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头潜鸭(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2023-07-01 4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青头潜鸭

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

青头潜鸭(学名:Aythya baeri)为一种中等体型鸭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极度濒危珍稀鸟类,数量较少,堪称鸟中的“大熊猫”。青头潜鸭体长42-47cm,善于潜水觅食,体圆。成年雄鸟繁殖羽头部暗绿色,阳光下有金属光泽。胸部红棕色,胁部清晰的白色区域带有棕色条带,翅棕褐色,尾下白色。

拉丁学名 Aythya baeri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雁形目
鸭科
潜鸭属
青头潜鸭
命名者及年代 Radde, 1863
中文学名 青头潜鸭
别 称 白目凫、东方白眼鸭、青头鸭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 纲 今鸟亚纲
亚 种 无亚种
英文名称 Baer's Pochard

形态特征

青头潜鸭

青头潜鸭(学名:Aythyabaeri):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青头潜鸭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初级飞羽羽端和外侧暗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内侧近灰色,以后4枚灰白色,第5枚开始整个初级飞羽全为灰白色,仅端部黑褐色。次级飞羽白色,端部暗褐色,形成明显的白色翼镜和暗褐色后缘,三级飞羽暗褐色,并具绿色光泽;腰和尾上覆羽黑色;下体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胸部暗栗色,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全为白色。

雌鸟头和颈黑褐色,头侧、颈侧棕褐色,眼先与嘴基之间有一栗红色近似圆形斑,眼褐色或淡黄色。前颈和喉也为褐色,稍杂以白色斑点;颏部有一三角形白色小斑。上体暗褐色,背和两肩羽缘较淡;两翅、腰和尾上尾下覆羽与雄鸟相同。胸淡棕褐色,具淡色羽缘;腹白色,下腹杂以褐色斑;两胁褐色,具白色端斑。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体色较暗,头颈为暗皮黄褐色,胸红褐色,腹白色,缀有褐色,两胁前面白色更明显。

虹膜雄鸟白色,雌鸟褐色或淡黄色;嘴深灰色,嘴基和嘴甲黑色,跗蹠铅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500-730g。♀590-655g;体长♂430-470mm,♀420-734mm;嘴峰♂38-74mm,♀40-47mm;翅♂186-203mm;♀191一205mm;尾♂53-60mm,♀51一67mm;跗蹠32-35mm,♀32-35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富有芦苇和蒲草等水生植物的小湖中,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也常出入。冬季多栖息在大的湖泊、江河、海湾、河口、水塘和沿海沼泽地带。不喜欢水流湍急的河流。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水边水生植物丛中或附近水面上。

生活习性

青头潜鸭为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中旬即从南方越冬地迁往北方繁殖;秋季于10月中旬开始迁往南方,少数迟至11月初。迁徙时集成10余只或数十只的小群飞行,队形常呈楔形。飞行高度一般不高,多呈低空飞行。

秋季和冬季也集成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有时也与凤头潜鸭或其他潜鸭混群栖息。性胆怯、翅强而有力,飞行甚快、也能很快的在地上行走。善潜水和游泳,在水面起飞也甚灵活。受惊时能立刻从水面冲起。

主要以各种水草的根、叶、茎和种子等为食,也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甲壳类、蛙等动物性食物。觅食方式主要通过潜水,但也能在水边浅水处直接伸头摄食。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香港、印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旅鸟:日本、大韩民国、、巴基斯坦、菲律宾。

产地不确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越冬在朝鲜、日本、缅甸、印度、泰国、孟加拉国等亚洲东部和西南部地区。中国主要繁殖于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河北东北部等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及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偶尔飘泊到台湾省。

参考资料

1.世界极度濒危珍稀鸟类青头潜鸭首次现身晋宁湿地·昆明市晋宁区人民政府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