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威夏寺(历史遗址)

2023-07-14 29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1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柏威夏寺

历史遗址

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柏威夏寺的历史悠久。古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它是高棉帝国的君主下令建造的。建于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它矗立在550米高的峭壁上,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由于地处偏远,地形险要,柏威夏寺保存得相当完好。柏威夏寺位于泰柬边境地区,泰柬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将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

中文名 柏威夏寺
英文名 Preah Vihear Temple
所属宗教 印度教
所在国家 柬埔寨
所在城市 柬埔寨柏威夏省
建筑风格 吴哥王朝时期建筑艺术风格
供奉神 湿婆
始建时间 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

景点简介

柏威夏寺

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柏威夏省与泰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柏威夏寺是柬埔寨人的说法,泰国人把这座寺庙叫做“帕威寒石宫”。柏威夏寺的历史悠久。古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9世纪,它是高棉帝国的君主下令建造的。建于公元10世纪中叶至12世纪初。它矗立在550米高的峭壁上,俯瞰整个柬埔寨平原。由于地处偏远,地形险要,柏威夏寺保存得相当完好。

柏威夏寺位于泰柬边境地区。因此,这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寺在两国民众间拥有极高宗教地位和艺术地位,泰柬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两国因这座古寺而产生的争端已有数十年之久。

建筑历史

柏威夏寺始建于公元九世纪,当时与之后的一个世纪决定将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作为当地两座山的神。它是古代孔科王国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

公元十世纪,随着高棉帝国(中国古称“真腊”)的扩张,孔科王国消亡,柏威夏寺并入高棉版图。 

自公元十一世纪起的100多年,高棉帝国进入苏利耶跋摩一世和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的极盛时期,柏威夏寺形成现在的规模,成为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威风堪比都城吴哥的诸多名刹殿宇。 

2008年7月8日,尽管泰国政府作出过多次抗议,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将柏威夏寺和其他26个地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柬埔寨和泰国对柏威夏寺所属权的争议周期性的爆发。在2008年10月,两国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2011年2月5日,柬埔寨和泰国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一度出动了大炮等重武器。

建筑布局

柏威夏寺建于海拔五百二十五米的马夸山(扁担山)“鹰喙”式摩艾丹崖顶,“喙尖”朝向柬埔寨,“喙根”朝向泰国。在柬埔寨一侧是陡峭的山崖,难以攀爬,香客和游人只能由泰国一侧山脚到达山顶的神庙。

这个古代寺庙遗址分布在长800米,宽400米范围的峭壁上,四面有长长的阶梯上下。上下分为四层台基,每层台基又各有多座殿宇。台基四面有长阶梯上下,阶梯两旁伏有数十米长的石雕长龙。通向古刹正门的石阶上立有5座石雕牌坊,精美绝伦。殿内原有一座纯金打造的舞姿湿婆像,现已遗失。

建筑风格

柏威夏寺的建筑风格与吴哥窟相似。体现了吴哥王朝时期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柏威夏寺具有极佳的地势,其建筑充分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宗教功能,寺内精致的石雕更是古代文明的瑰宝。

遗址每层都有山门和围墙。山门屋角翘起,上面是精雕细琢的花纹。围墙具有吴哥窟的风格,曲线环绕。整个建筑呈褐红色,在绿荫和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古朴壮美。

百年争议

1904年2月,泰国当时的暹罗当局与统治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商定边界协议,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按照这个条约,柏威夏神庙应在泰国境内,但负责勘界的法国军官在地图上作弊,涂改分水线,让柏威夏神庙被划在法属高棉一方。泰方为了主权独立而急于签约,也因为地图知识匮乏,没有发现地图被动了手脚。泰方对地图签字认可,尽管他们在1935年就已经发现地图有问题,却慑于法国的强大只表示了不满,1937的修约谈判,泰方也未敢表示异议,仍继续沿用旧地图。

当法军1953年底撤出柏威夏寺地区后,泰柬两国都宣称对该寺附近地区拥有主权,双方第一次兵戎相见。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裁定柬埔寨只拥有柏威夏寺,而不是整座山。边界线被划在该入口通往神庙的第一百八十六级台阶上,将神庙最方便的入口通道划给泰国。这样一来,尽管神庙属于柬埔寨所有,但泰国却掌握了进出神庙的主通道。

此后泰、柬两国又达成协议,泰国让出神庙附近十五米道路允许柬埔寨使用,十五米以外属于泰国主权领土。自此,边境安宁,两国民众可以一道礼佛祈祷。在泰国境内,神庙山脚下的小村落,成为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加上周围的丛林,总计四点六平方公里。这片土地就是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

石刻文物

据此,可以认为地图已被暹罗当局所确认。法院因此拒绝泰国方面主张柏威夏寺主权的理由。最后,法院以9票对3票确认柏威夏寺位于柬埔寨主权管辖的领土上,因此判决泰国有义务从柏威夏寺及其邻近的柬埔寨领土上撤出其武装和警察部队及其他警卫和管理人员。虽然有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泰国一直没有放弃拥有该地区的任何机会。此后柬埔寨国内动荡,自顾不暇,泰国人致力于从柬埔寨用各种手段搜罗所有和圣寺有关的石刻和文物。 

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将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柬埔寨的申遗工作,在柬泰两国间引发一系列争议。海牙国际法庭已经就庙宇的归属权做了规定,但是该法庭没有就庙宇附近土地的归属权做交代。泰国坚称,这块土地还是有争议领土,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其授予世界遗产的地位实在是为时过早。

申遗冲突

争议地柏威夏古寺地图

柬埔寨于2007年宣布柏威夏“申遗”,遭到泰国的反对,两国关系因此恶化。按照联合国申请世界遗产章程,只有周边邻国没有争议的古文物才能“申遗”。2008年6月,柬埔寨将“申遗”范围缩小到神庙本身,得到泰国沙玛政府签字认可。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柏威夏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更令主权争议升级,泰国内矛盾激化。柬埔寨的成功“申遗”,引发泰国国内广泛抗议,泰外相沙玛沙麦·顺达卫被迫辞职。随后,泰柬两军在神庙发生边界冲突,双方互有伤亡。

柬埔寨自神庙申遗成功后,开始向争议地带派驻国民,并且在中国的援助下,修建了一条连通神庙和吴哥窟古迹的公路,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柬方逐渐将遗址周围的边界线向泰方推延,柏威夏寺争议地区实际被柬埔寨控制。

在2010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柬埔寨提出了要求单方面管理包括神庙在内的有领土争议区域的计划,遭到了泰国方面的强烈反对。最终这一计划被搁置,留待2011年世遗会议再讨论。

柬泰争端

泰国应诉

2011年4月,柬埔寨方面正式提出要求海牙国际法院就其1962年有关柏威夏寺归属问题的判决进行解释。在柬方向法院递交了书面解释后,海牙国际法院要求泰方在2012年6月21日前提交书面解释。

2012年05月12日,泰国总理英拉·西那瓦指出,泰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在海牙国际法院应诉柏威夏寺案件,以维护泰国的主权。

英拉当天在泰国北部城市清迈指出,她和副总理育他萨、三军司令和外交部官员10日会见了由泰国驻荷兰大使威拉猜和3名外籍律师组成的法律团队,听取并讨论了该团队关于柏威夏寺案件的准备工作。

国际法庭就柏威夏寺领土争端再开听证会

2013年4月15日,海牙的国际法庭在当地开始举行关于泰柬边境柏威夏寺附近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听证会,泰柬两国都派出由政府高级别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出席。

据了解,率领泰国代表团向国际法庭陈述的是泰国驻荷兰大使威拉差,此外泰国军方也派代表出席了听证会。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大臣贺南洪则率领柬方代表团出席听证会。

2013年国际法庭裁决

2013年11月11日,国际法院就柬埔寨和泰国围绕柏威夏寺周边地区的领土纠纷作出裁决,判定柬埔寨对柏威夏寺地区的全部领土拥有主权。

参考资料

1.柏威夏寺地区被判给柬埔寨 泰柬军官拥抱庆祝和平·新浪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