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暗沙(位于中国南海的暗沙)

2023-07-16 62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7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曾母暗沙

位于中国南海的暗沙

曾母暗沙是一座位于南中国海的暗沙,由曾母礁丘、八仙暗沙和立地暗沙组成的一组群礁。为南沙群岛的一部分,1935年中华民国公布礁岩名称,提出拥有该领土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3年亦公布其为该国最南端之领土。主礁曾母礁丘在北纬3度58分00秒,东经112度17分00秒,由礁核和礁翼两部分组成。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面积2.12平方公里。八仙暗沙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5米。立地暗沙水深最浅处34.7米。曾母暗沙战略地位极端重要,目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并投放有主权碑。因为是暗沙,无法驻军,中国舰艇每2个月巡访一次。

别名 沙排,曾姆滩,詹姆滩
名称 曾母暗沙
英文名 James Shoal
位置 位于南海南部的大陆架上、南沙群岛南方。
坐标 3°58′00″N 112°17′00″E
面积 2.12平方千米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省份 海南省

简介

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Zengmu Ansha),位居南沙群岛南端,在澄平礁西南约52海里,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

曾母暗沙为水下珊瑚礁,最浅处水深为17.5米(一说21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面积2.12平方公里。包括深入赤道带的南康和北康暗沙群以南的几座暗沙,距离中国大陆达2000公里以上,距离赤道200多海里。

历史沿革

中国渔民一向称沙排,是因海南岛渔民对那些低潮时也不露出海面的珊瑚礁(暗沙)称为“沙排”之故。有些外文图书称为James Shoal(大英百科为Tseng-mu shoal)。

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公布名称为曾姆滩。

1947年,中国国民政府变更其名称为曾母暗沙。

198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其标准化地名,仍为曾母暗沙。

198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编队前往南沙巡逻,并于22日8时19分在曾母暗沙抛锚,宣示主权。因不宜驻军,故采取舰艇每2个月巡视一次的方式维护国家主权。 

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再次在曾母暗沙宣示主权,并投下一块主权碑。

2005年,中国海军南海舰队167远航编队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纪念碑。

2010年4月20日,中国海监83船在曾母暗沙投放主权碑。

2013年5月14日,海南省委省政府三沙考察团在曾母暗沙举行了主权宣示活动。

地理位置

位置

曾母暗沙位于南沙群岛南端(3°58'20.08"N,112°16'53.08"E),距广东大陆有1900公里,约相当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那里因为邻近赤道,常年都是夏季,属典型的赤道气候。

曾母暗沙位于南康暗沙的海宁礁(Herald Reef)和澄平礁(Sierra Reef)南方约70公里。曾母暗沙位于亚西暗沙(Tanjong Payong)北方约50公里。

曾母暗沙位于印尼的纳土纳群岛(Natuna)东方约400公里。婆罗洲的尼亚城(Niah)西方约120公里。

地形

根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1985~1986年调查,最浅处水 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为水下珊瑚礁,面积2.12km²。礁丘表面崎岖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为主体的造礁生物组成,还有很多附礁生物。曾母暗沙的主体是丘状珊瑚暗礁,也可称为礁丘。曾母暗沙在该礁体的南方5.19海里(9.62公里)处有一个面积0.31km²、最浅点为23.5米的八仙暗沙(中国);

在曾母暗沙的西南14.94海里(27.66公里)处也存在另一个珊瑚暗礁—立地暗沙(中国)。这些礁丘与外围陆架沉积物有明显界线。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陆架上。在地质构造区划上,位于曾母拗陷带。曾母暗沙礁丘由礁核和礁翼两部分组成。礁核是暗礁的主体,通过陆翼向陆架海床过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图上,可见陆核范围长达1100米,礁顶较窄,礁翼较宽。南部被夷平,礁体间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处地被生物碎屑覆盖。在近东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宽阔,它是礁体短轴的剖面,礁体东坡显得很陡。

战略意义

曾母暗沙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中国最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区,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等国距离均较近,是个战略要地。无论是维护中国南海通道或印度洋通道,还是对于未来中国收复经营南沙,此地都是必争之地,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

曾母暗沙是中国南端的领土,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此地并未被我国驻守,也未被他国控制。中国是实际控制此地的唯一国家。中国曾多次在此举行升旗仪式。中国舰队曾在1994年,在曾母暗沙沉下了一块主权碑,以昭示主权。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考察时,在礁体上投下了一块四棱锥体的透明主权碑。

地质构造

曾母暗沙

曾母暗沙坐落在南海南部大陆架上,在地质构造区划上,位于曾母凹陷带。

曾母暗沙的主体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丘状珊瑚暗礁,它像一座小山丘一样隆起于平缓的大陆架海底,有明显的顶部和丘坡,并因此而被称为“礁丘”。礁丘大致沿南北方向伸展,最高处距离海面17.5米,礁体表面崎岖不平,有2—5米高的突起,也有宽窄不一的凹坑,突起处和丘顶可以见到底栖软珊瑚群体,凹坑中以钙质生物碎屑沉积为主。

礁核是暗礁的主体,通过陆翼向陆架海床过渡。在礁丘的近南北剖面图上,可见陆核范围长达1100米,礁顶较窄,礁翼较宽。南部被夷平均礁体间隙里充填了生物碎屑;在偏北部的礁坡凹处地被生物碎屑覆盖。在近东西向的剖面,礁核和礁翼都不宽阔,它是礁体短轴的剖面,礁体东坡显得很陡。礁丘表面崎岖不平,由以造礁石珊瑚为主体的造礁生物组成,还有很多附礁生物。

在该礁体的南方处有一个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5米的珊瑚暗礁(八仙暗沙礁丘),在它的西南14海里处也存在另一个珊瑚暗礁(立地暗沙礁丘)。这些礁丘与外围陆架沉积物有明显界线。

战略意义

曾母暗沙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是中国最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区,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新加坡等国距离均较近,是个战略要地。无论是维护中国南海通道或印度洋通道,还是对于未来中国收复经营南沙,此地都是必争之地,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

主权宣誓

2010年4月在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监总队的部署下,全国沿海省市海洋厅(局)长参加了南海分局派出的“中国海监83”“中国海监81”船编队,观摩定期维权巡航执法。此行巡航抵达曾母暗沙时,组织了投放主权碑的仪式。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抵达曾母暗沙宣誓主权

2013年3月26上午,正在南海海域执行战备巡逻远海训练任务的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联合机动编队抵达中国的南端—曾母暗沙。编队官兵在曾母暗沙举行宣誓仪式,宣示海洋国土主权,彰显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强决心。

海南完成首次三沙全面考察 在曾母暗沙宣誓主权

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4日,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宪生率省委海南省政府三沙考察团,对三沙市相关岛礁和海域进行实地考察,并慰问守礁官兵和渔民,以加强和推动三沙市后续各项建设。

2013年5月9日,三沙考察团全体成员在停泊于曾母暗沙的中国渔政310船上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海南省直、三沙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负责人乘坐中国渔政310船深入三沙海域及其岛礁,全程2270海里,重点考察了南沙曾母暗沙、永暑礁、渚碧礁、美济礁等地,开展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环境监测,并在曾母暗沙举行了主权宣示活动。

李肇星以个人的名义宣示主权

李肇星说:他到了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去,以个人的名义宣示一下主权。

资源环境

生物资源

168编队赴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海上阅兵

在曾母暗沙礁丘25m以浅,活珊瑚生长较好,滨珊瑚、蜂房珊瑚、厚丛珊瑚和蔷薇珊瑚等较普遍,尤以中华蔷薇珊成为礁丘上部表面的优势种。据1985年和1986年的两次实地考察,鉴定出21属34种。

礁栖生物也较丰富。然而在25米以深的礁体表面,活珊瑚很少,礁石屹立,一些附礁生物稀疏地生长在礁石上。在礁石之间的凹坑内,堆积着钙质生物碎屑,其中软体动物壳屑较多,次为苔藓虫和有孔虫,有少量钙藻,棘皮类和八射珊瑚骨针,未见陆源碎屑。但在曾母暗沙礁丘外围陆架沉积物中都有陆源碎屑成分。

油气资源

曾母暗沙附近海域油气资源丰富,而且水浅,处于赤道无风带,没有台风侵扰,自然环境相对安全,是南海石油王国的中心。

2012年3月,中国海监船队巡航南海,在曾母暗沙附近海域发现马来西亚的一些新建油气平台。

2013年1月,媒体报道,近年来越南当局已加强了对曾母暗沙海区的军事占领和勘探活动。

参考资料

1.三沙概念股有机遇 对股价或有影响·人民网

2.曾母暗沙石油够用30年 可叹专家建议一语成谶·环球网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