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宁(刘少奇长孙)

2023-06-07 4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刘维宁

刘少奇长孙

刘维宁,系刘少奇长孙,俄文名阿列克谢·克里莫维奇·费多托夫(俄语:Алексей Климович Федотов),昵称阿廖沙(俄语:Алёша)。刘维宁的父亲刘允斌14岁时前往俄罗斯求学,结识俄罗斯姑娘玛拉并结婚,后育有女儿索尼娅和儿子阿廖沙。1957年,刘允斌在刘少奇要求下回国,文革期间卧轨自杀。阿廖沙仅见过祖父刘少奇一面,多年后才得知祖父和父亲离世的消息。

俄罗斯

中文名 刘维宁
外文名 Алексей Климович Федотов
别名 阿廖沙俄罗斯
国籍
1955年月日

民族 汉族、俄罗斯族
出生日期
毕业院校 莫斯科航空学院
职业 高级工程师
主要成就 多次获得俄罗斯联邦国家级奖章
性别
出生地 莫斯科
祖籍 湖南宁乡

人物履历

刘少奇的嫡亲长孙刘维宁。俄名阿廖沙。生在苏联,曾在苏联服役,航天专家。约2007年归国定居,落户广州番禺。

1939年9月,周恩来去苏联疗伤,将刘允斌、刘爱琴带到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学习和生活。

1945年,刘允斌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毕业于苏联钢铁学院的刘允斌在莫斯科与大学同学玛拉·费多托娃结婚。婚后,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于1952年、1955年生育女儿索妮娅和儿子阿廖沙,小名“苏苏”和“辽辽”。

妻子玛拉·费多托娃也一再要求刘允斌留在苏联,但最后他选择了回国。但玛拉不来,所以两人过着分居生活,1958年,玛拉带索妮娅和阿廖沙来中国居住了十余天,回国后与刘允斌离婚。当时,由于中苏关系紧张,玛拉母子与刘允斌失去了联系。

1967年,刘允斌受到江青一伙的迫害,于1967年11月21日在包头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直到1987年,玛拉母子才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时,却已事隔20年。

2014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辰116周年,俄籍长孙阿廖沙到湖南宁乡缅怀。

身世简介

何宝珍,阿廖沙的奶奶,刘少奇早期革命伴侣,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道县一个贫民家庭。1922年离开衡阳省立第三女师后,来到长沙清水塘,与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一起。她白天到自修大学学习,晚上回来。毛泽东经常布置她读些进步书刊。1922年秋,杨开慧将何宝珍介绍给刘少奇认识。1923年4月,何宝珍与刘少奇结婚。婚后,何宝珍随刘少奇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天津、沈阳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何宝珍牺牲于南京雨花台。两人生育二子一女:长子刘允斌、次子刘允若、长女刘爱琴。

刘允斌就是阿廖沙的父亲。1925年,刘允斌出生于安源,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后被送回宁乡县炭子冲刘少奇老家。1938年7月,由刘少奇二哥刘云庭将其送到延安刘少奇身边。

寻根之路

自2003年第一次回国探亲后,阿廖沙常往返于中俄两国。他还告诉笔者,他曾在给王光美奶奶的信中写道:“我有两个故乡:中国和俄罗斯。我要尽力做一些有利于两国的事情。”阿廖沙说,他从航天部门退役后,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了,因为他的太太懂医学,所以他希望能把中医“移植”到俄罗斯,“我们想在俄罗斯建一个大型中医药基地,用中医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一些病痛,这也是一种善行!”在广州王光美事迹图片展上,他介绍说现在普通的俄罗斯人,对中国一点都不了解。他说:“作为中俄混血儿,我会比普通中国人更了解俄罗斯,比普通俄罗斯人更了解中国,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这点‘优势’,当中俄民间友谊大使,帮助更多的俄罗斯朋友了解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使中俄老百姓之间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现在,阿廖沙已获得中国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他表示愿意长期居住在广州,“由于工作、家人等关系,我希望一半时间住在美丽的广州,一半时间住在俄罗斯。”3月10日,他还出席了2007年第二届(广州)青少年创意机器人大赛。作为一名科学家,在阿廖沙鼓励广州青少年勇攀科学高峰时说:“学好基础知识,不要怕,多动手。”如今,阿廖沙的一双儿女已也长大成才,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嫁给了乌克兰的一个演员,儿子成了父亲的校友,也考入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同时,他还透露,已经从莫斯科大学毕业的女儿将到中国一所大学再学习一个专业。现在,阿廖沙依旧保持着中国人的习惯:喜欢吃面条,不太爱喝牛奶,对辣椒也比较感兴趣。

参考资料

1.刘少奇的俄罗斯籍长孙阿廖沙的寻根之路·广州文史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