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山(拳师)

2023-07-01 74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刘宝山

拳师

刘宝山 1931年生,中国武术九段,自幼随父习武,深得少林武术之精髓,全国著名拳师,撰写有《传统少林拳套路教程》,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创始人。刘宝山,中国武术九段, “全国十大孝贤”, “河南省民间文化传承人(少林拳)”,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少林拳)”。刘宝山6岁跟随祖父刘发泰和父亲刘景文习武,因天资聪明,练功刻苦,13岁就会少林拳40余套。刘宝山和他的徒弟范玉莲应聘来宁武剧团演出《桃园恨》、《天水关》、《打金枝》、《空城计》等戏。

1931年月日

中文名 刘宝山
出生日期
职业 拳师
主要成就 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创始人中国武术九段武术表演大赛一等奖
代表作品 《传统少林拳套路教程》

基本概述

少林武术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经历代修炼而凝结成的智慧结晶,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河南人,特别是登封人的骄傲。

塔沟刘氏武术世家在登封少林寺一带闻名遐迩,从一世先祖刘智送两个儿子出家到少林寺至今,已传至十一代,少林拳在刘氏家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而发扬光大者,当数第七代传人刘宝山。他因创办塔沟武术学校而受到社会的赞誉。

刘宝山出生于1931年,祖籍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塔沟村。祖上因生活困难,于清顺治年间就给少林寺当佃农,多人出家少林寺为僧,禅武兼通。从那时起,刘氏子孙就到少林寺习武,有的还参与寺院的管理,与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刘宝山的宗族刘忠、刘天绪、刘玉琳、刘发泰等都是不同时代的少林武术高手。

刘宝山之父刘景文,擅长技南,于1935年、1936年先后参加南京、上海国术竞赛,分别荣获了轻量级冠军。刘宝山6岁跟随祖父刘发泰和父亲刘景文习武,因天资聪明,练功刻苦,13岁就会少林拳40余套。而且还多侠仗义,惩暴济贫,被当地群众赞为“少林侠”。刘宝山历代任农会主席、村长、大队支书等职,在领导农民生产之余,仍然不忘习武,于1959年在开封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电影“少林寺”上映以后,全国掀起武术热,各地青少年像潮水一样涌进少林寺。刘宝山为培养人才,在三间草屋里办起武术培训班,后来随着形式的发展,又自筹资金办起塔沟武术学校。刘氏父子四人把全部精力和财力投入学校,严格管理,传授真谛,关爱学生,发展极快,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武坛的认可和钦敬。

刘宝山现在仍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布衣粗粮。他常把节约下来的钱拿去兴修水利,创建农村小学、幼儿园、资助残疾人事业等。少林武术界赞其为“布衣拳师”。

刘宝山为继承和弘扬少林武术,为登封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为增进群众身体健康和发展体育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武林世家系出少林刘宝山祖传的石碑上记载,刘氏一族曾有三门先祖出任过少林寺方丈,少林功夫也随之传入刘家。从刘宝山的三世高祖刘廷选被推任为少林武守备,爷爷刘发泰被推任为少林寺文书和武僧总教头,到父亲刘景文在少林寺苦练少林功夫,成为武术界的明星,刘家和少林寺有了割舍不断的“武”缘。少林寺十九代名誉方丈德禅大师曾盛赞:“刘家世代都是少林寺的护法大师。”

出生于七代武术世家的刘宝山,五岁随爷爷、父亲学武,他的勤学苦练很快就博得了武学大师们的宠爱,众多武林高手争相对他进行传授和指点,曾一度造成师父争徒弟的热闹局面。几十年的磨练,刘宝山练就了一身绝技,精通四十多种拳路和十八般兵器,尤其精通“六合拳”、“七星拳”、“长护心意门”、操演“春秋大刀”、“六合枪”得心应手,还擅长点穴、擒拿、气功等少林绝技。他演练少林拳术出手如箭,收掌似电,震脚如雷,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刚方丈提拔为武术总教头。柔并济,虚实兼用,声东击西,一招一式非打即防,实用性极强。后来,由于他文彰武显,被少林寺方丈提拔为武术总教头。

仨徒弟逼师父民间隐土出山世界扬名1978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刘宝山从地里回家,迎面碰见三个陌生的年轻人,一边口称师傅,一边跪

在面前,刘宝山当即回绝了他们要拜自己为师的要求。然而,这三个人却不走,刘宝山上地干活,他们也上地千活,回家吃饭,他们也跟着吃饭。这样过了十几天,老拳师刘宝山被三个人的诚心和执着打动了,答应收三人为徒。

刘宝山收徒弟的消息在少林武林界迅速传开,许多青少年慕名而来赶都赶不走。看到这么多人如此喜爱少林功夫,埋藏在心底的“继承先祖志,弘扬少林功”的祖训,终于爆发了,刘宝山先是向生产队租借了一小块打麦场和三间茅草屋,又向相关部门申报了“少林塔沟武术学校”的相关办学手续。就这样,在1978年10月,登封的第一家民办武术学校就悄然而生了。

传文授武“天下第一武馆”就是不一般现在的塔沟武校是一所占地800多亩的现代化的、可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武术人才的少林塔沟教育集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下第一武馆”。学校目前练功场地27万平方米,大型练功房19座,文化课教室400多个,有设施一流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生理化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等。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教职工2000多名。

多年来,塔沟教育集团始终坚持“文武并重,德技双馨,传少林真功,育全新人才”的办学宗旨,注重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综合教育,连年被主管部门评为“教学一等先进单位”。

迄今,塔沟教育集团参加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480多场次,共获得奖牌4383枚,其中金牌2071枚。先后荣获世界级冠军126人次,国家级冠军248人次。该集团表演团于2003年至2007年连续五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并于2004年8月远赴希腊雅典,在第二十八届奥运会闭幕式上进行表演。29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出了4万多名文武兼备的优秀人才。

修集福德布衣拳师露真情方显英雄本色1997年以来,刘宝山撰写的《传统少林武术套路教程》、《健身、防身、修身――试论习武的三大作用》、《论中华武术的源头》等多篇学术作品在国内外武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和震动。2002年,他被推举为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2004年,刘宝山被授予国家武术八段。2007年,他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还受聘北京大学气功协会名誉教练、中国佛家功夫协会主席等武术界重要职务。2008年,3月,刘宝山老师傅被授予国家武术九段。

喧闹的现代生活与老校长刘宝山的生活好像是两个天地。至今他仍然住在祖辈留下来的旧窑洞里,仍然吃着家常便饭,喝玉米糊、南瓜汤,仍然穿着土里土气的老式布衣,然而,生活朴素、不张扬的刘宝山却在社会福利事业上大出风头。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他不惜重金,不顾劳累,几乎踏遍了少室山下的所有角落,数次因过度劳累而晕倒,先后打井8眼,耗资逾百万元。当从地下250米深处抽出清泉时,这位从没流过泪的老拳师却手捧泉水热泪盈眶。还投巨资,建起标准化的现代小学,并连年承担在校学生的全部费用,刘宝山在一次家长会上说:“我一生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再不能让下一代没有文化了!”

从5岁随爷爷、父亲练武到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从“三间破草房,一片打麦场”到今天的“天下第一武馆”,一切都变了,而不变的是刘家历代致力武学的痴情和意志、传播武学的无私和奉献,不变的是刘家人的超然、刚正的武德和品行。这一切是刘家的本色,也是少林豪杰刘宝山的毕生追求,以至成为塔沟武校的根,塔沟武校的魂。

相关演员

刘宝山出生在忻州市忻口村一个著名的梨园家庭。父亲刘德荣,艺名“云遮月”,是清光绪年间著名北路梆子青衣大师。他曾进京唱过戏,受到十三旦侯俊山的器重和提携。他通过侯俊山介绍给李连英,李向西太后介绍了刘德荣的高超演技,被招进宫给西太后和光绪帝献艺。受到欣赏并获奖。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故有“御戏子”的美名,因他的名气大,观众争相观看,据传,曾因看他的戏挤死过人,故有“要命旦”之称。刘宝山兄弟四人均继承父业。老大刘明山,艺名五月鲜,是著名晋剧青衣大师,与李子健、水上漂、筱吉仙同享“四大名旦”之誉。老三刘金山在剧团搞大衣箱工作。老四刘玉山,艺名六月鲜,著名晋剧小旦,后改唱小生。侄女刘玉婵,著名晋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姑姑花女子(与刘德荣同母异父)著名北路梆子坤角。

刘宝山从八岁开始随父亲学戏。学会了《武家坡》、《桑园会》同刘明山唱帽儿戏。父亲去世后,兄弟二人到张垣投奔师叔的“长盛班”演出。当时明山十五岁,宝山十二岁。刘宝山清脆的嗓音和难得的身材受到著名晋剧须生小二宝的器重,欣然提出收徒。他给宝山传授了《张松献地图》等几本三国戏。刘宝山有超人的悟性和非凡的记忆,很快便在张垣戏坛演二套须生角色。凭着他父亲的名气和个人的刻苦精神,张垣的各路名家都愿无私教诲。

他曾向老十二红学过《醉写》、《金马门》,因他唱做均有老十二红的风范,同时十二岁在张垣登台,故得艺名“小十二红”。老十二红病故后,人们便称宝山为十二红的艺名。著名演员颜子红教过他《芦花》、《金沙滩》。他向十一红(陈宝林)和陈俊桃学过《天水关》等三国戏。一九二五年返晋演出,其间向老艺人驴肉红请教了许多三国。他的艺术日臻成熟,声誉日隆,很快蜚声内蒙和京津等地。在呼市戏报写着“山西梆子须生泰斗十二红”,在北京演出时有“西北马连良”之称。

刘宝山善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他在众名家的悉心教授下,根据自己的条件,将各路名家们的艺术精髓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他有一条天赋的好嗓子,使他具有超越同行的得天独厚的资本。他在艺术的成功道路上,在于他善于运用这一资本和他的苦心钻研。他的嗓音深厚圆润,运用自如,变化万端。激情时大气磅礴,哀怨时委婉缠绵。他的二音子婉转曲折,悦耳中听。他的道白清爽明丽,吐字刚而不火,柔而不温,极有艺术魅力。他的扮相逼真,功底扎实、文武精通,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须生艺术家。

刘宝山和他的徒弟范玉莲应聘来宁武剧团演出《桃园恨》、《天水关》、《打金枝》、《空城计》等戏。不仅使宁武观众大饱眼福,欣赏到刘宝山的高超艺术。而且对宁武剧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给他配戏的曹安卿、李明、闫金马等人没放过学习请教的机会。李明给他配演《迥荆州》中的赵云一角,在《闯宫》一折中,刘宝山给李明细心地传授了“闷场”的表演技巧。他心领神会,后来运用在《伐子都》一剧之中,获得成功。闫金马细心观察刘宝山的表演和唱腔艺术,潜心研究,终于掌握了刘宝山的唱腔和二音子技巧,在表演方面亦有其风范,故得“小十二红”之称。

画家介绍

刘宝山,男,1956年生,现居北京。武汉商学院毕业。自幼酷爱书法。1979年师从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学习书法,在恩师的指导下,虚心学习、认真求教、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吸取了恩师刘炳森在书法艺术上雅俗共赏的审美观和我国古今书法家的艺术精华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刻苦追求学习前人的精华不局限于前人的技法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多年来保持着谦虚求教的态度,不善张扬。在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工作期间大量临摹我国古今书法家的名作,为自己的书法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作品具有清新洒脱、古朴沉稳的艺术风格。现为中国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艺术指导;中国国际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理事;中国国际关系艺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研究社成员。

在恩师指导下,刘宝山潜心钻研、不断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艺术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得到了书界和广大爱好者的肯定。

为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刘宝山的作品作为特邀作品在‘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活动书画大展上展出。

其作品已被美国、韩国、台湾、新加坡等人士收藏。

长春专家

简介刘宝山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于1977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从事耳鼻喉科工作30余年,担任某市医院耳鼻喉科科主任20余年,被骋为吉林省医疗事故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成员,长春市残联一残疾病人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市红十字会常务委员,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20余篇论文。

国家级论文(摘录)1、传导性耳聋听力重建中的有关问题

2、喉气管狭窄闭锁缺损35例的手术治疗

3、分沁性中耳炎患者鼻咽部表面活性物质的检测

4、30例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5、过敏性鼻炎的辨治体会

中国创始

刘宝山,字潍豪,斋号:虚石书轩主人,男。祖籍“中国画都”

山东潍坊。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初承张镜远、刘梅生等先生。入中国书画函大深造后,师法古碑诸贴,追刘炳森、欧阳中石等名家风范,勤耕不辍,书艺渐进。基于中国传统书法之深厚润泽,几十年如一日,专心攻克毛笔双钩书法暨双钩龙纹字之难关。无论楷、隶、行、草各种书体,进入笔端,便如行云流水,入篇成形。挥洒自如,潇洒飘逸。表现出极具个性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一绝”。多年来,被“央视”等国内各级电视、报刊等媒体报道。其双钩书法创作作品《恭喜发财》、《招财进宝》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成为获得“中国双钩书法专利权”第一人,为“中国双钩龙纹书法创始人”。被誉为“东方一绝”。实体书法与双钩书法同被入选全国大型书展及评选。

参加国内大型庆典活动现场表演及慈善事业捐助活动。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颂》呈送中央办公厅,表达了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并赠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珍藏。在历届国际风筝会暨鲁台经贸洽谈会及“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讨会”上作双钩书法专题推介交流。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许多国内外机构及友人予以珍藏。2011-2013年三次参加并入选《中韩书画艺术交流展专辑》暨《中韩书画艺术碑林展专辑》。作品入选《中国书法人物大辞典》、《中国十二生肖人物辞典》、《奥运有我――全国优秀书画作品精赏》等多部典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生态文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水墨书画院山东金河分院名誉院长、海峡两岸郑板桥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奇珍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着有《中国双钩书法溯源》、《毛笔双钩书法技法》、《双钩书法入门》等着作。是书似画,刘宝山的龙纹双钩书法在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运用双钩一笔勾勒的技巧,将中国汉字暨实非易事的外型轮廓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达到了挥洒自如的程度。传统大写意画的韵味展示在书法汉字上。象形完美,与众不同。尽展个性雄风。因而被媒体及庆典广为推介。足迹中国各地,作品世界交流。

参考资料

1.刘宝山·名人简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