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浙江综合性大学)

2023-06-04 3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浙江综合性大学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的前身为1986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和1987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的轮机管理专业。1991年,轮机管理专业从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里分离出来,并入航海系管理。

1994年,轮机管理专业又从航海系里分离出来,成立轮机系。1996年10月,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与宁波大学合并,同年12月原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航海系和轮机系合并成立宁波大学海运学院。2001年5月,原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宁波海洋学校船舶类专业并入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中文名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创办时间 1986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性大学
属性 省属重点学校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主管部门 浙江省人民政府
建筑面积 近72万平方米

学院简介

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

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办学历程。

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

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

学校于1992年被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

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

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

2006年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

2007年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工程力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和水产养殖等3个学科专业被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7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2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馆为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现有藏书26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42万册,电子图书123万册。学校地势开阔,甬江蜿蜒,树木葱茏,楼宇隽永,是求学治学的极佳场所。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包玉刚、邵逸夫、包玉书、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汤于翰、顾国华、包陪庆、朱英龙等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60多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4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如今,“宁波帮”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已从一个家族到一个群体,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第三代,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已成为他们表达和弘扬爱国爱乡、造福桑梓伟大激情的一个重要载体。众多“宁波帮”的捐资助学也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同时,他们重教兴学、造福桑梓的精神极大地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的独特内涵。1993年,宁波大学还首开海峡两岸学生组团交流的先河,大学生互访至今已达12次。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涵盖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多名,研究生1500余名,外国留学生170余名。设有19个学院,拥有3个博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MEA)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8个本科专业。

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3个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建有13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重点专业9个,市重点专业4个,已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MARITIME COLLEGE OF NINGBO UNIVERSITY)

是交通部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荐的我国首批7所高等航海院校之一,也是香港船东会第一届中国海运院校论坛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单位,同时也是宁波大学最具鲜明行业特色及与区域经济结合最紧密的学院之一。副校长冯志敏教授兼任学院院长。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的前身为1986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航海系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和1987年设置的原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的轮机管理专业。

1991年,轮机管理专业从浙江水产学院机械系里分离出来,并入航海系管理。

1994年,轮机管理专业又从航海系里分离出来,成立轮机系。

1996年10月,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与宁波大学合并,同年12月原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航海系和轮机系合并成立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2001年5月,原国家海洋局所属的宁波海洋学校船舶类专业并入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在编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66%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90%;持有甲类航区船长、轮机长等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教师占40%。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1名、培养人员3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名;宁波市高校名师1名、培养对象1名;校重点学科带头人2名。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本科生644人。

学院具有完备的教学和科研设施,所属海运与物流实验教学中心现有仪器设备总值2千余万元,实验用房面积3800平方米。中心设置海运基础、海运专业和物流综合三个建制实验室,拥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综合模拟驾驶台、轮机模拟器、主机性能与测试、物流综合操作和港口管理等30多个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分室。学院资料室面积414.39平方米,现有各类图书资料近2500册,中英版各种海图6000余张,电子海图桌面教学系统14套。

学院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 STCW78/95 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建立了《宁波大学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的培养质量。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外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优势,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筑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二个一级学科建设,突出海洋与港航特色,促进学科交叉和协调发展;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和团队建设,是我国航运业、物流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专业介绍

海运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按航海类(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经济管理类(物流管理)两大类招生。 1、航海技术专业(NAVIGATIONAL TECHNOLOGY)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能胜任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操纵、船舶值班与避碰、海上货物运输、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航海英语、航海仪器、航海雷达与ARPA、GMDSS通信、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船舶安全与管理等。

学生就业:国内外航运企业、国际海员劳务外派、船务代理、海军部队、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海事系统及航运管理部门(国家公务员或考研)等。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2、轮机工程专业 (MARINE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 (STCW78/95公约)”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能胜任现代化船舶机电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电路与电子技术、轮机工程材料、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船机维修技术、轮机自动化、轮机英语、船舶安全与管理等。

学生就业:国内外航运企业、国际海员劳务外派、船务代理、船厂及船检部门、海军部队、公安边防海警部队、海事系统及航运管理部门 (国家公务员或考研)等。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3、物流管理专业 (LOGISTICS MANAGEMENT)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物流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现代物流管理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基础、物流运筹学、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学、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国际航运管理等。

学生就业:国内外航运及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业、船务代理、货运代理、仓储业、大型零售业和制造业从事物流系统的策划与管理工作,在物流技术服务企业、院校中从事开发研究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4、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NAVAL ARCHITECTURE OCEAN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结构设计方法、船舶操纵与耐波性、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机械及船体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造船工程应用软件等。

学生就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设计单位、船厂、船舶检验与保险机构、航运与港口部门、海运及海事部门、高等院校及海军等有关单位,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研究所介绍

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

成立于2000年,是集科学研究、海事技术咨询、产品开发和专业培训于一体的海运学院下属的研发机构,主要从事航道开发、船舶修造、引航、航运、海务、船员、质量体系管理、通信与信息化、海上航行安全、法律法规、港口防污染及气象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咨询、开发和设计等业务。

研究所成立来,承担了各级科研项目38项。现有科研人员1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其它人员2人。研究所拥有21个实验室,面积为3753m2,其中海洋天象馆、航海模拟器实验室、多功能评估训练实验室、综合导航实验室的实验条件位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投入资金对海图室和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室进行改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功能。除了满足科研任务外,还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地方经济服务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机电与能源工程研究所

前身为能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研究所。研究所以轮机工程学科为依托,轮机工程学科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浙江省唯一的轮机工程硕士学位点,也是我省唯一的航海类硕士学位点,2004年列为宁波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研究所有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入选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1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和硕士学位7人。建立研究所旨在凝聚学科梯队,凝炼学科方向。研究所下设两个研究室,分别是能源利用与污染控制研究室、机电控制研究室,研究室主任分别由正副所长兼任。

物流与港口研究所

多学科交叉的教学研究机构,成立于2005年。现有15名专兼职教师组成,其中,高级职称数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3人。物流研究所近年来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等委托的物流研究项目近4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社科、省教育厅等课题8项,这些项目针对国民经济及物流改革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得到了学术界和有关实际管理部门的良好评价。

研究所依靠自身的专业人才和实验设施,通过与行业内企业联合课题的形式,按照市场的实际需求,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与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在港口与船舶设备和物流技术设备方面,能够与企业一起进行相关产品的联合开发。

在港口、货代、物流等服务业务范畴内,与企业一起为市场提供相应咨询服务或其他服务产品的开发。与宁波港务局、保税物流园区、宁波“一主六副”物流中心、物流企业等企业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成立联合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企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用联合申报攻关项目等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对于关系到企业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也可以联合申报国家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资料

1.学院简介·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