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迎客松(安徽黄山景区标志性景观)

2023-06-29 28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81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黄山迎客松

安徽黄山景区标志性景观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右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1300年,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中文学名 黄山迎客松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柏纲
松科
松属
分布区域 黄山风景区

地理位置

黄山迎客松

“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玉屏景区奇松多。被游人称作国宝的迎客松,在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方。迎客松名,始见于民国十八年(1929)《黄山指南》。高大的古松,一侧枝伸出。似展臂迎客,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劲挺拔,彬彬有礼。玉屏西侧道旁壑边的送客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揖送游人已500多年;玉屏峰文殊台上,7株古松形如仕女,亭亭玉立,姿态秀丽,常年伴陪游人观景,看“海”,故名陪客松。玉屏西侧岩上的望客松立于石罅之中,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似在频频点头,迎望宾客光临。蒲团松在右侧道旁,松冠盘曲于四周,然后平伸,松针簇集顶部,铺展平整,状如蒲团,古人赞;“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疑是浮公跌坐处,至今留得一蒲团。”世人也有“苍松之上好安眠”之句。卧龙松、探海松、倒挂松和各峰壑峭壁上的无名奇松,顶风傲霜,挺立云天,更俱风采。

景点概述

迎客松高13米,胸径0.7米,树龄至少已有800年。顶冠平铺,满身葱绿,青翠欲滴。树干3米处横生一长枝,似向过往游人招手致意,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黄山松的杰出代表,华夏第一松。有诗赞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干年。”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有黄山迎客松的巨型铁画,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铁画前与外国客人合影留念,黄山迎客松不仅是黄山的象征,也成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象征。1994年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也悬挂了国画《迎客松》,作者是黄山籍画家刘晖。

迎客松近旁经回香阁,下坡路右,即是美女泉。因泉眼西南有仙姑尖,传为美女所化,故名之。

形态特征

黄山迎客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迎客松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谓高矣。上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下至车站码头,随处都会发现它的身影,就连宾馆的屏风,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姿容。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雪中迎客松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此松是黄山松的代表,国之瑰宝。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誉称,系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黄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浙、赣交界山地,海拔600—700米以上地带均有分布。黄山松,其外形与我国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一直被当作油松。1936年我国植物学家们来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后,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道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新种,定名为黄山(Pinushwangshanensis)。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钧等将黄山松与台湾松合并为一种,改其学名为(Pinus taiwanensis),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名。

守松人

黄山早就对迎客松实行了“特级护理”,管理人员说,“迎客松是稀世珍宝,照看它要像带小孩一样精心,哪怕是一根枝条和一根松针都不能疏忽”。在迎客松边上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小屋里,常年居住着专职护理员,使它成为全国唯一的配有“警卫”的树木。护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观察迎客松的树干、树皮和松针的变化以及病虫害和天气变化情况,并做好详细的日记。一有异常情况立即汇报,并配合技术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此外,管理员还要给迎客松浇水、培土、施肥;整个白天都站在迎客松的保护栅栏外看护,规劝游客不要吸烟、不要接近迎客松。据了解,黄山现有古树名木800余株。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103株,隶属17个科、计31种。对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54棵名松古树,配有专人负责看护。

不论刮风还是下雨,37岁的胡晓春每天清晨起床后都会重复一项工作——对黄山迎客松进行监测,详细地记录各项数据。这项在常人看来显得繁琐的工作,他已经坚持7年,默默为迎客松的四季常青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刘刚国画

刘刚

山西画家刘刚作品--迎客松(7张)刘刚,1975年生,山西寿阳人,号寿水人,茧居斋主,毕业于晋中学院艺术系美术教育和中国画专业。现为山西省工笔画协会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太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华文化研究院艺术顾问,博宝艺术网加盟艺术家。多次参加国内有关书画展,并多次获奖。作品在三晋都市报、生活晨报、山西科技报、山西教育等省级刊物发表,被搜狐资讯、中国书法网、中国美术协会网、艺术国际、维普期刊等刊登转载。

刘刚先生迎客松系列国画更从艺术的角度体现了黄山三绝之一“迎客松”的特点,从各个艺术角度刻画了迎客松的拟人化性格。

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我国国家领导人曾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幅“迎客松”国画前,接见过无数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题词

七律.黄山迎客松二首(黄山愚人)

2000.6.

(一)

奇松矗立玉屏边,四季伴生云雾间。

根下从无一撮土,青狮石上寿千年。

沧桑阅尽国之宝,岁月轮回对御筵。

举臂广迎四海客,和谐包纳五洲贤。

(二)

峭石云端立劲松,严寒烈日自从容。

玉屏侧畔书奇景,诗壁临边揽碧空。

傲雪千秋详百态,凌风一笑阅苍穹。

承迎四海观光客,乐在黄山岁月丰。

七绝一首(无名氏)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对联

平生万丈深渊顶;

自在八方贵客前。

精神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地址

迎客松附近索道:玉屏楼索道

参考资料

1.黄山绝胜处——玉屏景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2.黄山守松人胡晓春:像亲人一样守护迎客松·新华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