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存在于河豚中的海洋毒素)

2023-07-09 3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河豚毒

存在于河豚中的海洋毒素

河豚毒,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分子式C11H17N3O8。无色棱柱状晶体。对热不稳定。难溶于水,可溶于弱酸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

中文名 河豚毒
攻击范围 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特征 潜伏期很短
作用机制 Na+通道的阻断剂

制备方法

一种河豚毒素标准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河豚毒

用乙酸甲醇溶液提取织纹螺样品,将粗提取液用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净化的毒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然后冷冻干燥浓缩,析出结晶,得到河豚毒素标准生物样品。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织纹螺样品的提取:取经充分匀质的织纹螺样品与乙酸甲醇溶液混合,超声水浴提取,再移取上清液,在残渣中加入乙酸甲醇溶液,重复提取1次,合并两次的粗提取液,备用;2)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柱净化。

移取步骤1)的粗提取液,用氨水调节pH,通过装填碳纳米管的固相萃取柱净化,然后挤干柱中液体,用甲醇、纯水依次淋洗,挤干萃取柱,再用乙酸-乙腈水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备用;3)制备液相纯化:将步骤2)收集的洗脱液,水浴旋转蒸发浓缩至体积不变,除去乙腈溶剂;浓缩的毒液按照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样的条件纯化,根据标准溶液河豚毒素的出峰时间,确定样品中目标毒素组分采集时间,收集该段时间内的流出液;流出液旋转蒸发浓缩,用氨水调节pH,冷冻干燥至析出结晶,即河豚毒素标准生物样品。

所述步骤1)中,织纹螺样品与乙酸甲醇溶液的料液比为1:(5~6);乙酸甲醇溶液中乙酸的体积浓度为0.5%~1.5%;超声水浴提取的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50W~250W,超声波频率5kHz~7kHz,水浴温度50℃~70℃,提取时间10min~20min;所述步骤2)中,装填碳纳米管的固相萃取柱使用前经活化处理,具体为:称取5g酸化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用甲醇作为分散剂,湿法装填于空的30mL小柱中,依次加入10mL乙酸-乙腈水溶液、10mL氨水活化和平衡小柱。

所述步骤3)中,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样的条件为:色谱柱:Inert Sustain Amide制备柱,规格为20mm×250mm,直径为5μm;进样量:5mL;流速:6.00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200n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程序:0~10min,10%~80%流动相B;10.0min~12.5min,80%流动相B;12.5min~16.0min,80%~10%流动相B;16.0min~25.0min,10%流动相B。

解毒方法

方法:入院后经洗胃,导泻及对症处理等治疗后立即作脑电图检查,第2周及第4周复查脑电图。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用国产十三道程脑电图仪,以单极导联及3个以上双极导联描记,在双极记录中睁眼;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3分钟试验,每次记录20~30分钟。

临床治疗

一般资料:本组共41例,为93年4月~98年7月所收治病人,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23~52岁,平均43.7岁。入选标准:有进食或误食河鲀鱼史;食用后出现上唇发麻、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重症因无法检测排除在外;无心、脑、肾、肝、肺等疾患。

结果:41例脑电图中,未见异常1例(占2.44%),脑电图轻度异常11例(占26.83%),主要表现为:基本波频率变慢,有2例出现慢α波,α指数少于60%4例;θ波数量增多,θ指数超过20%7例,一个月后脑电图都恢复正常。脑电图弥散性异常22例(占53.66%),主要特征是:基本节律解体,α指数少于20%者14例;慢活动数量显着增多,θ指数超过30%者9例,θ指数超过15%者5例。

慢波绝大多数弥散而对称地分布在两侧大脑半球各区,一个月后有18例恢复正常,4例持续4~6个月恢复正常。脑电图阵发性异常和弥散性异常背景上有局灶性活动7例(占17.67%),其中3例为阵发性θ节律伴有同步尖波,棘波,棘一慢波,一个月后2例恢复正常,4例6个月后恢复,1例持续至今(已有5年余)仍未恢复正常,并出现震颤等表现。在弥散性和阵发性异常脑电图的29例中有8例出现额部间歇性节律性θ活动。

随着科学的进步,令人恐惧的河豚毒素已步入了药学殿堂,并且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以用于治疗癌症。"新生油"是从河豚肝脏中提取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的治疗,疗效很好。河豚可以用于镇痛。对癌症疼痛、外科手术后的疼痛、内科胃溃疡引起的疼痛,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使用河豚素的好处是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止痛时间长,又没有成瘾性。特别是穴位注射,作用快、效果明显,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河豚毒素还可以止喘、镇痉、止痒。河豚毒素可以治疗哮喘、百日咳。对治疗胃肠道痉挛和破伤风痉挛有特效。河豚毒素对细菌有强烈杀伤作用。从河豚精巢提取的毒素,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可以防治流感。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河鲀毒素结晶每克已经高达17万美元。现在,河鲀毒素已经可以人工合成了。

社会讨论

讨论:TTX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质物质之一,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和河豚酸两种,它首先作用于胃肠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其次进入血液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本组中有1例脑电图正常可能与进食量极少有关,异常脑电图40例,占97.56%说明TTX对脑电波传导有抑制作用,脑电图异常有轻有重,从分布情况看以弥散性异常最多,占53.66%,部分阵发性和弥散性异常背景上有局灶活动,占17.07%,表现为频率变慢,电压变低,α波减少或消失,以Q波或δ波为主。从出现形式看,半数为持续性,部分为阵发性。

河豚毒中毒后毒后脑电图改变可能是河豚毒选择性地阻断了丘脑、下丘脑及脑干网状结构上升激活系统膜对Na+的通透性,造成脑电波起步结构的代谢紊乱,引起脑电波的弥散性异常,或造成皮层活动的超同步化而呈现阵发性异常。本组中有8例出现额部间歇性节律性δ活动,这种节律的出现,推测是影响到丘脑的背内侧核和髓板内核、触发了位于这些结构中的该波起搏点所致。本组脑电图的异常表现和上述病理特点是一致的,但脑电图的这些表现与其它疾病所致的脑电图改变类似,并无特异性,故不能单一依靠脑电图改变来确定诊断,但对尚不知何类毒物中毒时是用来帮助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个月后复查脑电图共有31例恢复正常,9例未恢复,半年后有8例恢复,提示河豚中毒后,患者大脑功能的损害是可逆的,但持续时间较长,而病情愈重,脑电图改变愈大,持续时间更长。其中1例至今仍未恢复,并逐渐出现震颤麻痹、记忆力减退等改变,不同病期脑电图的表现是不同的,急性期脑电图异常程度较重,随着病情的好转,脑电图也逐渐恢复正常,也有稍慢于临床恢复者,因而在病程中多次进行脑电图描记可以帮助估计病情程度、判断治疗效果和转归。脑电图多次复查见阵发性慢波,而普遍持续性或阵发性慢波出现是皮质下损害的特点之一。

当河鲀毒中毒患者出现上述特点时,可能预示预后不良。河豚毒中毒后的脑电图改变没有特异性,不能单靠脑电图来确定河豚中毒,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由于脑电图比较敏感,异常率高,用来判断治疗效果和转归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但本组观察例数尚少,且重危濒死病人未纳入观察,可能较局限。

参考资料

1.一种河豚毒素标准生物样品的制备方法·知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