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

2022-05-24 17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75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临汾

临汾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临汾市常住人口为3976481人。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2020年,临汾市GDP完成1505.2亿元。

临汾

临汾历史沿革

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今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汗故戒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今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西汉划全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北魏孝昌中置唐州。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沿用至今。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唐武德初年为晋州。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元实行省、路、府、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今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梁地区石楼县。民国三年,废府设道,以道辖县,临汾、洪洞、赵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泽、浮山、翼城、乡宁、吉县、霍县、汾西、隰县、蒲县、大宁、永和等17县属河东道管辖。民国十六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初期,临汾为山西省7个行政区中的第6区。民国二十六年11月,山西省政府迁到吉县。日伪统治时,为冀宁道。抗日战争胜利后,属太岳区。1948年5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临汾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