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地黄汤(中医方剂名)

2023-06-23 3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凉血地黄汤

中医方剂名

凉血地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脾胃论》卷中。具有凉血热,清大肠,凉血滋阴,清热燥湿,养血凉荣之功效。主治肠风,血痔。血热阴虚,肠澼下血证。肠癌下血。

药品名 凉血地黄汤
主要适用症 ①肠风,血痔②血热阴虚,肠澼下血证③肠癌下血

清热燥湿,凉血养荣

【组成】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当归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时值长夏,湿热大盛,客气胜而主气弱,肠澼病甚。

【加减】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5分,空心或食前稍热服。

【各家论述】《脾胃论注释》:黄柏、知母燥湿清热为主,熟地黄、当归滋血和血为辅,青皮理气为助,槐实入肠凉血为引。

《治痘全书》卷十四

【来源】《治痘全书》卷十四。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术、升麻、甘草、黄连、人参、山栀、玄参。

【主治】室女痘,经水不止,热入血室。

《兰室秘藏》卷中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别名】生地黄汤、地黄汤

【组成】黄芩1分,荆芥穗1分,蔓荆子1分,黄柏2分,知母2分,藁本2分,细辛2分,川芎2分,黄连3分,羌活3分,柴胡3分,升麻3分,防风3分,生地黄5分,当归5分,甘草1钱,红花少许。

【主治】妇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而致血崩。

【用法】上(口父)咀,作1服。水3大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空心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血属阴,阴不自升,故诸经之血,必随诸经之气而后升;若气有所陷,则热迫血而内崩矣。故用黄柏以清下焦胞络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又以生地、黄连以治火之原;知母、黄芩滋水之母;归尾破瘀,红花生血,所谓去故生新也;川芎行血海之余,蔓荆凉诸经之血,而风药者,皆所以升诸经之气也,诸经之气升,则阴血不得不随之而起矣。

【附注】生地黄汤(《杏苑》卷八)、地黄汤(《女科秘要》卷四)。

《外科正宗》卷三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组成】川芎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白术1钱,茯苓1钱,黄连5分,地榆5分,人参5分,山栀5分,天花粉5分,甘草5分。

【主治】脏毒已成未成,或肿不肿,肛门疼痛,大便坠重,或泄或秘,常时便血,头晕眼花,腰膝无力。

【用法】水2钟,煎8分,食前服。

《袖珍》卷三引《经验方》

【别名】凉血地黄散

【来源】《袖珍》卷三引《经验方》。

【组成】生地黄、赤芍药、当归、川芎各等分。

【加减】鼻衄,加蒲黄、黄芩;丹毒,加防风。

【主治】荣中有热及肺壅鼻衄生疮,一切丹毒。

【用法】上(口父)咀。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附注】凉血地黄散(《普济方》卷一八九)。

吐血、衄血,倾盆盈碗

【来源】年氏《集验良方》卷三。

【组成】犀角1钱,赤芍1钱,丹皮1钱,玄参1钱,扁柏叶1钱,天门冬1钱,黄连(酒炒)1钱,黄芩(酒炒)1钱,黄柏1钱,知母1钱,茅根1钱。

【加减】成块吐者,加大黄、桃仁。

【主治】火盛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倾盆盈碗。

【功效与用法】润肠通便。在临床实践中,生地黄对热秘疗效较好;对于虚人或年老体弱,脾肾虚寒,腹中冷气,阴寒内结,阴盛寒秘者不宜采用。加水毫升,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10分钟,取药汁2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取汁毫升,两煎混合似饮茶一样频服。可三煎,也可直接加开水300~400毫升浸泡10~20分钟取药汁服。酌病情可1。2日1剂。

参考资料

1.凉血地黄汤《脾胃论》·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