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狻猊(中国古代神兽)

2023-06-18 3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火眼狻猊

中国古代神兽

一般指狻猊,在汉族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它形如狮,喜烟好坐,佛主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简介

【名称】狻猊

【拼音】suānní【别称】金猊、灵猊、狻麑。

【出处】狻猊口野马走五百里。《穆天子传》

《封神演义》中“西海四圣”中杨森的坐骑。上古神兽之一,战场上凡马见之,屁滚尿流。

相关文献

《大镜物语》:里面狻猊是代表苦海痣。苦海痣为整个耳朵或者耳坠上所出现的的痣称作苦海痣,多出现在耳后侧靠近脖子的那面。常常不为人们注意。脾气倔强,命盘非常不好,身边阻碍很大,小人很多、感情起伏很大、财运很差,事业人生都时常迷茫不如意。化解方法是女士带紫冰银镶嵌蓝绒晶饰品、男士带红竹石饰品。之后请法师用“黄金、赤鱬鳞、影子石、云海石、法体盐”制作成石碑护身符。必须在结印册上按照生日上添加结印:农历3月4月5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石叠结印、千帆团扇结印、云松结印”。农历6月7月8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千与香穗结印、浆草结印、九虹锦声结印”。农历9月10月11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日足结印、夕城结印、冰蝶结印”。农历12月1月2月出生的需要在结印册添加“音无响子结印、羽心结印、南宫橘末结印”。饰品、石碑护身符、结印三者配合就是风水里的三元风水局,缺一不可。请到法物后3年就可以慢慢消除噩运对自己幸福的影响。

《封神演义》中“西海四圣”中老大李天霸的坐骑。上古神兽之一,战场上凡马见之,屁滚尿流。

狻猊(拼音:Suānní),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传说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代表勇猛、威严。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骑,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它款款地享用香火。

根本释义

兽名,狮子。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

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

《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

《穆天子传》卷一:“狻猊囗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唐 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清朝 蒲松龄《聊斋志异·象》:“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

唐 牛上士 《狮子赋》:“穷汗漫之大荒,当 昆仑 之南轴,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

明 徐渭《天目狮子岩》诗:“一岫插 天目 ,宛尔怒猊狞。”

明 袁宏道《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

水浒传中,邓飞外号:火眼狻猊

文物

狮子戏香球

狮子戏香球--绿釉狮子出香熏炉

这尊狮子戏香球--绿釉狮子出香熏,安徽宿松县北宋元祐二

(960--1127年)年墓出土,所属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藏。

香炉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香炉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封闭式炉时称“出香”。这件出香造型如复莲座上捧出的一朵莲花,花心里的莲蓬正好是香炉盖,盖顶为一只名为狻猊的狮形坐兽,蹲在莲蓬果上,前足戏彩球。兽张口,炉烟便从此出。狻猊,为传说龙生九子的第五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故香炉多以为盖。宋时徐兢出使高丽时见过类似的狻猊出香,“上为蹲兽,下有仰莲承之”。这种香熏炉大多摆放在厅堂之中。宋代香文化盛行,对香炉、香料有诸多考究,也体现宋人生活的精致。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

宋代汝窑狻猊香熏,是传统熏炉器物的延续,造型精致生动,古朴典雅自然,令人爱不释手。其总高37cm,足径17cm,出香炉口径18,狻猊座径16厘米。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半部比较讲究,由上部的狻猊蹲兽,下部的莲瓣纹台座组合而成。造型如此别致的香熏,是汉以后各朝代出土的香熏中的罕见之物,弥足珍贵。据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陶炉”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物最精绝。”徐兢虽然所说的是指当时高丽国生产的仿汝窑青釉瓷器。“狻猊”为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五,形似狮子,喜静,好坐和喜欢烟火。这尊汝窑狻猊出香,狻猊昂首,张口突眼,獠牙竖耳,牙咬绣带,舌唇上卷,墨彩釉下点睛,脖颈佩有项圈,悬挂着三个铃铛和锁链,狻猊尾巴,呈火焰状镂空尖形,高高翘起于身后,后腿各五只利爪,自然弯曲蹲踞于盖上。盖上呈六瓣莲花圆形,上面堆贴三周,数十颗乳钉和一枚绣球。狻猊凌空飞腾,背上鬣毛施卷,光彩照人。胫部与座面有孔连成一体,炉中燃之香气可从狻猊口中缭绕飘出,施天青釉,开细小纹片,造型大气,极为精美。

下部莲纹香炉,由上下二层构成,上层扁圆形炉身模印三层莲瓣纹,莲瓣纹中又堆贴莲蓬,直口,口沿刻划12组各12齿纹,内折沿边凸起一圈成母口,可承狻猊盖,深腹,平底中有一小孔通气燃香,中部堆贴三龙首,栩栩如生。下层呈倒喇叭状于上层对称模印多层莲瓣纹。圈足外撇,足端无釉,垫圈烧制。灰白色胎、细腻洁净、釉呈淡天青色,莹润如玉、微乳浊呈玉质感,布满细纹开片,气泡“寥若晨星”。其与传世品釉色取胜汝器所不同的是,这套集模印、镂雕、堆贴、刻划、釉下彩融为一体的艺术品,造型高大、新颖独特,极为精致,是件当之无愧的国宝。

这尊宋代汝窑狻猊出香的丰富了汝窑的器类品种,填补了汝窑烧制工艺的空白。它说明“汝窑无大器”的传统观念值得商榷。此器是徐兢出使高丽所看到的仿汝同类器物,也证实了徐兢描写的可靠性。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狻猊香熏的艺术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其他窑口发现同类作品。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秀美亦可称大件,是汝窑巅峰之作。

宋代汝窑狻猊香熏的出现,其学术价值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把传统的青釉系瓷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青釉系瓷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表现在釉色、造型和装烧方式上,更重要的是,汝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瓷器的审美情趣,不再一味地追求瓷器外部的表现形式,从而更加重视器物内在的韵味,创造了一个审美新境界。

参考资料

1.·

中文名 火眼狻猊
身份 龙生九子之一
地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