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

2023-06-05 3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里海怪物

地效飞行器

里海怪物(Ekranoplan或“Kaspian Monster”,俄语:Экраноплан),原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利用翼地效应设计的地效飞行器。KM为俄文“原型机”缩写。西方国家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了KM地效飞行器,由于外形庞大且发现于里海,所以北约给它起了个绰号“里海怪物”。

中文名 里海怪物
英文名 Ekranoplan或“Kaspian Monster”
其他外文名 Экраноплан
国家 苏联
设计部门 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
原 理 翼地效应
类 型 地效飞行器
数 量 2艘

简介

苏联早于1923年已开始研究翼地效应。同年,尤里耶夫展开有关研究。1935年,苏联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亦开始有关研究。二次大战后,各国纷纷加入研究,但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只有苏联坚持下来。当时苏联有两间设计局研制地效飞行器,分别是别里也夫飞机设计局和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前者主要研发水上飞机,后者则制造船只。

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的地效飞行器主要是军事用途。它可以用来发射导弹、反潜和突击登陆。1963年,设计局的伏尔加工厂应海军要求,开始建造地效飞行器。1966年,飞行器首飞成功,体积亦不断扩大。西方国家到了80年代初,才透过侦察卫星发现这种飞行器。由于飞行器非常大型,且又在里海航行,所以绰号是里海怪物。

地效飞行器依靠“地面效应”贴近水面或地面高速飞行。所谓“地面效应”,又称“翼地效应”或“翼面效应”。上世纪20年代,飞行员在驾驶飞机靠近地面即将着陆时,发现此时飞机升力得到提高。经研究,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于1934年发布771号备忘录,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和总结。同时期,苏联也开始了对“地面效应”的研究。简单说,“地面效应”就是当飞行器贴近水面或地面飞行时,气流流经机翼后,向后下方流动,水面或地面会产生反作用力,当飞行器与水面或地面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其一半翼展时,整个机体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提高,阻力减小。除飞行器外,汽车和汽艇也存在这种效应。

技术数据

里海怪物GOOGLE坐标:42.881867N,47.65654E

长106.1米(348英尺),翼展40米(131英尺)

起飞重量495吨(1,091,000磅)

机翼配置8台VD-7涡喷发动机

原先配置2台发动机在尾部,后移到机头,即驾驶舱的顶部

“里海怪物”航程7500千米,能够以800千米的时速将850名士兵运送到世界各地,而且不会被任何雷达发现。德国联邦情报局早在1975年已经知道,有一种型号的“里海怪物”起飞重量500吨。翼展50米,能够加载约200吨。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攻击火力强大,装有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

历史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间谍卫星在对前苏联里海军事基地的一次照像侦察中,发现他们正在秘密试航一种既像飞机又像船的怪东西,与水上飞机不同的是它几乎贴着水面高速航行。西方给它起了个名字——“里海怪物”。冷战结束后大批资料解密,事情真相大白。原来前苏联这种秘密研制的“里海怪物”是一种地效翼艇。所谓“地效”是地面效应的简称,指飞行器在低高度飞行以及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地面产生出一种使机翼诱导阻力减少、升阻比增加,飞机升力显著提高的效应。

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种小型地效翼艇的是德国人,而前苏联在50年代起开始研究地效飞行器。70年代随着动力增升技术的开发利用和航空发动机技术(特别是大功率、低油耗、高寿命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的成熟,使地效翼艇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动力增升技术就是在地效翼艇机翼前上方安装喷气推进系统(航空涡喷/涡扇发动机),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强大气流在机翼下形成一个动力气垫,以增强地面效应,托起飞行器。

目前,世界各大国都非常重视地效翼艇的研制和开发。俄罗斯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拥有10余艘各型地效翼艇,其中包括1972年建造的“幼鹰”级小型地效翼艇、1982年建成的“里海怪物”、1987年建成的“鹞”级导弹地效翼艇。虽然俄罗斯经济困难,但对地效飞行器的研究工作却一直未停止。美国自从发现“里海怪物”后奋起直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已成功研制出“美洲航线”等一批地效翼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日本也在80年代末研制出了“天空-1”号地效翼艇。我国于90年代研制成功“信天翁1”号小型客运地效翼艇,《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过报道。

参考资料

1.飞机还是船?从“里海怪物”看地效飞行器之历史·中国军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