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上海闸北区南部仓库)

2023-07-05 29阅读

四行仓库

上海闸北区南部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四行仓库只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因此就将整个战斗展现在了西方世界面前。这进一步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但并没有如蒋介石所希望的那样给中国抗日战争带来实质性的国际支援。

中文名 四行仓库
建筑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用途 仓库
地点 上海闸北区南部
动工日期 1931年
高度 25米
建筑面积 2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年(1931年),仓库兴建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四行仓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四行储蓄会又耗资82万元,继续在苏州河边上的光复路21号自建仓库,以堆放银行客户的抵押品和货物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月,“四行仓库”开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正式建成,其东邻大陆银行仓库,均由通和洋行设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85年9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四行仓库列入抗日纪念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行仓库被陆续改为商业市场和办公功能。建筑被加高到七层,南立面窗台位置被改低,并将原有钢窗替换为铝合金窗。西立面、南立面当年风貌已不存。此后,四行仓库发展为大型文具礼品市场,租户有200余家。

1995年,四行仓库主管企业、员工共同出资成立“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

2002年,陈列室扩建至120平方米,展品有限,每周开放半天。

2014年,上海确定对四行仓库进行整体保护修缮,该修缮工程由百联集团置业有限公司建设、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间改建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结合西侧纪念广场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 [7]  墙上的8个炮弹孔、430个大小枪弹孔清晰可见,全部按照原来面貌及实际位置还原。仓库西墙上方的“ 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11个字,只留下其中的 “ 四行 ”、“ 部 ”、“ 海 ”、“部”、“仓库” 7 个字。

2015年8月13日,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对外开放。同期,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

建筑参数

四行仓库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仓库为法式建筑,楼高6层,长120米,宽15米。钢筋水泥浇筑框架,花岗岩条石砌墙,异常坚固。且有地下室隐蔽。其东西北三面均为高墙,仅朝南面对苏州河开有门窗。河对岸便是公共租界。地形易守难攻,又是制高点,利于观察,射界开阔。

历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仅留下一支坚持最后抵抗的部队。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国民党政府军第八十八师524团第一营的全体官兵掩护大部队撤退后,为保住闸北的最后一块阵地,奉命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威震敌胆,誉满中外,被誉为“八百壮士”。

四行仓库是一座混凝土建筑,有很大的厚度,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由于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后世纪念

200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电信发行了一套主题电话卡,其中一张为四行仓库。

2015年8月13日,在淞沪会战78周年纪念日之际,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落成开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参考资料

1.勿忘历史 上海四行仓库等3处入选国家级抗战名录·中国青年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