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汉语汉字)

2023-07-11 43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汉语汉字

膻(拼音:shān、dàn)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膻有异体作“羴”,“羴”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说文解字》分析作“从三羊”,指羊身上特殊的腥味。《说文解字》又收有异体字“羶”。现代汉字整理时将羶、羴合并为膻。“膻”本是不同于羶和羴的另一个字,“膻”本读dàn,本义指脱去上衣露出身体。它在古文献中也读作shān,后逐渐代替了羴和羶的功能。

中文名
拼音 shān,dàn
繁体
部首
字码 U 81BB
五笔 EYLG
字级 二级(6273)
平水韵 下平一先,上声十四旱
笔画 17

详细释义

释义

读音

语法属性

释义

shān

形容词

形容羊身上的气味。

名词

气味。

指肉类食物。

xīn

通“馨”。香气。

dàn

动词

袒露。

非语素字

见例词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四】【肉部】徒旱切(dàn)

膻,肉膻也。从肉亶声。《诗》曰:“膻裼暴虎。”

【卷四】【羴部】式连切(shān)

羴,羊臭也。从三羊。凡羴之属皆从羴。

羶,羴或从亶。

说文解字注

【卷四】【肉部】

膻,肉膻也。

段注:《释训》《毛传》皆云:襢裼,肉襢也。李巡云:脱衣见体曰肉襢。孙炎云:襢,去裼衣。按多作襢、作袒,非正字,膻其正字。《素问》:膻中,谓气海。

从肉,亶声。

段注:徒旱切,十四部。

《诗》曰:膻裼暴虎。

段注:《郑风》文,今《诗》作襢、作袒。

【卷四】【羴部】

羴,羊臭也。

段注:臭者,气之通於鼻者也。羊多则气羴,故从三羊。

从三羊。

段注:式连切,十四部。

羶,羴或从亶。

段注:亶声也。今经传多从或字。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部】 膻·康熙笔画:19 ·部外笔画:13

《唐韵》徒旱切。《集韵》荡旱切,竝音袒。《说文》:肉膻也。从肉亶声。诗膻裼暴虎。◎按《诗·郑风》,今作襢。《集韵》:或省作胆。

又《集韵》《正韵》竝尸连切,音羶。《说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𦏫。《列子·周穆王篇》:王之嫔御,膻恶而不可亲。

又《正字通》:音诞。《素问》: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王冰曰:在胸中两乳间。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与脊胁周回相著,遮蔽浊气,所谓膻中也。

【未集中】【羊部】 羴·康熙笔画:18 ·部外笔画:12

《广韵》式连切。《集韵》尸连切,竝音膻。《说文》:羊臭也。

又《广韵》许闲切。《集韵》虚闲切,义竝同。

又《广韵》失然切。义同。亦作䍹、羶、𦏫。◎按《说文》羴字自为部。今从《正字通》并入。

【未集中】【羊部】 羶·康熙笔画:19 ·部外笔画:13

《广韵》式连切。《集韵》《韵会》尸连切,音膻。《说文》:羴,或从亶。羊臭也。《玉篇》:羊脂也,羊气也。《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注:羶谓羊也。

又《礼·月令》:其臭羶。疏:凡草木所生,其气羶也。

又《吕氏春秋》:草食者羶。注:草食者,食草木,谓麞鹿之属,故其臭羶也。

参考资料

1.膻·汉典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