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虹影创作的书籍)

2023-06-22 51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饥饿的女儿

虹影创作的书籍

《饥饿的女儿》是2003年4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作家虹影。

《饥饿的女儿》一书中有议论,甚至点到哲理,但是故事讲述之清淡,与所写生活的灰暗,与难以置信的残酷,包括天灾,包括人祸,配合得恰到好处。而死神实际地到来,没有使生命低贱,反而使生命得到升华。

书名 饥饿的女儿
作者 虹影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48

页数
20.00

定价
9787501537723

装帧 平装
ISBN
丛书系列 虹影长篇精品文库
作者国籍 英国

内容简介

这本书固然说的是一个年轻姑娘与她的家庭的事,但也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在最终意义上,属于一个民族。这民族与我们西方人印象中的中国很不一样,与我们了解的那一点“文化大革命”苦难相比,几乎不可同日而语。《饥饿的女儿》贯穿的特点是坦率诚挚,不隐不瞒。《饥饿的女儿》最成功之处,在于其情感不外溢的叙述风格。

作品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饥饿的女儿》――一个使人难以安枕的故事

附录:虹影主要创作年表

虹影获奖情况一览表

创作背景

1997年,这恰是中国当代女性自传小说写作的一个高峰期。“女作家写的自己的故事”、“自传小说”、“性体验”、“隐私”,成为报刊和杂志宣传的策略。不管作者的创作初衷如何,“真实”和隐私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商品。在出版业已全面进入市场的时代,媒体的宣传策略无疑对读者最具影响力。而宣传和销售的无形压力,也会或隐或显地改变作者的写作策略。

而虹影也说过“《饥饿的女儿》是一本100%的真实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就是我自己。”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饥饿的女儿》是一个关于女性生存和反抗的故事。小说一开始展示了主人公“六六”的生存困境:极端贫穷,感受不到丝毫的亲情温暖,不被人注意,孤立无援,仿佛是一个多余的人。她所能做的,除了默默对抗生活的不公,就是寻求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就在这寻求的过程中,一个饥饿年代的家庭故事徐徐展开。

虹影笔下的母亲虽卑贱丑陋,却是女性生存困境的真实再现,她内心的充满爱和坚强的意志。在字里行间的叙述中,可以体会到虹影在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对母亲的深切同情和理解。母亲那一代人是饥饿不可逃脱的承担者,而躲过了饥荒年头的六六,却躲不过家人对饥饿的恐慌记忆。

如果说六六不是饥饿的直接受害者,那么她只能是饥荒年代的“后遗症”,因为饥饿是她的胎教,是这个世界给她留下的最初的痕迹。

这种饥饿,是对食物的渴望。“每天夜里我总是从一个梦挣扎到另一个梦,尖叫着,大汗淋漓醒来,跟得了重病一样。我在梦里总饿得找不到饭碗,却闻到饭香,我悄悄地,害怕被人知道地哭,恨不得跟每个手里有碗的人下跪。为了一个碗,为了尽早地够着香喷喷的红烧肉,我就肯朝那些欺侮过我的人跪着作揖”。

六六确实躲过了饥荒最严重的时期,可是躲不过亲人和邻人们因回顾饥饿而产生的恐惧。即使她能在肠胃上实现朴素的温饱,可观念上恰恰相反,她生活的环境认同饥饿是一种习俗,以至于她也无法从观念上脱离饥饿的时代和记忆。

这种饥饿,也是心理情感需求。六六对身体接触的渴望,并不完全是“性饥饿”,这种身体上的饥饿,从根本上是六六对心理之爱的需求态度,她极度地渴望爱,渴望被亲人接受和关注,而不是被莫名其妙地排斥在亲情之外。十八岁生日那天,六六知道了自己的私生女身份,所有关于人生美妙的梦想轰然倒塌,多年来的委屈、疑问、孤独、压抑统统找到了理由。

六六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世,因为生命的起点不在自己手里,她也无法改变周围人的眼光。面对心灵与家庭的冲突,她选择了一条背叛自我历史的不归路——离家出走,从此“背对”从前,陷入疯狂的叛逆行径之中:没日没夜地沉溺在劣质烟酒之中,疯狂地参加各种地下舞会,疯狂地谈恋爱。

实际上,六六对家的叛逃、对自我的放纵,只是为了逃避苦闷和压抑,为了忘却从前的记忆,麻醉自己受伤的心灵。然而身体可以麻醉,心灵却得不到安宁,她依然在寻找心灵的出口,直到发现“写作,早晚有一天能解救我生来就饥饿的心灵”。

艺术特色

首先,虹影的作品有种强烈的历史感,小说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虹影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小说纳入宏大的历史中,使人物的命运与历史的沉浮结合在一起,也使得小说有一种厚重感。六六的成长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家族人的命运随着国家历史的变迁而漂浮着。

母亲的前夫,在国民党时期是有名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首先被打倒的一批,境遇很是凄惨;养父又因为两块银元一直过得提心吊胆;三年饥荒时期,家族的亲人死了一个又一个;文革时期各种文斗武斗发生在六六的身边;文革结束后,历史老师因为武斗中害死弟弟而内疚,且自觉清算即将来临,因此不堪重负而自杀;六六念大学之后放荡不羁的生活,喝酒,蹦迪,写诗,也于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环境相关。

虹影不仅将人物的命运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她在小说中对历史也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她对文革的批判是含蓄的,却有着明显的价值倾向,她以冷静的笔调,略带嘲讽地描述了文革那一场闹剧,同时对文革中死去的人们也有怀有同情之心。

其次,虹影注重小说的故事性,她对讲故事有着一种执着的爱好,十分擅长将故事讲得情节曲折,婉转动听。虹影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赵毅衡说过我很有想象力崇拜,他认为我是‘叙述狂’——喜欢讲故事,讲故事时透出一股狂喜,巴尔特成为‘文本欢乐’。永远想让我的人物多遇上点惊奇,多撞上点危险,读起来几乎都像惊险小说,但是我醉心的是把玩人的命运,是让我的人物变成想象力的游戏的棋子。”

《饥饿的女儿》就是这样一部故事性很强,引人入胜的小说。小说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我的出生是一个秘密,一个不能被别人知道的秘密,而且老是有一个男人在跟踪我,让我既感到紧张,又感到刺激。整个故事就是在这样一种略带悬疑的氛围中展开的。

在故事的叙述上,虹影也别具匠心,先是选取了十八岁生日这个比较特殊的日子展开情节,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身世之谜,一条线索是我对历史老师的爱恋,将六六的成长与爱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叙述方式上采用倒叙、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作品故事层次丰富,可读性强。

虹影十分擅长渲染气氛,身世之谜的神秘感,还有一个跟踪她的神秘男人,都使得小说的悬疑感大增,吸引读者不断地去探秘。

第三,小说中男性形象完整、丰满、个性鲜明。小说中的男性并不是为了衬托女性的单一存在,而是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独立形象。《饥饿的女儿》中无论是养父、生父还是历史老师的形象都很鲜活生动。养父是个隐忍的善良男人,面对妻子的出轨,他依然能够接受六六这个无辜的孩子,并且在饥荒年间自己节省出粮食给孩子们吃,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男人,却是老一辈中国人的典型性格。

生父的形象就更让人心生怜惜了,生父原本家境不错,饥荒时节照顾了母亲一家,让孩子们度过饥年,爱上了比自己年长且红颜日渐消逝的母亲,并和她有了孩子,也就是六六。但也正是因为有了六六,他和母亲的情缘也就到头了,但是他依然珍惜这个孩子,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一个躲在幕后不能上台前的好父亲。

至于历史老师,他则是一个完全的男人形象,对六六一直若即若离,有意识无意识地勾引一下,在他明知道自己已经想要自杀的情况下,还和六六发生关系,并且让六六有了孩子,这是他临死前最后的放纵,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六六看清楚,她和历史老师之间的并没有真正的爱情。

第四,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小说中女性主体是遮蔽的。虹影自己曾说:“很少有人看出,仅从我的作品,难分别出作者的性别。我的女性主体是隐蔽的。我进行一种超越性别的写作,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跟男作家抗衡。我不喜欢‘小女人写作’,不管是新人类,还是新新人类。对此,我骄傲。”的确,

在这部小说中主角是女孩六六,但是她并没有沉浸在自己女性的情绪世界中去,而是跳出来以一种更宽广的眼光来看世界和自己的命运。因此她在小说中并没有封闭在自己女性的内心世界里,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历史结合,小说中有种超越性别的力量。

作者简介

虹影,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女作家。1962年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阿难》、《饥饿的女儿》、《K》、《一个流浪女的未来》,中短篇小说集《脏手指・瓶盖子》,散文集《危险年龄》和诗集《鱼教会鱼歌唱》等。编著有《海外中国女作家小说精选》和《墓床》等。

曾获“英国华人诗歌一等奖”、中国台湾《联合报》短篇小说奖新诗奖、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三部长篇小说被译成16种文字在欧美、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曾获中国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被中国权威媒体评为2000年十大人气作家之一。

参考资料

1.·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