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活动(实践教育活动)

2023-06-04 4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手拉手活动

实践教育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手拉手、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身体健康的和有残疾的少年儿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儿童手拉手,使不同环境、不同状况的少年儿童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手拉手”通过以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本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有条件的看望一次小伙伴等“五个一”具体活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起来.

中文名 手拉手活动
时间 上世纪90年代初
发起 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
类型 实践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作为一项少年儿童广泛参与的实践教育活动,以特有的吸引力,引导少年儿童走出自我,关心他人,走出家庭,面向社会,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甘露滋润了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以特有的感召力,带动了辅导员、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手拉手”,把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传到四面八方;以特有的凝聚力,构筑着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团结奋斗的钢铁长城,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功能

少先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阵地,“手拉手”不仅具体化、深化了这一功能,而且还进一步弥补了学校、家庭教育的某些不足。

第一,“手拉手”帮助孩子们去关注自我以外、身边以外的人和事,这在当今我国城市儿童“独生子女社会”条件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手拉手”帮助孩子们在与不熟悉的世界和个人的交往中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尤其是“关注”的实践使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

第三,帮助孩子们结交更多的朋友。

教育内涵

1.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要通过“手拉手”帮助孩子认识祖国,了解国情,使城镇的孩子了解认识中国农村的现状,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农村的孩子了解接触改革开放后的城镇生活和建设新貌,树立改变家乡面貌的使命感。

2.关心爱护他人及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互相关心爱护,为人民服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要通过“手拉手”去强化这种意识,将孩子们拉手的简单兴趣、好奇心引导上升为一种认识、一种境界、一种自觉的行为。

3.包纳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教育。独生子女要克服孤独感,需要少先队组织为其提供交往的实践。“手拉手”正是非常良好的一种交往实践形式。它帮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出“自我封闭”的角落,学会与陌生人交往,逐步建立亲密关系,这些都有效地满足了孩子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4.社会实践的尝试和教育。“手拉手”互相通信、互相访问,为孩子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同样需要教育者悉心指导。

5.良好的现代生活品质教育。“手拉手”可以帮助城镇的孩子学习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农村的孩子则通过“手拉手”,触摸到现代生活气息,这对于提高双方的生活品质将会起重要作用。

如果进一步认真挖掘,“手拉手”互助活动还有许多内容。从这一活动对培育一代新人的作用,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对整个社会发展建设的作用等角度去分析,无疑还有更多的丰富内涵有待发掘和充实。

活动思路

“手拉手”互助活动必须深入,这无论是从社会需要角度还是从队员个人发展角度讲,都是十分必要的。深化“手拉手”教育活动有如下一些思路可供参考:

1.使“手拉手”结对活动经常化。结对以后,要紧紧围绕“拉起手后做什么”的问题,深入开展教育活动,避免一哄而起、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现象。

2.建立一些服务性的中介机构。为愿意拉手的队员提供服务,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拉起手来。

3.深入指导“手拉手”后的具体活动。要具体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除了通信、送书外,还可以逐步发展到互访,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开展竞赛、互相帮助等等,不断推出活动开展较好的结对典型,指导全局工作。

4.根据少先队员的特点和思想特征,从活动形式、方法到内容上要有所发展、变化。

5.与社会救助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成人、社会机构、组织、团体、区域之间的“手拉手”活动,使其更充分地发挥少先队员小主人的作用,促进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小先锋。

6.推动队员扩大拉手的范围。可以与周围社区的同龄人与海外华人小朋友、与少数民族小朋友,也可以与贫困地区的大朋友,与一切需要帮助、理解、认识的人拉起手来,通过“手拉手”,架起少年儿童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

7.重视城乡儿童“手拉手”后心理的调适和思想的引导。“手拉手”给城乡双方儿童打开了一扇新的生活之窗,他们会从中获得许多过去未有过的经验和收获,也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诸如埋怨不公平或者庆幸自己出身好等不良心态的想法。教育者要悉心观察孩子们的反映,扎扎实实地做好引导工作。

8.把“手拉手”活动与“五自”活动结合起来。城乡双方共同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五自”的题词作为行动的指导,联手搞活动,共同搞竞赛,最终达到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目的。

“手拉手”互助活动是少先队组织在九十年代创出的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的名牌活动,要使其保持恒久的魅力,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不断创新,在发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上下功夫。

历史

198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里村小学少先队与贫困井陉县雁过口小学结成了手拉手姊妹学校。同年六一前夕,东里村小学、八一小学、合作路小学少先队联合在《中国少年报》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让山区小伙伴和我们共享节日的快乐》,要和贫困山区的小伙伴开展“手拉手”活动,一起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这就是全国最早的“手拉手”活动。

5年后的1990年,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正式在全国开展了“全国城乡小伙伴共同投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活动。此项活动简称“手拉手”。1994年全国少工委将“手拉手”纳入“跨世纪雏鹰行动”,并赋予更丰富更新的内容。迄今为止手拉手活动已经开展了20年了,

我认为它的原始概念应该这样理解:“手拉手”活动是城市和农村的少年儿童通过相互走访、书信往来或者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等方式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的一种少先队活动形式。

概念诠释

经过20年来的发展随着手拉手的活动群体以及活动方式的变化,现在“手拉手”的概念应该这样诠释:“手拉手”活动是城市与农村少年儿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儿童(比如东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与西部地区儿童、健康与残疾儿童、城市与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儿童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处于不同区域但是具有相同教育目标的少先队组织(比如全国雷锋学校手拉手夏令营)等不同类型的少年儿童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流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的一种少先队教育活动。

参考资料

1.手拉手活动的意义与发展·参考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