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日本民族诗歌)

2023-06-29 3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和歌

日本民族诗歌

和歌是指从日本古代流传下来的长歌、短歌、旋头歌、片歌等不同形式的诗歌的总称。在奈良时代也被称作倭歌,意与汉诗相对,是日本民族从古至今最为广泛流传的短诗。这是日本诗相对汉诗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用汉字的意,有的的用汉字的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为和歌。

中文名 和歌
英文名 waka
其他外文名 わか
属性 一种诗歌体
来源 日本
相关诗集 万叶集《古今集》《新古今集》
特色 反歌,现代诗

形成

和歌的古记录

和歌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复杂的独特的审美体系,其高度浓缩凝炼的语言组合,既反映出一定的现实感性形象,又包含强烈的思想情感的各种审美意象,融铸出一种意境幽远深邃的世界,或者塑造出某种形象。近世之前的日本文学理论几乎全部都是和歌理论,和歌美学在近世以前就已经形成体系,在中世文艺美学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其最主要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力量追求高雅。

然而进入商人社会以后,由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为适应商人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俳谐,以其巨大的“破坏力”向传统和歌美学提出挑战,以近于卑俗的语言摧毁固有的“象牙之塔”的精神世界。其势之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倒了和歌,影响着人数大大超过歌人的广大的俳谐作者。后来俳谐发展到松尾芭蕉的时代,在继承和歌审美理念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美学观,于是俳谐进入了诗歌艺术的殿堂。

盛行

和歌在日本的崛起是以日本与唐朝外交日趋密切为契机,由于仰慕大唐经济的繁盛与文化的辉煌,日本的留唐学者日增。于一众访唐的学者中较有名气的阿倍仲麻吕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曾被任命为秘书监,赐名晁衡,他更被日本人冠名为“日本的李白”。正是这些留唐的学者推动了汉诗在日本的盛行。

格律

和歌

和歌在形式上有一定的格律。长歌,以五、七音为一联反复吟咏,最后一联以七音结束。一首长歌一般以三联以上、全歌形成奇数联为常见。长歌一般为叙事诗。歌后附有一到数首“反歌”。日本专家认为它来源于中国春秋时代赋的反辞。反歌的任务是概括地吟咏长歌的主要内容,或补足其歌意未尽之处。这种反歌同时也是独立的短歌,它们的格律相同。长歌的篇幅长,为了不流于单调而增强变化性,多用对句、序言和枕词(一般与歌意并无直接关系的垫词)等。同时,要自始至终保持一气呵成的紧凑感,需要统一全面的构思,写作较难。

一首长歌往往形成前紧后松、感人的力量逐渐减弱的情况,因此它的存在时间并不很长。类似这种长歌的作品初见于《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中,称为“记纪歌谣”;继而,在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中始臻完成,并在它的前中期出现著名的歌人柿本人麿(约662~约706)、山上忆良(约660~733)和高桥虫麿(生卒年不详,732年是他的壮年期)等,及至晚期的著名歌人大伴家持(718?~785)已乏长歌的佳作。905年成书的《古今和歌集》刊载的1,100首作品中,仅有长歌五首。近世,除个别人尚有吟咏以外,几乎濒于绝迹,其他各类歌也相继消亡,只剩下短歌与后起的俳句遗留下来。后来,特别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短歌便成了和歌的同义语。

短歌,在“记纪歌谣”中初见类似作品,而在《万叶集》中完成。它的句式是五、七、五、七、七,五节三十一音,属于抒情短诗。它是和歌的主要歌体,是日本古典诗歌的基本形态。它的格律,在造型上对于日本人来说,属于最适当的诗的形式。自古以来,日本歌坛对短歌的风格和形式特点,有所研究和论述。

一般认为,短歌风格和形式特点的演变,大体上有“万叶调”、“古今调”和“新古今调”,称为短歌的三大风格。“万叶调”指《万叶集》中的短歌风格,表现为质朴、真率而感情浓重,现实性和直观性较强,较少重视形式和技巧。短歌的五、七、五、七、七的五节三十一音中,每一个音可能是一个词,每一节也可只有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短语);在一节组成一个词的时候,要用两节以上才能组成一个词组(短语),直到一句。因而,就发生一个章法上断节(为叙述方便,称为断句)的问题。《万叶集》较多的是在第2节或第4节处断句组成一个词组,也就是说,一般不在第一个五、七两节处,就在第二个五、七两节处断句,因而称万叶调为“五七调”。

《古今和歌集》由于逐步形成贵族的主观的纤细优美流畅的风格,注重表现技巧,而较多地在第3节,就是五、七、五处断句,因而称为“七五调”,也就是“古今调”。“新古今调”主要指以《新古今和歌集》(1205,载歌1,978首)为中心,在“古今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第1节或第3节断句技巧的进一步运用。在古歌中加进新意、但还能看出原歌面貌的作法,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也占有最多的数量。从内容和风格来看,“新古今调”以浪漫主义方法反映贵族日趋没落的生活情趣,感官性(主要是绘画和色彩方面)、音乐性和象征性倾向较强。

短歌的格律,还有“多音”、“少音”的灵活性,就是在每节中,主要是第1和第5节中,可以“多音”或“少音”,一般以增减一字为常见。这些通称为“破调歌”。

风格

和歌

和歌从日本上古原初歌谣的无固定歌体发展到后来五七五七七的固定歌体,是以短歌为主体的传统民族诗歌体裁,是日本的各种文学形态中最早完成的一种独立形态。

其风格极其直白,基于民谣格调,直率的唱出生的喜悦爱的曼妙,心中所想之事,寄托着见到或听到之事。日本人认为不限于人,世间万物均懂和歌。“不加以任何力量,能让天地震动,能让眼睛所见不到的鬼神感动,能让男女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能温暖勇猛的武士的心,就是和歌。”。

粗略阅读和歌,仍感内里满溢儒家思想,然而细读却觉只浮于虚表,重美感表现胜于内容,内容上更是大多述个人兴致或是男女之情。

特点

由于只有三十一音,必须在遣词练字上狠下功夫,因此简洁、含蓄、雅淡等便成为它的主要特点。连歌大多是比赛作诗技巧的一种文字游戏,很少产生有价值的作品。

创作法

作歌的方法,主要是个人创作,也有集体的创作活动,主要的集体创作活动称为“连歌”(类似中国的联句)。它的作法是把一首短歌分为长(五、七、五)、短(七、七)两句,由两人以上的作者轮流联句。在平安朝时代(794~1192)多是联咏长短二句合为一首短歌的“短连歌”,后来以联咏多首短歌的“长连歌”为常见。

长连歌的形式,有百韵(百首)、歌仙(36首)、44韵、50韵、千韵(百首十卷)、万韵(千首十卷)等。连歌的第1句称为发句(起句),第2句称为胁句(配句),其次为第3句、第4句等,最后一句称为结句。此外,还有“题咏”、“句题和歌”的作法,也就是命题作歌。命题有事前示题和当场出题二种。

代表作

《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新古今和歌集》并称为日本古典和歌的三大歌集,在和歌的发展历史上具有着里程碑式重要的地位。

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

《万叶集》大约成书于公元8世纪后期,其中收录了此前流传的公卿贵族家的和歌,民间和歌等,计四千余首,是研究目所能及的日本最古时期语言形态的重要资料。与公的场合所使用的文言、汉诗相对,和歌的使用场景很长时间都限定为私,这在《万叶集》中也有体现。《万叶集》中占比最多的和歌为相闻歌(恋歌)、挽歌(悲歌)及杂歌(宴会、旅行相关),均基于私的场面。这与和歌最传统的社交作用是一致的,翻阅日本的古典文学,无论何种社交场合,和歌一定不可或缺:恋爱时需要借和歌表达好感,凭吊时也以和歌抒发感伤。

《古今和歌集》成书于九世纪,是在醍醐天皇的要求下修编完成,也是全日本第一部官修和歌集,题中之“古”,启于《万叶集》之后,“今”,终于平安前期,横跨一百四十年,这段时间,因为有大量遣唐使的文化输入,汉诗成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主流文化载体,而作为日本独有的传统和歌却遭到打压,随着本书的刊印发行,也代表着日本本土文学的复活。

《新古今和歌集》成书于镰仓幕府时期,由后鸟羽天皇诏令当时的幕府将军藤原家主持修撰完成。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平安末年的战乱,让天皇权力逐渐旁落,幕府将军和武士集团成为了当时日本的主要政治权力主体,武家的不断兴起,意味着公家贵族集团不复当年之权。

日本古代歌集较多,除前面列举的以外,还有《后撰和歌集》、《拾遗和歌集》、《后拾遗和歌集》、《金叶和歌集》、《词花和歌集》、《千载和歌集》等。

和歌与唐诗

日本古代诗学、歌学著作中大量保存了唐诗体格律理论和诗学评论资料。于日本圣武天皇天平二十年的《写章疏目录》中就已有隋杜正藏的文章作法书《文轨》。日本遣唐僧空海回国时,更是带了大量的诗格著作。其《文镜秘府论》和《文笔眼心抄》就是根据唐代诗格类著作编成的。

日本早期歌学著作如藤原滨成的《歌经标式》、喜撰的《倭歌作式》、孙姬的《和歌式》、佚名《石见女式》、壬生忠岑的《和歌体十种》、源道济的《和歌体十种》等因受唐代诗格类著作影响较大,也是我们研究唐诗体格律理论、和歌早期形态与唐诗体式之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关地名

和歌山县:

和歌山县位于日本本州纪伊半岛西南部,面向太平洋,北邻大阪府,东靠奈良县,东南与三重县毗邻,西南隔纪伊水道和德岛县相望,地形复杂,拥有总长约650公里的里亚式海岸,沿海峭壁耸立,连绵不断,还分布着大小130座岛屿。因为临海的山地反复隆起、沉降,所以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包括自古以来作为灵地受到信奉的山地在内,到处都可以见到各种奇岩和巨石。特别是以潮岬为中心的南部海岸,断崖奇岩相连,呈现了独有的景观。

2019年10月,和歌山县知事仁坂吉伸率团访川,开启四川省与和歌山县友好交流新序幕。和歌山县是四川省继广岛县、山梨县后在日本缔结的第三个省级友城,四川省对日友城交流进入新阶段,对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中日地方交流和务实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和歌浦:

和歌浦位于和歌山县和歌山市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很多的皇族和和歌诗人都曾到过这里,还在这里创作了很多和歌。其中有不少都被收入7世纪下半叶到8世纪下半叶所编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这个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如和歌浦想象征——玉津岛神社、祭奠学问之神菅原道真的和歌浦天满宫和歌碑、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纪州东照宫等。

参考资料

1.日本古代典籍对唐诗研究之价值·光明日报

2.四川与日本和歌山县异地签署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人民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