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山脉(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

2023-07-01 67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邛崃山脉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

邛崃山脉,在四川省西部。南北绵延约250公里, 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为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等山。

250

中文名 邛崃山
外文名 Qionglai Mountain
所属山系 成南北走向
地理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
走向 自北向南
长度
6250

位置境域

地处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为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5338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等山。山体由花岗岩、石灰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砂板岩等组成,耐风化侵蚀。山体褶皱强烈,山峰峻峭,山脊海拔达5000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为四川著名高峰之一。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积雪终年不化,有现代冰川分布,并有古冰川遗迹。山脉近南北向,东陡西缓,当河流横切山脊时往往形成深邃峡谷,多跌水,富水力资源,已建有鱼子溪电站。主要矿产有煤、铁、铅、锌、铜、硫、石棉和大理岩。邛崃山东坡雨泽充沛,海拔2100~2300米地带年降水量达2000~2500毫米,向有“华西雨屏”之称。由于雨多湿重,植被茂密,是中国边茶主要产区。西坡云少雾散,气候干燥,植被稀疏。邛崃山东部为农业区,西部属半农半牧区。邛崃山是四川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多种珍稀动植物重要分布区。为保护上述动物及生态环境,辟有面积约20万公顷的汶川卧龙(见卧龙自然保护区)、4万公顷的宝兴蜂桶寨、1.26万公顷的天全喇叭河3个自然保护区。夹金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过的第 1座大雪山。南边的二郎山是川藏公路要道,为四川通往西藏的第一险要,公路垭口海拔约2890米。

邛崃山,在四川省西部。南北绵延约250公里,海拔4000米左右,是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山脉近南北向,东陡西缓,四姑娘山等高峰海拔均超过5600米,现代冰川发育,呈放射状分布。东侧降水丰富,有“华西雨屏”之称。主要矿产有煤、铁、铅、锌、铜、硫、石棉和大理岩。

主要山峰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四姑娘山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其高度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道银河之上。四姑娘中以幺妹身材苗条、体态婀娜,人们常说的“四姑娘”指的就是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四姑娘山被当地藏民崇敬为神山。相传为四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为了保护她们心爱的大熊猫,同凶猛的金钱豹作英勇斗争,最后变成了四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即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的地表主要为中生代和古生代的砂岩、板岩、大理石、石灰岩与结晶灰岩组成。这些岩石大多耐风化剥蚀,山峰尖削陡峭,直插云天。四姑娘山周围还有20多座被冰雪覆盖着的四五千米的雪峰。四姑娘山的东面有奔腾急泻的岷江纵贯而过,西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山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花遍野、溪流清澈;山腰冰川环绕;山顶地势险峻,白雪皑皑。

四姑娘山地处川西高原向东急速过渡到成都平原的交接带。自中生代以来,以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为主,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区内招皱强烈,山体抢升,地层变质,老断裂复活,河流下切。这一切内外力的作用,造成了四姑娘山岭谷高差悬殊的复杂地形特征

四姑娘山又分为三沟四峰,三沟: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四峰: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大姑娘山。幺妹峰是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是邛崃山脉的最高峰,四川第二高峰,仅次于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人称“蜀山皇后”“东方圣山”。景区内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峰85座,终年积雪,发育有现代山岳冰川。

自然资源

物资源

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面积达11.8万公顷,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6.7%,灌丛草甸覆盖面积约3.04万公顷,复杂多变的自然条件造成了植物种类与群落的多样性。

自然植被: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较多的特有种属和子遗植物。根据植物种类组成和植被的外貌特征,卧龙的植被可化分为以下6种类型:

(1)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下地段,建群种主要有樟科、山毛榉科、山茶科和冬青科植物。林内有少量桦木科、槭树科和胡桃科等的落叶阔叶树种,林下有大面积的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油竹子(Fargesia angustissima)和拐棍竹(Fargesia rebusta),植被外貌四季常绿,季节变化不明显。

(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1600-2000米地段,建群种中,常绿的有山毛榉科、樟科等树种,落叶的有桦木科、胡桃科、槭树科等树种,局部地区有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水青树(Te tracentron sinense)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等珍稀的古老孑遗植物伴生,林下层以拐棍竹为主,植被外貌季节变化明显,春夏深绿与嫩绿相间,入秋则绿、黄、红、褐等诸色渗杂,冬季仅林冠有少量绿色点缀于白色世界中。

(3)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2000-2600米地段,建群种中,阔叶树种有红桦(Betul albo-sinensis)槭树(Acer spp.)藏刺榛(Corylus forox)椴树(Ti lia chinensis)等,针叶树种有铁杉(Tsuga spp.)表吊杉(Picea brachytyl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松树(Pinus spp.)等,林下广泛分布着拐棍竹,局部地区有大箭竹(Yushania ch ungii)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植被外貌季节变化显著,春夏呈翠绿色,秋末冬初则七彩斑阑,构成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大景致。

(4)寒温性针叶林:分布海拔2600-3600米地段,建群种有表吊杉,多种冷杉(Abies spp.)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四川红杉等,林下有大面积的冷箭竹,约占全区竹类总面积的50%,局部地区还有大箭竹、华西箭竹(Fargesia nifida),植被外貌呈暗绿色,季节变化不明显。

(8)耐寒灌丛和高山草甸:分布海拔3600-4400米,耐寒灌丛以紫丁杜鹃(Rhododendron violaceum)牛头柳(Salix dissa)细枝绣线菊(Spiraea myrtlloides)华西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和香柏(Sabina pingil)为主,高山草甸有:以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主的杂草类草甸,以羊茅(Festuca ov ina)为主的禾草草甸,以矮生蒿草(Kobresia humilis)为主的莎草草甸,夏季百花齐放,景色宜人。

(6)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分布在海拔4400-5000米地段,主要由多毛、肉质的矮小草本植物组成,如多种凤毛菊(Saussurea spp.)多种赀耳草(Saxifrag a spp.)多种红景天(Rhodiola spp.)蚤缀(Arenaria spp.)点地梅(Andresace spp.),另外还有少量的地衣和苔藓植物。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此外还有大量的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区内分布的大熊猫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被誉为“大熊猫的故乡”。除了大熊猫外,还有金钱豹、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小熊猫、雪豹、水鹿、猕猴、短尾猴、红腹角雉、藏马鸡、石貂、大灵猫、小灵猫、猞猁、林麝、毛冠鹿、金雕、藏雪鸡、血雉等几十种珍稀野生动物。鸟类种类繁多,占中国特种鸟类的50%。是世界上古老生物种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这些动物主要生活在2200~3600米之间的气候温凉的针阔叶混交林及箭竹林地带。

两栖类

该区两栖类共有10种,隶属于2目4种,其中有尾目一种即西藏山溪鲵;无尾目九种,即沙坪角蟾、多顶齿突蟾、宝兴齿蟾、华西蟾蜍、沼蛙、日本林蛙、花臭蛙、理县湍蛙、四川湍蛙等。

就上所述两栖类的区系成分来看,均为东洋界成分,其中沙坪角蟾、金顶齿突蟾和理县湍蛙是四川特有种。沙坪角蟾在二十一世纪初仅分布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区,金顶齿突蟾早在三十年前首次在峨眉山金顶发现,这里是它的第二个分布区。北方山溪鲵、华西蟾蜍、四川湍蛙主要分布于西南区;宝兴齿蟾在2012年时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其余种类主要分布于华在区、华南区。

爬行类

该区爬行类共有14种,隶属于2目5科,其中蜥蜴类三种即蝘蜒、康定滑蜥和白条草蜥;蛇类11种即美姑脊蛇、横斑锦蛇、紫灰锦蛇、颈槽游蛇、斜鳞蛇、翠青蛇、福建颈斑蛇、乌梢蛇、丽纹蛇、菜花烙铁头、山烙铁头等。其中美姑脊蛇、横斑锦蛇仅见于四川,可能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的特有种。区内爬行类均属东洋界成分。

大部分蛇类均分布于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菜花烙铁头是有毒蛇,在保护区内为优势种。蝘蜒、斜鳞蛇、颈槽游蛇等为常见种。

鱼类

有6种,即齐口裂腹鱼、重口裂腹鱼、细尾条鳅、石斑鮡及两种未定名的条鳅,隶属于2目3科。

六种鱼都是定居型鱼类,就其区系从属关系看,两种裂腹鱼和三种条鳅属于中亚高原山区区系复合体,是高寒冷水性鱼类,属古北界成分;石斑鮡属于中印山区区系复合体,是适应急流水域的典型代表,属东洋界成分。所以保护区的鱼类应属古北界,但有个别东洋界的种类渗入。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邛崃山脉,在四川省西部。南北绵延约250公里, 岷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界线和农业界线。为四川盆地灌县至天全一线以西山地的总称,自北向南主要有海拔5551米的霸王山、海拔5072米的巴朗山、海拔4129米的夹金山和海拔3437米的二郎山等山。

气候特点

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由于区内地形高差悬殊,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气候变化明显,从西南角的沃日河谷到主峰顶,形成复杂的气候垂直带谱,呈现出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垂直分布的气候带谱。区内年平均气温为5.9℃,四姑娘山山顶平均气温为-17.1℃。无霜期78天。区内干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地域分配不均匀,年降雨量为931.5毫米。日照充足,日照百分率高达5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65小时。四姑娘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显著的垂直高差,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除盛产红杉、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外,还出产天麻、贝母、冬虫草等名贵药材。在这里,兽类不下60种,鸟类达2300种。是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等3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的活动场所,著名的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就设在此。

旅游资源

双桥沟

双桥沟,位于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北部,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216.6平方公里。沟内两面皆是山,在海拔400米的双桥沟里,既有低山地带常见的成片桦木林、耗杨林、青枫林,也有高带的云杉、冷杉、红杉,还有成片的沙棘、灌木、落叶松。

长坪沟

全长29公里,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峡谷长天、平缓悠长,四姑娘山就坐落在沟内16公里处。景区内有古柏幽道、喇嘛寺、干海子及高数十米的飞瀑,并有奇石之景。春天,山花与油菜花齐开;秋日,赤桦与红枫竞艳。历经沧桑的翠柏青松郁郁葱葱,飞瀑流泉在密林中哗哗作响,古代驿路在茫茫林海里穿梭延伸。

海子沟

全长19.2公里,面积126.48平方公里。沟内有花海子、浮海、白海、蓝海、黄海等10多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清风徐来,漾起千层碧波,万点晶莹。蓝天和白云都将自己最美丽的身影留给这高原上的小海,四面山色层次分明地栖息在海水之中,安详而快慰。无鳞的运古鱼类因此保留下来,成为人们了解这块土地的活化石。

站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大海子边,看高原黄鸭在水面飞翔,听空山鸟语美妙的音乐,让人冥想这此海子的灵性。圣洁的水将洗却尘世的忧怨,让生命归于永恒。除四姑娘山外,还有五色山、猎人峰、阿山、老鹰岩等几十座山峰,高耸险峻,姿态各异。这里因气候条件特殊,垂直高差显著,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与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和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景区内居住着藏、羌、回、汉、彝等民族,以藏族为主,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

参考资料

1. 了解四姑娘山·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2.保护区简介·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3.卧龙保护区·卧龙大熊猫旅游

4.双桥沟·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5.长坪沟·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6.海子沟·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起点 霸王山
终点 二郎山
主峰 四姑娘山幺妹峰
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