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词语解释)

2023-06-19 85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从子

词语解释

原义:❶跟从着你。❷跟随儿子,听从儿子。用作亲属称谓的从子,是上古、中古时期"叙称"中常用的词汇之一。在历史时期从子可划分为3种不同意涵:从子旧义,伯父/叔父之孙;从子裹义,比上述"从子旧义"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从子新义,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

中文名 从子
拼音 cóng zǐ
词语注音 ㄘㄨㄥˊㄗˇ
词语出处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原义

解释

从子(cóng zǐ):❶跟从着你。❷听从、顺从儿子;跟随儿子。

从,依顺;跟随。子,对人的尊称;儿女,现指儿子。

典例

跟从着你。

《诗经·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顺从儿子;跟随儿子。

《礼记·丧服·子夏传》: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汉书》卷86《师丹传》: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妻从夫之义也。……"

《汉书》卷97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之代(代国),为代太后。

亲属称谓

基本信息

拼音:zòngzǐ(古音);cóngzǐ

出处:从子作为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

对称称谓:1、唐宋之前的“旧义从子”对应从父;2、唐宋以后的“新义从子”则对应伯父/叔父。

关联称谓:从女;群从子弟;兄子/弟子;犹子;族子;再从侄;再从子

释义

【从子旧义】宗法意义上,从父兄弟(分为从父兄、从父弟)之子称之为从子(区别于宗亲称谓的兄子/弟子),也即父之兄弟(伯父/叔父)之孙。如果乙是甲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那么乙便是甲的从子。今注:从祖兄弟之子中古时期当称为族子。唐宋以后,从祖兄弟之子也可称作再从侄。

基于以上,为示区分,从子之意若为旧义,拟作为"旧义从子"。该意略同后世的从侄、堂侄。

【从子裹义】由于古时语言的地域习惯等因素,也有将比上述"从子旧义"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比如从祖兄弟之子的族子经常也被泛称为从子,但这种用法在史学、谱牒学界的例子不算多。见例3.2"於霸为从子"。

基于以上,为示区分,从子之意若为裹义,拟作为"裹义从子"。

【从子新义】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新义则是较晚才出现的意涵,意同叔侄的"侄"。后人尤其近人对从子的解释多着眼于从子新义,而未对从子旧义加以区别。唐宋时的"再从子"也是在"从子新义"的基础上再造的称谓词。

基于以上,为示区分,从子之意若为新义,拟作为"新义从子"。

"三义"演进

古代家族

古人的宗族观念很重,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曾祖父再往上追溯的同族子侄辈,则称作族子。古代大家族中,儿子、侄子(兄子、弟子)一般和自己生活在一起,距离不会隔得很远,如果是官宦士族家庭,自己在任上时,子侄往往带在身边,所以自己一旦逃难,连同侄子一起带上。至于说从子、族子则一般不会带在自己身边。

注解辨析

关于从子的解释,后人每每会引用到《朱子语类》卷八五:"据礼,兄弟之子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是故有必要对此段话进行一番阐释、辨析。

辨析: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故他的说法代表了南宋时的观点,并不一定能全面的说清不同时期"从子"所具有的内涵,因为称谓词的涵义会随时间而发生变迁。朱说"兄弟之子当称从子"其实需要视情况而论,"兄弟"分"(亲)兄弟"、"从兄弟","从兄弟之子称从子"应该问题不大,但是"(亲)兄弟之子称从子"那可就有问题了。上古、中古时期,史籍里说到"(亲)兄弟之子"意思基本上叙称为"兄子"、"弟子",《三国志》、《晋书》中可谓俯拾即是,因此朱说是存在偏颇,或仅适用于南宋以后。表中从子①,是唐代以后出现的新意涵,与唐代的"侄"同义,该义在中古作兄子/弟子;从子②,在中古有称作族子的;族子③,当属"裹义族子"。朱总结为"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似可拟改为"自曾祖而下三代称兄子、弟子以及从子"。

翻译原则

关于从子(含从兄子、从弟子)作为亲属称谓时的翻译问题,需要分清属于从祖子还是从父子。

《礼记·丧服·子夏传》: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

若属于"从父子"范畴一般可以译为"堂侄";若属于"从祖子"范畴可以译为"再从侄";若由于史料缺失而分不清楚人物亲疏关系或者无法抉择时,不妨直译为从子(如此可尊重原文)。如此可以避免不丢失原来文言词汇"从子"所包含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将"从子"想当然地译为"侄子"这一做法是存在问题、误区的,一般中古文言词汇中的"兄子""弟子"才会对应唐代以来"侄子"的含义。显然"从子"与唐代以来"侄子"在含义上是否对应,依然是值得后人去研究商榷的,也是基于这些疑问提出了以上的译法。

参考资料

1.从 基本解释·汉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