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猊(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

2023-07-17 36阅读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狻猊

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

狻猊(Suān ní),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常出现在汉族宫殿建筑,佛教佛像,瓷器香炉上。

中文名 狻猊
别称 金猊、灵猊
出处 狻猊口野马走五百里。 ——《穆天子传》
神话体系 神话体系
象 征 威武百兽率从
身 份 传说中龙的第五个儿子

历史起源

要说狻猊,就不能不先说说“狮子”。

狮子是外来之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为大型猛兽。历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亚洲则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区是没有的。“狻猊”一词,最早出现在《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晋郭璞注曰:“狻猊,狮子。亦食虎豹。”《尔雅·释兽》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两书成书时间孰早孰晚说法不一,但都没有对”狻猊“形象的详细描述。

自东汉时西域进贡狮子后,名”师子“。今所知较早的见记载于《汉书·西域传上》:”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云:”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其他官方记录还见于《后汉书》的”章帝记“、”和帝记“、”顺帝记“等处,共计四次。自隋唐及以后又逐渐变成加上反犬旁的”师子“。

由此可见,狻猊是狮子的古称,除了”龙九子“名目中说它属于龙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狮子。

外貌形态

狻猊在汉族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有关名诗

梁海燕专赴五台山拍摄文殊菩萨和狻猊前蜀贯休《送颢雅禅师》

霜锋擗石鸟雀聚,帆冻阴飙吹不举。

狻猊

芬陀利香释驎虎,幡幢冒雪争迎取。

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

狻猊

手提金桴打金鼓。

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师子语。

苦却乐,乐却苦,卢至黄金忽如土。

注释:

“芬陀利”是印度国花白莲花的音译,代表着纯洁,善良,健康,美丽。

幡幢:汉魏时期,幢出现在车行仪仗和佛教仪式中,一般是在立竿上悬挂单层或多层伞盖状丝织物,

伞盖四周饰有垂幔、飘带;在幢幔上书写经文就成为经幢。唐代开始有石造经幢。

桴,击鼓的槌

师子即狮子,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卢至:相传有卢至长者,贪财吝啬,后受佛指点,弃财皈依,因缘成佛。

见《卢至长者因缘经》。

明徐复祚撰《一文钱》杂剧即据此敷演而成。

梁海燕专赴重庆大足拍摄文殊菩萨和狻猊

和凝《宫词》

狻猊

莺锦蝉罗撒麝脐,狻猊轻喷瑞烟迷。

红酥点得香山小,卷上珠帘日未西。

这首和凝的《宫词》是其百首宫词之一。词中宫人身着熏得香

喷的锦衣罗裳,旁边放着做成狮子样的小香炉,也正喷着袅袅香烟。古人对香的重视程度,

绝非现代人钟爱某个牌子的香水那样浅白,一般讲究些的人家,室内均设有香炉,随时兴之所致,

便会上演一幕“红袖添香。

镇角的香狮子狻猊沧州铁狮子(狻猊)古时,流行一类动物造型的香炉。其作用之一是镇压在“地衣”的四角。

唐人秦韬玉《豪家》有句:

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避邪。

按彻清歌天未晓,饮回深院漏犹赊。

地衣,是唐代流行的一种特制地毯。在贵族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用场是作为“舞筵”。

那个时代,欣赏歌舞的时候,一定要先在地上铺一张地毯,然后由舞伎在地毯上表演舞蹈。

典出

名称:狻猊(Suān ní)

别称:金猊、灵猊、狻麑。

出处:狻猊口野马走五百里。--《穆天子传》

香炉腿上的狻猊

出处

狻猊口野马走五百里。——《穆天子传》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传说中狻猊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五,是一种猛兽。形如狮,喜烟好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相貌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是佛祖文殊菩萨的坐骑,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另解

兽名。狮子。《尔雅·释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穆天子传》卷一:“狻猊囗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唐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广东陆丰市“八兽”中的金猊似狻猊,小如猿狖。”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象》:“少时,有狻猊来,众象皆伏。”

唐牛上士《狮子赋》:“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宋苏轼《十八大阿罗汉颂》:“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明徐渭《天目狮子岩》诗:“一岫插天目,宛尔怒猊狞。”明袁宏道《百六诗为丘大赋》之二:“决猊与怒蟒,无以喻吾嗔。”

裨史

狻猊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狮子也,出西域。”

唐朝牛上士在《狮子赋》写道: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唐朝杜甫《天狗赋》:“夫何天狗嶙峋兮,气独神秀,色似狻猊,小如猿狖。”

《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狻猊【龙生九子】的几种版本

一说: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伏犀|螭吻

另说: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蚆螛|睚眦|狻猊|椒图

其他:螭|麒麟|犼|貔貅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中国龙。在北方内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6000—7000年前;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这说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

龙的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脱离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殊动物。

到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之后,关于龙的历史与家族有了更多的传说。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兽的形象。到后来,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同。

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饱学着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中国与龙传说: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只要知道龙生九子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生九子有这么多的说法。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历史记载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五二:“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稜。”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唐朝牛上士在《狮子赋》写道:

穷汗漫之大荒,当昆仑之南轴。

铄精刚之猛气,产灵猊之兽族。

陆容《菽园杂记》卷二:“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花蕊夫人《宫词》:“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觚棱,堂殿上最高转角处。

古建装饰吉祥物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狻猊雕塑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垂脊顶端为骑凤仙人,后面依次排列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仙人骑凤

传说:齐国国君齐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

文化特色

雕像纹饰

狻猊作为装饰,出现在香炉上的脚部。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文殊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

文物

文物名

文物简介

图片

绿釉狮子出香熏

香炉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封闭式炉时称“出香”。这件出香造型如覆莲座上捧出的一朵莲花,花心里的莲蓬正好是香炉盖,盖顶为一只名为狻猊的狮形坐兽,蹲在莲蓬果上,前足戏彩球。兽张口,炉烟便从此出。

狻猊文物

狻猊熏炉

这尊宋代汝窑狻猊熏炉,其总高36.6厘米,底径18.1厘米,口径9.2厘米,宽度17.7厘米。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半部比较讲究,由上部的狻猊蹲兽,下部的莲瓣纹台座组合而成。。

狻猊熏炉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作者

作品年代

作品名称

秦韬玉

《豪家》

和凝

前蜀

《宫词》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大宴金狮子》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

吕湛恩

《香谱》

影视形象

播出时间

类型

作品名称

2021年5月25日

电视剧

《完美世界》

2021年6月8日

电影

《火眼狻猊》

游戏形象

与狻猊有关的游戏作品有:《枪神纪》,《轩辕剑外传:苍之涛》,《一起来捉妖》。

形象评价

狻猊大致有三种用途。其一是佛或菩萨的坐骑、护法兽。传说狻猊喜烟好坐,佛主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其二,狻猊被视为瑞兽。正因是护法兽,狻猊被视为趋吉避凶的瑞兽,引入人们的实际生活,逐渐又被广泛运用于建筑装饰、民俗佳节以及铜镜纹饰当中。其三,驱妖辟邪、镇守陵墓、守护宫门和府邸。鉴于狮子吼的无上威力,隋唐时期人们用它的石雕镇守于陵墓,驱妖辟邪或象征权威。(蒋蓝评)

龙之九子,可谓“花开九朵,各表一枝”。其中第八子——狻猊就是个特立独行的龙子。狻猊的外形和狮子相近,孔武有力,但它的性子却与外貌相反。与囚牛痴迷音乐、睚眦酷爱刀剑、饕餮喜爱食物等不同,它喜静。这个静,可不是现在常说的“宅”,而是恬淡寡欲、独善其身的静。(沈石溪评)

狮子的神威与护卫形象融入巾华民族的生活中。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中.狮子造型随着地区及年代而有演变,造像时代越晚,越接近中原地区,中华民族化造型越为鲜明,并创造出中闻式全新的佛教狮子形象。到明代时,衍生出龙生九子的形象,狮子的古名狻猊也被附会为龙生九子之一。因其本来形象狮子多与宗教有关,也就衍生出狻猊好香火,多附于香炉之上的形象了。(李炳武评)

参考资料

1.狻猊·汉语词典

目录[+]