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口相声(表演形式)

2023-06-21 3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单口相声

表演形式

单口相声,是相声中的一种形式,最大的特征是由一个人表演。在相声中,一个人说相声称为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相声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说相声为群口相声。单口相声是在民间笑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既有相声的特点也继承了民间笑话、故事、评书的艺术手法。它故事性强,情趣横生,因而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流传。单口相声是最早的相声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并且流传至今,直至今日,单口相声仍然不断活跃在舞台之上,为观众带来欢声笑语。

中文名 单口相声
外文名 monologue comic talk
代表人物 马三立

表演形式

单口相声一般又叫“单口”“单春”“单笑话”,这个名称是和“对口”和“群活”表演形式相对的,它是从民间故事和笑话发展、演变而来,兼有故事和笑话的艺术特点。两个人为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为群口相声。

鉴于单口相声是由一个人演说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有些研究者认为它是中短篇小说的一种口头表述形式,其实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单口相声与中短篇小说同属于叙事性的艺术形式,从叙事状物、刻画人物等角度看,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单口相声又有其独到之处,它在表达上并不一定像小说那么有头有尾,更主要的,也是它更为突出的艺术特性,在于它是一种风格独具的喜剧性的口头叙事体裁。

与传统的叙事艺术(如评书、故事等)相比,单口相声在内容上侧重于反映人物之间的对话,并主要依靠对话构成包袱、塑造形象。由于其创作中对包袱的组织要受情节、人物性格的制约,所以单口相声创作的难度很大。故事型的单口相声创作近年来已近于绝迹,议论型的单口相声则由于在内容与形式之问存在着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让位于对口相声。

单口相声这种形式在长短并没有规定,有的能连着说几天,有的说一段只要二三十分钟甚至三五分钟,半天下来就能说许多小段。因此,单口相声又有“大笑话”和“小笑话”的分别。“大笑话”是由许多段“小笑话”组织成的,有点儿像章回体裁。这种形式的内容很多是取材于历史传说(特别是清代的),有的取材于民间流传的长篇故事,如《江南围》《张双喜》《吴三汉抗粮》《马寿》等。“大笑话”在民国以后,由于同诸般杂技合作演出,加上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说的人逐渐减少,而“小笑话”日益活跃。“小笑话”演出灵活,反映生活比较及时,因而“小笑话”在选材方面非常广泛,如当时的(满清及民国)官僚政客、风俗习惯、制度法令等,对当时人民生活直接有影响而又不合理的现象,都有现实的反映、尖锐的讽刺。

单口相声每段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情节中产生一定的笑料(即包袱),各段逐步发展,直到达到最后的故事高潮,相声的喜剧效果也在这样的发展中得到累积,到结尾在观众的感受中得到一个总的爆发,一个成功的相声段子宣告结束。

特点

叙述人的客观态度

相声这种表演形式主要是由相声演员用叙述的方法把一段故事说给观众,表演单口相声的演员可以叫做叙述人。由于叙述人把他所熟悉的事物,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说给观众听,这就决定了叙述人在叙述故事过程中以采取客观的态度为主。因而单口相声只要求叙述人把故事具体、生动地讲出来,叙述人的性格不直接影响所叙述的事物本身。这样,叙述人完全可以以第三者的身分在剧情以外自由地把故事全部过程叙述出来。如《巧说媒》中的一段:

叙述人在叙述里的两重性

叙述人为了把他所熟悉的故事按照当时发生的具体形态表达出来,有时也进入剧情里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可是他又不完全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束缚,他可以进出剧情之外作客观的叙述。如传统相声中的一段:

叙述人对所叙述的事物的主观评价

因为叙述人叙述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缺陷揭示出来,所以在叙述过程裹,演员对故事常常直接加以评价。一般相声演员把这叫做“自己系‘包袱儿’”和“自己抖‘包袱儿’”。如上面所引的例子:“赌气一扭脸儿,唉,衣裳襟儿就掉在火盆里啦!”这就是逐渐把“包袱儿”系好。又如:“你这皮袄要照这么烧哇,可就坏啦!”这是把“包袱儿”解开。又如:“你看,急啦不是!”这是抖搂“包袱儿”。那还不急!“这句话不是故事中的人物说的,而是叙述人以第三者的口气,直接表示出来的态度。

艺术家在表演单口相声

代表作品

长篇

《君臣斗》《马寿出世》《贼鬼夺刀》《张广泰回家》《古董王》《九头案》《宋金刚押宝》《解学士》《康熙私访月明楼》《硕二爷》《姚家井》《张乙住店》《后补三国》等。

短篇

《珍珠翡翠白玉汤》《斗法》《连升三级》《范家店》《假行家》《风雨归舟》《学徒》《日遭三险》《化蜡扦》《黄半仙》《小神仙》《巧嘴媒婆》《贼说话》《知县见巡抚》《测字》《兵法云南》《打油诗》《山中奇兽》《逗你玩儿》《一字诗》等。

单口相声各类别代表作品

类别

代表作品

帝王轶事

《珍珠翡翠白玉汤》《宋献策测字》《皇帝选陵》

三国人物

《张飞爬树》《草船借箭》

神话传说

《白蛇传》《孟姜女》

傻子的故事

《傻子学乖》《赞马诗》《吃月饼》

蠢人丢丑

《山东斗法》《豆腐侍郎》《知县见巡抚》

褒扬才智

《火龙衫》《增和桥》《风雨归舟》

有故事原型

《天王庙》《黄半仙》《化蜡扦儿

民间笑话

《赶考》《山中奇兽》《巧嘴媒婆》

对比评书

单口相声和评书这两种艺术形式确实有一些相同点,比如说,都是由一个人表演,都是以说为主。但是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而单口相声讲的是一段笑话,虽然单口相声也要讲述故事,故事中也有人物,但这其中一定要有引人发笑的“笑料”(相声术语叫“包袱”)。评书是在讲故事,单口相声是在讲笑话;评书不一定让观众发笑,而单口相声必须想办法让人听了发笑。在编写创作相声段子时,要有意识地按相声的特点组织起几个或多个让人听了发笑的笑料,所以观众听了必然要发笑。

另外在表演风格上,评书和单口相声也各有不同。说书人有说书人的腔调、动作和表情;说单口相声的有说单口相声的腔调、动作和表情。

参考资料

1.人情话 单口相声·一句话语录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