小蠹虫、蝗虫、吉丁虫、天牛幼虫、蚁科、蚊科、胡蜂科、鳞翅目、鞘翅目等各种昆虫、昆虫幼虫为食,也吃蜗牛、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橡实、松子、稠李和草子等植物性食物。

习性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后期则成松散的家族群活动。多在树干和粗枝上觅食。觅食时常从树的中下部跳跃式地向上攀缘,如发现树皮或树干内有昆虫,就迅速啄木取食,用舌头探入树皮缝隙或从啄出的树洞内钩取害虫。如啄木时发现有人,则绕到被啄木的后面藏匿或继续向上攀缘,搜索完一棵树后再飞向另一棵树,飞翔时两翅一开一闭,成大波浪式前进,有时也在地上倒木和枝叶间取食。

生态系统

常见于山地和平原的园圃、树丛及森林间,为啄木鸟类中最常见的一种。脚强健,有趾4个,其中2个向前,2个向后,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锐利的爪,巧于攀登树木。尾羽的羽干刚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撑在树干上,助脚支持体重并攀木。嘴强直如凿。舌细长,能伸缩自如,先端并列生短钩。攀木觅食时以嘴叩树,叩得非常快,好像击鼓一般。察出有虫时,就啄破树皮,以舌探入钩取害虫为食。索食时,从树干下方依螺旋式而渐攀至上方。鸣声尖锐,略似"滴栖"或"栖衣",常且飞且鸣。巢营于树洞中。曾在河北昌黎山地的杏树上发现一个树洞,距地约4米。饲养管理、繁殖与斑啄木鸟相似。

常攀援树干,用嘴急促地叩击树皮,当察觉到树干内有虫时,即啄破树皮,用舌探入,将虫钩出而食。飞行时两翅一展一合,有节奏地升降,略呈波浪状。每年繁殖期间,啄凿腐朽的树干为巢洞。每窝产卵4~5枚。卵纯白色,大小约为18.5×26.8毫米。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约10~12天,育雏期约23~30天。

主要食物

大斑啄木鸟以各种昆虫为主要食物,它的舌非常长,连接舌的韧带在皮肤内头骨外从后而上地绕头骨一圈之后从一侧鼻孔进入颅骨并固定在颅骨中,因而他们的舌头能够伸出很长,捕捉藏在树木深处的昆虫。它们的食谱中占第一位的是鞘翅目昆虫的幼虫,其次是鳞翅目幼虫,此外半翅目的蝽类、蚂蚁也在本物种的食谱中,冬春季节昆虫活动较少,本物种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主要食物。

繁殖季节

大斑啄木鸟繁殖于每年的5-7月间,营巢于树洞中,它们营巢的树洞大多是雄鸟在枯朽的树干上凿出来的,在繁殖季节经常可以听到雄鸟连续而急促地敲击树干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可能是雄鸟在凿洞营巢,但更有可能是雄鸟宣示领域和招引异性的行为。每巢产卵4-5枚,卵白色。孵化期10-12天,育雏期20-30天。

繁殖期4-5月。3月末即开始发情,期间常用嘴猛烈敲击树干,发出‘咣咣咣……’的连续声响,用以引诱异性。有时亦见3只(两雄一雌)在一起为争偶而争斗,彼此搅作一团,上下翻飞,边飞边叫,直至另一雄鸟被赶走为止。营巢于树洞中,巢洞多选择在心材已腐朽的阔叶树树干上,有时也在粗的侧枝上。由雌雄鸟共同啄凿而成。每年都要啄新洞,不用旧巢。每个巢洞约需15天完成。巢洞距地高多在4-8m,有时亦高至10多米和低至2m。洞口圆形,直径为4.5-4.6cm,洞内径为8.5-10cm,洞深18-28cm。巢内无任何内垫物,仅有少许木屑。每窝产卵3-8枚,多为4-6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4-27mm×16-21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3-16天。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通体赤裸无羽,肉红色。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20-23天的喂养,雏鸟即可离巢和飞翔。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

1.大斑啄木鸟·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