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诃(梵语译音)

2023-06-28 13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娑婆诃

梵语译音

娑婆诃是指《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成就 、吉祥、圆寂、息灾、增益、无住。娑婆诃又作苏婆诃,娑婆诃,莎缚诃,萨婆诃,率缚诃,娑嚩贺,苏和诃,馺婆诃,馺皤诃,沙诃,娑诃,莎诃,司哇哈,梭哈等,真言之结句也。

中文名 娑婆诃
拼音 suō pó hē
注音 ㄙㄨㄛ ㄆㄛˊ ㄏㄜ

简介

娑婆诃(娑婆诃)。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 大悲咒》:“波夜摩那娑婆诃。”参阅《秘藏记抄》卷五。

很多咒语后面会有一个莎诃或娑婆诃的发音,有人读作莎诃,有人读作娑婆诃,也有人会读成梭哈,其实都差不多,都可以,因为梵音是同一个,都是Svaha。真要较真的话,更准确的是读作“司哇哈”。读快了读顺了会发现梭哈最接近“司哇哈”的发音。

娑婆诃又作苏婆诃,娑婆诃,莎缚诃,萨婆诃,率缚诃,娑嚩贺,苏和诃,馺婆诃,馺皤诃,沙诃,娑诃,莎诃,司哇哈,梭哈等,真言之结句也。

梦溪笔谈曰:‘夔峡湖湘人,凡禁咒语,末云娑婆诃。三合而为些,即楚词招魂所用些字。’

翻译名义集 - 宋·普润法云 或莎诃。此翻善说,又云散去。

仁王经仪轨

仁王经仪轨下曰: “娑缚贺,此云成就义,亦云吉祥义,亦云圆寂义,亦云息灾增益义,亦云无住义。今依无住义,即是无住涅槃。依此无住涅槃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无尽期故”。

这五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成就”。你念这个咒,一切所求、所希望得事情,都会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没有诚心;你若有诚心,就会有成就。你对这个咒,里面稍微有一点点不信心,将信将疑的,就不会成就;你必须要有真信心,就会有成就。

第二个意思是“吉祥”。你诵这个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会吉祥,但是你也要真信心;你若没有信心,也不会吉祥的。你诵咒的时候信不信,菩萨是知道的。啊!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萨都会知道的。你想得到这一种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须要有信心。

你求一件什么事情,譬如我父亲有病,我希望我父亲病好,我诵一个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诵才有感应。或者说是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很久也没有见了,我希望见我这个好朋友;你诵这个咒,有信心,也就会很快见面了。或者说是我没有一个好朋友,我希望有一个好朋友;那么你也要有信心诵持这个咒,诵久了,也就会得到一个好的朋友。甚至于你想要的到一个善知识,也会成就的。

第三个意思叫“圆寂”。本来在比丘往生、涅盘的时候,都叫圆寂;但此处这个“圆寂”,并不是说死了。那若我念念这个咒就念死了,就“娑婆诃……娑婆诃……”,啊!圆寂了,圆寂就死了,那我念这有什么意思啊?人人都是不愿意死的,我知道。不是的。这个圆寂是“功无不圆”,你的功是圆满的;“德无不寂”,德行也到极点,不是一般人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萨知道你的德行。

第四个意思叫“息灾增益”。啊!灾难休息了,就是没有灾难了。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诃”,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对你有特别的好处。

第五个意思叫“无住”。什么叫“无住”?就是《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那个“无住”,无所着住。什么叫无所着住?就是什么也不着住了,也就是怎样都可以。这是一种无为法,无为而无不为;无住也就是无为,无为也就是无住。可是无住身心,身心又要无住:不要住到烦恼的地方,不要住到无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贪心上,不是住到嗔心上,不要住到痴心上,不要住到慢心上,不要住到疑心上。

无住,就是叫你若是有这种心,就赶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无住。用什么降伏?就用智慧剑,你说你有贪心吗?我把你的贪心给杀了;有嗔心的魔吗?我把嗔心的魔给斩了;有痴心的魔啊?我把痴心的魔给剁碎了;用这个金刚王的宝剑,也就是智慧剑,把这些个天魔外道都降伏了。你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你自己的妄想;你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边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你自己若没有妄想,外边的天魔外道也不会来;它就来,也没有办法。这是“娑婆诃”的第六义。

大日经疏

(1)第一个意思是“发愿”。 大日经疏四曰:‘末句云莎诃,是惊觉义。以一切如来行菩萨道时同见如是义故,必定狮子吼发诚实言。我要当以此阿字门遍净无尽众生界,若我此誓不虚者,共有一切众生诵我诚言,不亏法则,则当如其所愿,皆充满之。我今以随如来三昧耶教说是真言,唯愿不违本誓,故令我道场具足严净,故言莎诃也。’

(2)第二个意思是“圆满”。又曰:‘莎诃者,如僧羯磨竟,加忍更可印成句。若我所发诚言必定无谬,唯愿诸佛不越三昧耶故令所作圆满也。’

(3)第三个意思叫“证明”。同九曰:‘莎诃是惊觉诸佛令作证明,亦忆念持义。’

(4)第四个意思叫“加持”。同十三曰:‘娑诃是警发义也,以此真言警发诸佛,说此明时诸佛即惊发而起,加持行人也。’又曰:‘娑嚩诃,娑嚩自也,诃是本也更问。’

演密钞

(1)第一个意思是“誓愿”。演密钞六曰:‘梵语娑嚩(合二)诃,此云本誓,谓诸佛如来同一大誓故。’

(2)第二个意思是“摄取”。同七曰:‘莎缚诃,是摄取义。’

四,《秘藏记本》对“娑婆诃”的解释

秘藏记本曰:‘娑婆诃,究竟义,圆满义,惊觉义,成就义,散去义。’此五义如其次第表法界体性智等之五智也。

(1)究竟之义者,法界体性智也,是为方便究竟之极果故。

(2)圆满之义者,大圆镜智也,圆镜圆满其义同故。

(3)惊觉之义者,平等性智也,平等性智主修行之德,依三密之修行,惊觉已成之如来,又惊觉自己本有之菩提心故。

(4)成就义者,妙观察智也,妙观察智主成菩提之德故。

(5)散去义者,成所作智也,成所作智主入涅槃之德,若入涅槃则佛散失故。见秘藏记钞五。

附:五智者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一、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在于因位,含藏染净之种子,以生一切法之现行,至于果位,转而成照一切法而现其影像,之智故喻曰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因位之第七末那识,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疑,四烦恼相应,而任运执我他彼此之差别,为此差别之执故,则第八识受染污,前六识亦受染污,及至果位,转而为缘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实相之智,故曰平等性智。

三、妙观察智第六意识,在于因位,缘有为无为之一切法而观察之,故至果位,转而成妙观察智。

四、成所作智前五识在于因位,缘取现量五尘之境界而成所作,故至果位转而成化他事业之智,故曰成所作智。

五、法界体性智第九识在因位,为八识之总体。八识者,第九识之别作用也,至果位转而为世间出世间等之一切法体性智,故名法界体性智。

相关拓展

南 海 海 深 幽 绝 处 碧 绀 嵯 峨 连 水 府 号 名 七 宝 洛 伽 山 自 在 观 音 于 彼 住 宝 陀 随 意 金 鳌 载 云 现 兜 罗 银 世 界 众 玉 装 成 七 宝 台 真 珠 砌 就 千 花 盖 足 下 祥 云 五 色 捧顶 上 飞 仙 歌 万 种 频 伽 孔 雀 尽 来 朝 诸 海 龙 王 齐 献 供 宝 冠 晃 耀 圆 光 列 璎 珞 遍 身 明 皎 洁 脸 如 水 面 瑞 莲 芳 眉 似 天 边 秋 夜 月 绣 衣 金 缕 披 霞 袂 缥 缈 素 服 偏 袒 臂 □ 珈 珂 佩 响 珊 珊 云 罗 绶 带 真 珠 缀 红 纤十 指 凝 酥 腻 青 莲 两 目 秋 波 细 咽 颈 如 同 玉 碾 成 罗 纹 黛 染 青 山 翠 朱 唇 艳 莹 齿 排 珂 瑞 坐 昂 昂 劫 几 何 化 生 百 亿 度 众 生 发 愿 河 沙 救 鼻 阿 我 惭 我 愧 无 由 到 遥 望 观 音 悲 赞 歌 大 圣 大 慈 垂 愍 念 愿 舒 金 手 顶 中 摩 观 音 满 愿 真 言 曰 □ 阿 噜 力 伽 娑 婆 诃

参考资料

1.补陀洛迦山传观音大士赞第六·中国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