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郑州公立学校)

2023-06-12 4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

郑州公立学校

作为郑州市示范性高中的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始建于1929年,为铁道部部立扶轮中学,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2005年由铁路办学移交政府管理,成为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唯一一所集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为一体的十二年制公办学校。学校为郑州市示范性高中、郑州市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现有 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00多名,教师216人(在编183人)。学校拥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图书馆两个,阅览室两个,现有图书4万余册,有近100种杂志对学生开放。餐厅、公寓设备齐全,能供500余名学生就餐、住宿。建成有200米塑胶跑道、两个运动场和一个乒乓球训练中心。各教室都安装了白板多媒体设备和冷暖空调,基本上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中文名 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外文名 ZhengZhou City FuLu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创办时间
占地面积 16115.3平方米
建筑面积 13747.17平方米
所属地区 郑州市
类 别 公立学校
所属行业 高等学校、教育结构
单位性质 中等、初等教育单位
校 训 学为万人役,行率天下先
现任校长 董慧蕴
学校地址 郑州市东三马路156号附近
社团活动 管乐队、雨轩文学社、乒乓球队等

简介

创立初期,时任国民政府的铁道部次长钱宗泽到校奠基,国民政府郑州市市长张博峰亲自兼任扶轮学校第一任校长。 抗战爆发后,扶轮学校成为中原大地爱国救亡运动的场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在此讲学,并传唱爱国歌曲。后来学校几度西迁陕西西安、汉中、蔡家坡等地。尽管时局动荡,条件艰苦,但学校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观念始终不变。在扶轮学校的历史上,第6任校长吴乃立(吴健)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倡导的“学为万人役,行率天下先”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给我们很多启迪。

1952年,学校从陕西迁回郑州,在原校址恢复上课,并改名为郑州铁路中学和郑州铁路一小,六十年代铁中改名为铁五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形势的改革,郑州铁五中和铁一小于1999年9 月合并,成立了郑州铁路外国语学校,2005年6月学校正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易名为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成为郑州市唯一一所集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外国语学校,在校学生近3000人。

在教学实践中,郑州市扶轮外国语学校 “弘扬扶轮精神,发展特色教育”,并把握时代的脉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树名师,办名校,育名生,创名牌”的观念,把英语教改试验作为搞好创新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的龙头,大力推行新的课程改革,探索创新教育的途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实施分层教学、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学校逐渐形成了“文明团结、求实创新”的校风,曾被铁道部命名为“美育之花”,先后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实验学校、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会理事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育部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并荣获河南省十佳双语口语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郑州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这里培育过众多的学子。从垂髫稚子到耄耋老人,遍及海内外,他们曾经、正在或即将在各自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王众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泳诗(原天津大学校长)、刘瑗如(口腔病理专家)、帖亚娜(世界大运会3块金牌得主、现为香港队主力)等等,无一不是他们中的代表!

发展前景

军训

从扶轮学校到铁路外国语学校,又到扶轮外国语学校,一部校史,浓缩了近百年的时代变迁。她经历过西迁,却始终充满着激情;她陷入过坎坷,却依然创造着辉煌。每一个脚印,都是那样坚定、厚重!时光荏苒、岁月轮回。一茬又一茬的教师传递着手中的教鞭;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从四面而来又走向祖国的八方。面对未来,永恒不变的,是扶轮外校人心中神圣的使命、高昂的斗志和不屈的扶轮魂!

参考资料

1.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解析·腾讯网

2.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解析·腾讯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